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荣姣  雷承宝 《广西经济》2005,(12):15-15,29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乃至“十五”的中国经济可谓大局已定。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十五”经济、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中国工业经济,细数我们的得与失?又怎样展望“十一五”,特别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的经济发展?纵观中国这几年的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热门话题,宏观调控是政策导向的主线,煤电油运、土地和金融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潘璠 《首都经济》2005,(1):70-72
2004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宏观调控。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判断要建立在这个大背景下 判断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趋势,不能脱离全国的大背景。2004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宏观调控。为此。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判断要建立在这个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2004年被称为“宏观调控年”,2005年则是名副其实的“改革年”,各项改革措施将会按部就班地坚定地推进实施开来。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基本趋势1994年将是中国经济的又一个稳步增长年。国家计委有关人士认为,决定这一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1994年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基本的供给条件。去年下半年,由于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生产资料销售由旺转平,消费品的销...  相似文献   

5.
《发展》2005,(1):1-1
我国经济在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实践后,充满希望的2005年正向我们走来,从前不久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老百姓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中国经济将谱写一曲和谐明快的新乐章。  相似文献   

6.
《山东建设》2005,(4):23-25
2004上演的“宏观调控”大戏已成为影响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也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专家们认为,进入2005年,伴随着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不同行业的表现将出现新的趋势,这些趋势及其背后的主导因素将决定2005年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解读9050/0     
2004年的中国经济。在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及时、正确和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下。经济增长达到了9.5%。没有出现大的起落。如何评价2004年的增长速度?2005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又将怎样?  相似文献   

8.
决策     
2004中国经济进入十年最好时期;2005:地方GDP数据中央统一公布;中国税收增势强劲;中国GDP是全球经济增速重要因素;《200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中国经济仍将稳中求进;国资委签定首批30家央企责任书;2005年宏观调控将有五大重点;  相似文献   

9.
2004年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形势下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效。2005年,中国经济将在完善调控的过程中,进一步向改革体制性弊端挺进。  相似文献   

10.
《山东建设》2005,(6):30-31
“解决我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就如同给人治病,要先退烧,再找病根儿,才能治愈。去年我们做的就是给经济退烧,今年则要找到病源来治病。”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指出,2005年将是本轮宏观调控的关键性一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他说:“2005年是深化改革年”,而“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亚洲国家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同时,中国也在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来抑制其经济过热,所以,我们有必要来分析中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将会给亚洲国家带来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台湾《联合报》3月10日]北京正在举行的中共全国人大、政协会议,焦点放在“政治大事”,但这次会议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转折点,大陆经济将步入“新宏观调控”阶段,经济将随之转型,步入“稳定型经济”之路,对台商也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5,(34):1-22
“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既面临着各种机遇,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不同发展战略的选择也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本文将采用情景分析法对2005~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模拟分析,给出了基准增长情景、协调发展情景、风险情景三种不同情景下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预料将继续增长,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率与第一季度相比仅略有降低。虽然经济学家敦促中国当局采取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发展过热,但是,有专家认为经济增长是保持中国政治稳定的积极因素,而且中央未必能充分控制地方经济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成为毋庸置疑焦点的同时,涌现出的不仅是一群优秀的企业家,不单是一批著名的企业,不只是一些驰名的商标。更重要的是经济学家时我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厉以宁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对我国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做出重要贡。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为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可以说,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目前,在“中外名家系列讲座”讲演时,他对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宏观调控和民营经济等问题的分析,可谓清晰、透彻。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2007,(23):3
近来媒体纷纷指出,无论剩下的不到一个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去年已没有任何悬念。如果要做一个总结的话,2007年可能是近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也是宏观调控绷得最紧的一年。从浙江来看,2007年全省经济“快中见好”,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创新推动、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08年,是十七大召开之后的第一年,新的一年经济发展将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预计2005年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将呈回落趋势。能源需求增速主要受经济增长状况、特别是当期工业增长速度影响。在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放缓的情况下,能源需求增速也将比2004年有所回落。从能源供给增长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18.
《改革与开放》2005,(3):1-1
<正> 3月5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在京隆重召开,温家宝总理所作的充满民生关爱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其求真务实的风格赢得了与会代表20多次雷鸣般的掌声。从这份催人奋进的报告中,不难看出一幅清晰的中国经济"走向图"。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语句,为2005年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基调:今年仍将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4年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举措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2005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选用"新招法",强调"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按照部署,"双稳健"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今年开始  相似文献   

19.
解读9.5%     
2004年的中国经济,在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及时、正确和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下,经济增长达到了9.5%,没有出现大的起落。如何评价2004年的增长速度? 2005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又将怎样?  相似文献   

20.
回顾2005年宏观调控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政策法规给人打下十分深刻的烙印,很多专家和媒体把过去的一年称为“汽车政策法规年”。这说明白2005年以来出台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在引导汽车产业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