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莉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95-101
回顾城市中心区步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城市实践表明,建设立体步行交通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空间紧缺等问题。本文基于对立体步行交通系统的构成要素、类型与形式的认识,结合国内外城市的发展经验,对城市中心区立体步行交通系统的建设策略和实施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尝试总结出一些策略措施,以指导我国城市中心区立体步行交通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及指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回顾了现代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发展,认为未来城市步行交通必将走多元和谐之路.其次通过介绍现代交通系统的多层次内涵拓展,进而解析多元和谐发展的原则,认为宜将人性化、生态化、景现化融为一体.最后,提出建立融"空间规划、交通组织、土地利用、景观设计、行为感知"五个方面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步行交通体系规划的理论,并通过深圳市和重庆市两个步行规划的案例分析,比较和构建了城市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的指引,从控制城市步行环境质量方面指导下阶段的具体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步行适宜性是评价城市道路重要的一项指标,评价步行适宜性最主要的是分析研究行人的步行特性,步行是拉萨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而步行转经又占据了步行出行很大比例,以拉萨中心城区中"林廓"这条路线入手,通过对道路上步行转经人群的年龄、步行速度、以及交叉口过街习惯等观察分析,得出一些拉萨转经人群独特的步行特性,对"林廓"的步行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对拉萨市"步行交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步行城市思想的产生背景做了概括总结,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实践做了梳理分析,进而从内涵、价值两个层面对步行城市及其与步行系统的关系做了阐述,以上述理解为基础,结合研究方法提出了基于协同规划的步行城市建设策略,对步行系统与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公共空间、公共建筑以及骑行系统的协同规划意义做了论述,结合墨尔本步行城市建设实践总结并提出了上述五个纬度的协同规划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和谐视角下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对城市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步行交通出行在山地城市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提出在把握未来山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趋势基础上,结合山地城市生态化发展来分析其步行交通的特点,强调生态和谐的步行交通规划,将自然生态、人工生态、人文生态融为一体。通过进一步解析生态和谐的规划目标,结合重庆市步行交通体系规划研究案例,提出了山地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尝试构建山地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与管理的指引,从类型指引和细部设计指引两方面指导下阶段具体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与改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步行空间是城市空间中极具平民性和大众性的组成部分 ,其质量构成要素如安全性、空间尺度、便利程度、景观等方面 ,当前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缺陷和问题 ,其原因主要与机动车交通、建筑活动、市政设施、绿化方式、规划与管理等因素相关。改善城市步行空间质量 ,要坚持城市工作的人民性原则 ,摈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实施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城市交通政策 ,并采用相关的适用技术与方法 ,完善规划设计环节 ,处理好绿化与步行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城市居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问题.首先分析居住区步行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和构建要素,居住区步行系统主要受步行者行为、步行空间要素、外部交通联系、步行交通量和步行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居住区步行系统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步行系统的主体和客体要求;以杭州朝晖现代城一期为例,具体分析了步行系统的构建要素和构建途径;最后对居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影 《价值工程》2022,(13):16-19
慢行交通系统中把步行、非机动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慢行交通+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污染,营造舒适、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符合新形势下"以人为本、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本文以淮北市相山老城区的慢行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策略,以期为类似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理论的研究,采用查阅文献资料、 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力图发现我国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寻求一系列合理的设计方法与策略,以此规划合理、 交通便捷、 商业氛围浓厚的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0.
建设广州中心区"立式骑楼"步行通道系统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琳  孙艳 《城市问题》2001,(2):23-25
步行是最古老、最基本的独立交通方式,即使在快速交通工具迅速发展的今天,步行在城市交通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25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步行在通勤方式中平均占37.2%,大于总出行量的1/3.在小城市,步行方式占有更大的比重.为了充分体现城市道路交通为人服务的宗旨,步行应与车辆行驶一样,有专用通道,使步行交通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既不受其他交通干扰,又能和其他交通方式相衔接.因此,步行通道系统应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指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城市的交通和土地使用发展模式进行必要的控制。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交通政策、土地使用控制对延缓个人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作用,及轨道交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多模式交通体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低碳城市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5D模式,并对在规划实践中如何实现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曾修彬  曾小舟  马星 《价值工程》2014,33(33):15-18
重庆航空运输业发展相对滞后,研究重庆与上海航空运输业的关联差异,为重庆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重庆和上海两市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两市航空运输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对比计算结果发现:重庆航空运输业后向关联度较低,内部关联效应较弱;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有待加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较弱,拉动效应明显。为了更好地发展航空运输业,重庆应特别注重加强航空运输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人行天桥是行人过街的一种重要设施,它能够将人们步行交通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有效分离开来,从而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提高人们出行的效率。文章通过交通调查城市人行天桥的配置选型,结合行人的过街行为和心理特征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城市人行天桥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发现城市人行天桥在道路交通运营中存在利用率低下、配置不合理、服务水平差等问题。因此,应该合理规划城市人行天桥的选址,人性化设计人行天桥结构,提高人行天桥的利用率、便捷性和舒适度,从而满足人们步行交通的需要,发挥人行天桥作为城市道路交通过街设施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目标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创新理论、区域经济学和城市创新体系研究为基础,分别从区域经济地位和影响城市创新体系的主要因素出发,研究了上海城市创新体系具备的基础和条件,并对上海即将到来的“十一五”期间建设和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Art Deco风格在上海近代建筑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上海城市肌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除物质层面的影响外,Art Deco还传播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作为都市文化重要发育时期的建筑风格,Art Deco风格必然长期控制及影响到后来上海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不仅仅是建筑形式的拼贴,更深藏着城市历史、审美趋向及价值观.城市形象不仅是空间的概念,更是文化的概念,体现着文化与形象的关联性.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重新认识Art Deco的价值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地域特征及城市文化的意义,维护城市形象及生活方式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作为已经初步具备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基础的重要经济体,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借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与旅游城市建设的机遇,不断丰富完善各种消费品与服务供给,有效降低消费成本,推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本文结合上海已有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基础,切实分析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吸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努力提升消费总量、不断提升消费品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结构等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以京沪港渝为核心的中国城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海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118-122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一国城市化和城市体系形成的进程中,首位城市起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浦东开发、香港回归和重庆直辖市的设立,在我国北、东、南、西四方,已形成北京、上海、香港、重庆四大首位城市.重点建设京、沪、港、渝和以其为核心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四大城市群,可以形成发达、完善、均衡、有序的全国城市体系,有力引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世博实践,上海现代物流业的进步无疑是巨大的。更可贵的是这些进步将固化下来作为今后管理的长效机制,使整个城市物流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文中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交通体系的现状,指出了目前武汉城市圈交通体系中存在着诸多优缺点,针对这些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交通体系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为推进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