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企业再也不可能被单纯地认定为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与伦理的密切关系被人们所重视,企业伦理问题在当今一再被提及,成为各界聚讼的焦点。然而,面对企业诸多的反伦理行为,大多数人只是在不停地寻找使企业遵守伦理规范的方式,却很少追问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讲伦理?只有先搞清了这一前提性的问题,才能据此制定出保证企业讲伦理的措施。但在企业为何讲伦理的认识上还是有分歧的,对于这个前提性问题的回答目前主要有两种:“畏惧论”与“工具论”。  相似文献   

2.
企业生态伦理建设困境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青 《企业活力》2005,(10):12-13
<正>一、企业生态伦理的科学内涵及要求生态伦理又称环境伦理,是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合,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道德诉求。作为生态伦理重要部分,企业生态伦理是处理企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总和。其基本观点包括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观、企业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义务观、企业与其以外的主体利益分配公平观。企业生态伦理拓宽了以往只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企业的社会道德和企业的人际道德的企业伦理,把对道德的关注延伸至人与自然之间,即从企业社会伦理和人际伦理扩展到企业生态伦理,把利益平等原则从人和  相似文献   

3.
财务伦理是指财务活动的伦理性质和伦理特征,是财务行为所彰显的生存准则。然而,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博弈中,财务伦理失范的现象频频发生,极大地动摇了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主体的诚信信念。本文从财务管理的内蕴伦理性出发,剖析财务伦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财务伦理是指财务活动的伦理性质和伦理特征,是财务行为所彰显的生存准则。然而,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博弈中,财务伦理失范的现象频频发生,极大地动摇了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主体的诚信信念。本文从财务管理的内蕴伦理性出发,剖析财务伦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营销伦理的本质所谓营销伦理,即指营销主体在从事营销活动中所应具有的基本的道德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处理营销过程中利益各方相互关系的准则。营销伦理是判断企业营销活动是否符合消费者及社会的利益,能否给广大消费者及社会带来更大幸福的一种价值判断标准。企业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关系,最主要的是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间的竞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伦理的竞争。企业伦理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道德准则;二是指企业对外经营中的道德准则;三是指企业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准则。当今,企业伦理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在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要求企业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唯一的目标和主要责任,因而企业是典型的"理性经济人",然而现代文明的际遇和"理性生态人"的觉悟已越来越不能容忍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逐利行为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与破坏,现代社会和当代的企业理论都以强烈的姿态反对企业逐利行为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分离,强烈要求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伦理规范,承担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环境伦理责任,从"理性经济人"走向"理性生态人"。  相似文献   

8.
“管理”就是人类为一定目标而进行有组织的实践活动.管理的关键是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企业家、员工、产品、顾客和资金五种要素之间的转化和支配关系已基本包括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处理好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管理。  相似文献   

9.
浅谈现代企业和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理思想史上,和谐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管理价值理想和伦理目标。所谓和谐,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包括人与社会)、自我身心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和谐是指人的身心(包括生理、心理)处于一种最好的状态中:其次,和谐指人与人的  相似文献   

10.
张泓 《特区财会》2001,(12):20-22
从公司制企业的发展规律看,企业的控制权通常掌握在较大的股东和管理者手中。从取得控制的过程看,他们都掌管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掌握着公司的内部信息。人们将这些掌握着公司决策权和控制权的人(包括大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称为“内部人”。而实际上,“内部人”是泛指大股东或经营者。这个概念的实质是指掌握企业内部信息,掌握着企业决策和控制权的人。国企经营者在自己所经营的企业,也是掌握企业内部信息,掌握着企业决策权和控制权,符合“内部人”特征。“内部人控制”是企业经营者利用其“内部人”身份通过与员工共谋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合法权益。而实际上,我国国企的内部人控制中的内部人员主要是经理人员,而职工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参加公司决策和影响分配。  相似文献   

11.
正税收筹划的伦理特征是指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行为时所应遵守的基本道义和道德,是从伦理角度对税收筹划进行分析。伦理道德无处不在,在税收筹划领域也是如此,尽管税收筹划有各种基础和前提,但伦理道德却是其重要方面。税收筹划的伦理特性包括下面两个问题:一是伦理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每个社会都有其共同的伦理规范,但在各个领域又会存在其独立的伦理要求。即在社会共同的伦理准则下,每个社会领域都有其具体的伦理要求。而这些具体的伦理要求,体现了不同领域的特色。因此不同社会领域既要遵守  相似文献   

12.
过去投资人最常向企业说的话可能是“Show me the money”(让我赚钱.其余免谈)!2001年企业丑闻相继爆发后.现在“Show me the ethics”(注重道德.我才安心).才是股东心声,一场企业新伦理运动.正风起云涌地展开。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伦理问题,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应遵守的道理和规则。经济活动中的“伦”,是指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是指经济活动中人们应遵守的道理和规则。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伦理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建立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理和规则。由于当前诚信失范问题严重,因此,要规范市场经济伦理和秩序,诚信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运行与“外部”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体系是紧密相联的,犹如“汽车与道路”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只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衍生物。市场的基础制度是几种制度紧密结合的体系,包括产权制度、市场交易制度、政策制度、法律制度和伦理制度。这个制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黄彤 《广西会计》2001,(4):29-30
“会计准则”一词 ,应该包括财务会计准则和管理会计准则。然而 ,会计准则发展至今 ,无论是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 ,都无一不是财务会计准则。因此 ,本文所称会计准则是指财务会计准则。所谓会计准则 ,是指所有专门用于规范财务会计信息生产与传输的一般和具体标准。它既包括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 ,还包括行业会计制度。我国自 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之后 ,财政部又先后发布了十个具体会计准则。有关会计准则制定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理论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仅就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租赁准则中几点不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以下简称“租赁准则”)中指出,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其实质是一种融资方式而不是一种租赁形式,承租人租金的支付其实包括本金和利息两个部分。虽然租赁准则把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区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遵循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准则,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加强生态伦理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克服“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观念,克服经济至上的政绩观,树立生态价值观,积极推进生态伦理建设工作的法治化,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外会计伦理教育的研究内容具体分为三部分:一是国外会计伦理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结论;二是会计伦理课程教学方法论研究,包括会计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三是会计伦理(准则)教育效用的实证研究。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必须注重会计伦理的教育,在我国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伦理内容模块,对会计专业师资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伦理素质,提升其应对"伦理困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声誉管理     
刘晖 《企业文化》2007,(5):88-88
“人本主义”是对于知识创新的主体——人的管理必须更加符合人性的一种理念。为员工提供一个思想可以放松的空间,让大量的创意不断脱颖而出,是现代管理者所需要的观念转变。对于一个科技型企业来说,应该做到三个转变:即企业哲学的出发点转变为“以人为本”,人性化成为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主线:企业的价值观发生转变,在企业内部更加体现人的能力价值;企业的伦理发生转变,更加关注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当前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包括人才、管理等全方位综合实力的竞争,相对滞后的管理方式已成为制约企业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相当程度的社会失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普遍现象。制度伦理的研究随之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他们也展开了对“德性伦理”的研究。因为制度伦理的强制性约束只有通过德性伦理才能最终发挥作用。我国的道德建设应当是在“制度伦理”的基础上重塑“德性伦理”,使人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