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磊 《新西部(上)》2007,(5X):205-205,217
刘禹锡作为历经中唐数代的文学家和政论家,其著述精擅疏谏,议论侃切,为其时文坛之望。其名作《辨迹论》中,鉴用房梁公玄龄旧迹,讽喻时政,激励枢相,于当时沉疴之暮习与退保求全的宰相裴度规劝与进言,并以之延展宕笔,以为其时仕宦吏谋之赞画,其意深远而笔力刚劲,风骨凛然,颇具考证与商榷、鉴古知今之效用,为其时政论文疏之典范,于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作为历经中唐数代的文学家和政论家,其著述精擅疏谏,议论侃切,为其时文坛之望。其名作《辨迹论》中,鉴用房梁公玄龄旧迹,讽喻时政,激励枢相,于当时沉疴之暮习与退保求全的宰相裴度规劝与进言,并以之延展宕笔,以为其时仕宦吏谋之赞画,其意深远而笔力刚劲,风骨凛然,颇具考证与商榷、鉴古知今之效用,为其时政论文疏之典范,于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有人治与法治两种经典的社会治理模式。梁治平在《法辨》中为我们提示了中、西方社会两种貌似相同、实则迥然的社会治理传统:厚重的人治传统深深地嵌入于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中。这样的传统与我们现代追求的法治理想形成了文化裂痕,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法治理想的实现。以自然的名义宣布期待中的理想的西方自然法追求.为中国的法律人提供了一种信仰的路径,一种努力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奇书问世了。这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的《史记》是西汉时期最伟大的文化创造之一。  相似文献   

5.
孙鑫 《黑河学刊》2012,(8):81-82
电视剧《孔子》是拍摄于1990年的历史正说剧。作为历史正说剧的代表,它给我们呈现了伟大的历史人物孔子的一生。在新媒介的诠释下,我们得以审视这一伟大人物坎坷的一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全新思考。但是,作为一部历史人物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回顾,不免也会发现很多令人遗憾之处。  相似文献   

6.
《史记》和《汉书》是二十四史中前两部,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宏伟巨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则是既《史记》之后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两部典籍在史学价值上可以比肩,但在史家生平,写作背景、编纂体例、取材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尚书孔传》是《尚书》的注疏语料,其出现于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发展时期。文章通过计量的方法,考察《尚书孔传》状态副词的语法特点,并进行详尽的描写、比较与分析,客观、全面地反映文中状态副词的实际概况,以期有助于揭示汉语副词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9.
《尚书孔传》是《尚书》的注疏语料,其出现于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发展时期。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尚书孔传》语气词的分布、类型及其语法特点,全面、客观地反映文中语气词的实际概况,以期有助于揭示汉语语气词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他首创以人物为中心写历史的先例,雕刻出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画廊,率先为中国传记文学树立了崇高的丰碑和不朽的典范,也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了有理有据的资料考证.<史记>多写悲剧人物,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悲剧荟萃之作. <史记>全书130篇,其中写人物的篇目就有112篇,所以<史记>称得上是第一部记载历史英雄的人物谱,具有丰富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冯欢乐 《魅力中国》2010,(34):36-37
张九成在自己的《尚书》学著作中认为:应该用有贤德的人、有才能的人和有经验的老成人。  相似文献   

12.
《尚书》很多内容论及治国理政之道。治国理政应当取法政通人和、政绩显著的尧、舜,而以恶政亡国的桀、纣为戒。《尚书》的治国理政有修德、以身作则、重视古训典、勤政、公正、行赏得当、选贤任能、从谏如流等原则。以民为本是《尚书》中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施政应当重民、敬畏民,养民、对民众教化引导,对民众慎用刑罚。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文学作品。这些传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悲剧人物形象。悲剧人物均以积极思想去面临痛苦与灾难,从而表现出一种顽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15.
推动一个作家进行创作的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可以看到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包括了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历史发展、国家治乱盛衰的变化及其规律;二是歌颂“明天子”和“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三是通过"立言"实现人生的价值;四是通过著书抒发"郁结之意"。探究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将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司马迁和《史记》这部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老子韩非列传》,叙述了法家和道家的源流关系,法家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思想的逻辑。但在《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又描述了历史的逻辑:历史推动了道家向法家的转向,历史促使秦人选择了法家为意识形态,历史以秦国的法治实践为中介,实现了由西周政治模式向帝制的变革。思想的逻辑最终是由历史的逻辑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胡鑫  李向辉 《魅力中国》2011,(8):368-368
《易传》是《易经》的辅助之作,其作者问题也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根据《史记》记载,《易传》乃是孔子晚年所作。但自宋代欧阳修以来,不少学者开始怀疑此种说法。随着帛书《易传》及郭店楚墓竹简的出土,大多数学者认为,即使《易传》不是孔子本人所作,但和孔子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周冬连 《魅力中国》2011,(6):262-262
在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第六册的文言文单元中,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笔者认为,课本有三处注释欠准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20.
《史记》是中国伟大的历史著作,开创了“不虚美、不隐恶”客观记载了历史的“实录”精神,其对帝王类的人物外貌描写坚持“实录”精神,笔者试图分析太史公如此创作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私家修史、“无征不信”和遭受“宫刑”而发愤著书,并尝试分析这种“实录”精神对当前文学创作及社会发展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