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化解,当前土地财政问题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成因来自分税制改革的缺陷、现行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城镇化建设的推动。现阶段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短期内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此提出加快现行土地制度改革、寻找替代性财政收入、城镇建设保持合理增速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带有明显的中央集权和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利益博弈过程。因此,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托,强化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农资金制度创新的作用,重视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和壮大农民组织利益集团,实现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跃升,这是财政支农资金低效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转移支付制度与县乡财政体制构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阁坤 《财贸经济》2004,(8):20-25
地方财政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制度创新问题,但自1994年至今,我们一直在技术的层面上进行,即税率的增降、税种的开征与停征以及收入共享的划分等,而从未考虑过用制度创新来解决县乡财政问题.虽然短期内技术层面的操作能解决暂时的表面上的矛盾,但从长期来看,往往酝酿着更深层次、更激烈的矛盾.制度上的创新要求一方面要逐步建立民主的理财机制,另一方面要重构县乡财政体制的新框架,明晰界定县乡两级政府事权,培育新的主体税种,下放税权并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如果制度上的创新能够真正实行,那么县乡财政问题可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建设投资制度安排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镇建设投资的性质 本文中的城镇建设投资主要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的投资. 城镇基础设施是一个外延较为宽泛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为城镇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持或服务的、通用的、带有基本条件和公共服务性质的设施,都被纳入城镇基础设施的范畴.它是维持整个城镇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通常分为如下6大系统:(1)交通通讯系统,包括道路、桥梁、公交车船、邮电、通讯设旋等;(2)能源系统,包括供电、供热、供气、公共照明等;(3)水源及排水系统,包括供水和排水;(4)环境系统,包括城镇绿化、垃圾、三废处理、噪声、辐射、其他城镇环境保护等;(5)公共服务和娱乐系统,如公园、广场设施、公共娱乐设施、社区服务设施;(6)公共安全系统,如城镇消防、治安、防洪.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镇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是一个"市场失灵"的领域,通常需要政府供给或较深程度地参与.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财政的起因与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使用地方政府财政利益极大化和官员利益极大化假设,研究在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和不完备的财政联邦制情况下,中国土地财政出现的原因和这种体制的社会成本以及土地制度与财政体制交互作用下的改革战略问题。作者提出财政体制的改革应该与土地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以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的财政路径依赖。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保障土地产权的社会公平,进而推动构建稳固的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项目法人招标又称项目业主招标,主要是由政府通过面向社会招标的方式确定公共工程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项目法人。南京等地在一些传统的政府投资领域进行项目法人招标制度的实践表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在解决财政投资效率低的同时规避财政投资的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7.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同基本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成为阶段性突出矛盾。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加快制度创新,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已成为我国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从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现实需求出发,结合改革开放30年中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的实际进程,对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提出了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耀东 《商》2012,(15):95-95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财力均等化作用,但其自身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措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公共领域服务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在采购实践中,政府采购不仅仅涉及财政、商贸、法律问题,也存在一个管理问题.只有打破政出多门、藩篱割据的局面.消除同体监督现象,推行区域评审制度,开展有效的管理实践,才能将法律、政策和财政实践落实到位,才能实现政府采购的有效性、经济性,真正做到"三公一优",物有所值,搞好廉政建设,实现政策功能.我国政府采购从组织白行安排到财政预算与支出管理,从财政制度改革到形成法律制度,经历了不寻常的变迁和升华,政府采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采购规模快速稳定增长,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更好地促进政府采购管理与制度创新,应成立国家公共交易与利益管理委员会,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我国政府采购新的运行体系,建立科教社会组织平台,推行公开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略论政府职能与财政功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光 《财贸经济》2003,(10):21-25
通过今年上半年抗击非典的斗争,我们比过去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经过讨论,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政府职能和财政的功能要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在这个转变中,可以探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孰轻孰重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社会建设.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手段.发展的政策目标应当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增强人的能力,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而不仅仅是人均GDP水平.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进程,为政府职能、财政功能的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市场经济主体不应再由政府承担,转应由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来承担.政府应更多地把注意力和公共资源投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向为社会发展政策提供财政保障方面来.政府应当是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提供主体,而不是经济建设的主体.由于多年来我们没有把财政的行为目标锁定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经济建设费用过多和公共支出的虚耗,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侵蚀了政府的财力,在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方面,政府行为与财源分配严重失误)方面投入太少,欠账太多,因此社会问题越积越多.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我们政府要加快从那些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抽身,降低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比重,压缩越位的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的支出,把更多的公共资源真正用到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