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条件之一.WTO<反倾销守则>第3条第5款是有关因果关系确定的条款,但由于其规定不太明晰,而且目前尚无相应的立法解释,因此在WTO反倾销争端案件中经常引起各方的激烈争执.本文通过最近的两个典型案件--泰波钢铁案和美日热轧钢案,对第5款的具体含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Granger检验的倾销与产业损害因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销与产业损害间因果关系的确定是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构成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条件之一.文章试图利用ADF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从定量化角度和统计意义上来说明倾销与产业损害间因果关系是如何确定的,进而为倾销与产业损害因果关系的确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反倾销案例中,有关当局大都是采用确定倾销损害的第一条标准,即实质性损害的存在来确定倾销损害的成立,而对判定倾销损害存在的第二标准和第三标准却鲜有援引.文章试图通过对有关反倾销案例的观察与分析,阐明判定倾销损害存在的第二条标准即实质性损害威胁在反倾销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论虚假陈述与损害间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升 《商业研究》2002,(9):140-142
套用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分析和认定虚假陈述之赔偿责任,难以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只要投资人在虚假陈述之后为投资行为,就应推定存在交易上的因果关系,而无需投资人证明。同时,不论投资损失是否因虚假陈述直接引起,虚假陈述均应对投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6—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就有一起针对中国产品。据统计,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2年10月底,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544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其中反倾销调查502起.保障措施调查42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我国约16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仅2001年,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6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比2000年增加55%;其中反倾销55起,保障措施12起,同比分别增长41%和200%,涉案金额合计近11.4亿美元,创历年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WTO《反倾销协定》的要求,全面分析和阐述了欧盟在倾销幅度和损害幅度计算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可为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简称反倾销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依据反倾销条例进行的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商务部)负责反倾销产业损害的调查。涉及农产品的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进行。第二章损害的认定第四条损害,是指倾销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实质损害是指对国内产业已经造成的、不可忽略的损害。实质损害威胁是指对国内产业尚未造成实…  相似文献   

8.
9.
10.
潘华 《商业研究》2004,(9):152-154
在证券法的欺诈市场民事责任制度中,信赖和因果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原告只有基于对被告欺诈行为的信赖,并且证明了是该行为导致了其交易行为及所蒙受的损失,才有可能要求责任人予以损害赔偿。在证券法律制度最为发达的美国,信赖和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是通过判例确立下来的,我国最新出台的有关虚假陈述引发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对这一问题的规定尚有欠缺。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8,(1)
反补贴调查中的因果关系是构成补贴的要件之一,并且要确定通过补贴的影响,补贴进口产品正在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缔约国才可以征收反补贴税。这说明,反补贴调查应该审查双重因果关系,即接受补贴会造成补贴进口产品数量的增加或者价格的降低,进而给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此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因果关系链条断裂会颠覆整个调查结论。但在实践中,对补贴所造成的国内影响的审查往往只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并没有深入、彻底,这种认定并没有直接针对国内产业,而是针对补贴进口产品,存在反补贴措施滥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低迷,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一些国家频繁使用贸易保护措施,其中反倾销已成为贸易保护的首选方案。而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国家将中国作为反倾销的主要目标。从立案数量、产品分布、国别分布等方面分析中国反倾销现状,提出我国要加快制定与完善反倾销立法,创新应对反倾销战略体系,培养相关人才,积极应诉以提高我国企业反倾销的主动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严莉 《市场周刊》2005,(48):20-20
中国钢铁协会顾问吴溪淳认为,明年可能再度发生别国对我国钢材市场的倾销。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透露.目前我国正面临来自美国的线材、管材反倾销调查与起诉.今年国外针对中国钢材出口的反倾销调查等有5起,我国钢材出口的形势如再不改变将面对一系列反倾销的纠纷。  相似文献   

14.
张涛 《商业时代》2011,(20):59-60
损害确定是反倾销法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倾销行为是否构成损害是实施反倾销措施的重要条件。而对于损害的确定需依赖于一定的外在的形态加以判断,这就是具体损害形态。但目前《反倾销协议》及各国立法对具体损害形态的确定标准的规定,比较抽象模糊,存在缺陷。为了更加合理地在反倾销案件中确定损害,需加强对具体损害形态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云升 《商业研究》2002,(17):140-142
套用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分析和认定虚假陈述之赔偿责任,难以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只要投资人在虚假陈述之后为投资行为,就应推定存在交易上的因果关系,而无需投资人证明。同时,不论投资损失是否因虚假陈述直接引起,虚假陈述者均应对投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6.
启动反倾销会计:迎战倾销与反倾销的重要战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中国企业正经受着倾销与反倾销的双重冲击与考验,我国迎战倾销与反倾销的瓶颈是缺少反倾销会计。启动反倾销会计是重要的应对战略,必须尽快建立中国的反倾销应诉会计,通过反倾销规避会计来预防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发生,同时也要大力开展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会计。反倾销会计是自由贸易条件下的一个公平竞争的会计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将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比较确定倾销幅度是反倾销调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与欧共体反倾销基本法规均规定,倾销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对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公平比较的基础上,现实中,对于如何确定倾销幅度,不同反倾销使用国有不同做法,在这方面,欧共全在其反倾销立法及实践中也癖结出不少经验和做法,其中,有些做法曾经受到其他世贸组织员如日本和印度的质疑,并引发个别提交到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并由其作出裁定的争执,1996年12月,就在其384/96 号法规生效后不久,欧共体不得不该法规进行修正,增加在公平比较中应该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调整的规定,2001年3月,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又在印度诉欧共体棉织床上用品(包括床单,被套及枕套)反倾销一案中作出裁定,要求欧共体对其在确定倾销幅度时采取的有悖[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下称《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2款有关规定的“零”做法进行修正,与减少需调整的因素一样,在某种情况下,通过采取“零”做法也可能影响公平比较,并最终影响到倾销幅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地使用反倾销手段以达到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到目前为此,欧共体国家已对我国31种商品立案调查41起,在已结案的32起中,被征收是最终反倾销税10起,我国出口公司价格承诺15起;未被征税就予以结案仅7起,尚有8家等待终裁。最近,我省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小屏幕彩电,录像带等也受到倾销指控,有的已被征收反倾销税,今年4月份,欧共体委员会开会研究对我国出口的自行车和电脑软盘片立案调查,欧共体厂家还在酝酿对我国出口的鞋类、服装等进行投诉,被立案调查的商品,一旦被裁决征收反倾销税或者我方作出价格承诺,则意味着这种商品在该市场削弱了竞争能力,减少了原来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有的甚至完全失去市场,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19.
《进出口经理人》2003,(3):44-44
南非有关反倾销的法律规定 在南非的海关和税收法案中,关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立法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1992年前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很少,主要是因为当时本地生产商可以通过诸如进口管制和申请提高特别关税等更有效的机制取得与反倾销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 1992年5月,南非重新进行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法,但其中并未提及受害程度、倾销幅度以及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反倾销因果关系的五种裁定方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倾销同产业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构成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条件之一。反倾销现行规则关于因果关系认定标准的宽松界定,导致具体裁定过程往往无法有效地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了其在反倾销实践中使用的五种因果关系裁定方法。该五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因果关系的裁定失去了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