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民事没收应受到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规定的过度惩罚条款的限制,判断民事没收是否违反过度惩罚条款的标准是“总体不相适应”标准,但具体适用时,根据没收对象的不同略有不同。如果是对犯罪收益和来源于犯罪收益的财产的没收,就不必考虑没收是否过度的问题;如果是对犯罪工具和为犯罪提供了便利的财产的没收,则需要将没收财产的价值与导致没收犯罪的严重性之间作比较,以便适用总体不相适应标准来判断没收的数额是否适当。  相似文献   

2.
美国民事没收不受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的禁止双重危险条款的限制,因为美国民事没收诉讼是针对财产本身提起的诉讼,而不是针对财产所有人提起的诉讼,对物实施的民事没收既不是针对财产所有人的犯罪行为的第二次起诉,也不是针对财产所有人的犯罪行为的第二次刑事惩罚,因此民事没收行为不受宪法第五修正案的禁止双重危险条款的约束。  相似文献   

3.
美国民事没收面临的违反正当程序的抗辩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被没收财产所有人是无辜所有者;第二,拟没收财产被扣押前,联邦政府没有事先告知和举行听证;第三,拟没收财产被扣押后没收前,联邦政府没有告知,并且没有及时地向法院提出民事没收诉讼。  相似文献   

4.
美国司法民事没收诉讼中的无辜所有者抗辩有两种,一种是事先无辜所有者抗辩,是指在导致财产没收的犯罪行为发生时即对该拟被没收财产享有权益的权利请求人,提出的其对导致没收的犯罪行为一无所知或者虽然知道但已采取在当时的条件下所能采取的所有合理的措施来终止其财产被用作犯罪的抗辩;一种是事后无辜所有者抗辩,是指在导致财产没收的犯罪行为发生之后才对拟被没收财产享有权益的权利请求人,提出的自己是支付了对价的善意购买人或出卖人,并且其在购买或出卖产品或提供或接受服务时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理由应当知道该财产是可能会被没收的财产。  相似文献   

5.
王俊梅  王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3,(9):230-231,236
美国民事没收诉讼中权利请求人的诉讼资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法定诉讼资格(statutory standing),一种是宪法第3条规定的诉讼资格(Article Ⅲ standing)。法定诉讼资格是关于权利请求人在对民事没收诉讼提出异议时必须满足的某些程序方面的法定要求。重点论述美国宪法第3条规定的诉讼资格,即在民事没收诉讼中能够表明自己对被诉财产享有某种权益的权利请求人,包括对被诉财产享有占有权权益的权利请求人和对被诉财产享有所有权权益的权利请求人。  相似文献   

6.
美国司法民事没收诉讼的证明主要包括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和证明对象三项内容。美国民事没收诉讼中的证明责任主要由提出没收诉讼的政府承担,政府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被诉财产应当被没收的事实;其证明标准采用民事诉讼中的"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美国民事没收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被诉财产的可没收性,即被诉财产是犯罪收益或者被诉财产是犯罪工具、为犯罪提供了便利的财产或者是卷入了犯罪的财产,并且它们与导致没收的犯罪之间有"实质联系"。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现从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刑事责任认定、适用刑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关键要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而不能适用死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这样才能体现中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商事人格权是为维护商事人格利益而享有的一种权利。它与民事人格权有着很大的差异,关键在于它具有民事人格权所不具有的财产价值。这种财产价值与一般的财产价值相比有其独有的特点,价值评定也应遵循特殊的规律。商事人格权与民事人格权相区别的根本属性就在于它的财产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劳动仲裁中确立财产保全机制,是一现实亟需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财产保全制度在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现行适用尴尬及障碍进行剖析,阐明在劳动争议仲裁中确立财产保全机制的必要性,并进而提出在劳动争议仲裁中确立财产保全机制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腐败犯罪所得资产的跨国追回与返还做了明确规定,返还资产是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公约同时创设了腐败犯罪所得资产追回的法律机制,即直接追回财产方式和国际合作追回财产方式。公约的强制性规定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发票犯罪立法的主要因素是发票的功能与发票管理制度以及发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我国发票犯罪立法在我国税收刑法中的比重和地位过高,在立法理念上过于强调对发票管理秩序的保护,而忽视了税收利益;罪名设计上采取行为对象和行为方式的双重标准,某些罪名在入罪标准上采取"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双重标准。应调整发票犯罪的刑事政策,严格限制发票违法行为的犯罪化。在罪名设计上摒弃发票种类的标准,而以行为方式为单一的标准;在入罪标准上,摒弃"数额较大"的标准,而以"情节严重"为单一的标准,并同时调整发票犯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21,(1)
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主体资格得以明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公益诉讼适用情况发布了相关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推动检察机关维护公共利益、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但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未对等对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的基本程序、保障措施、配套工作机制进行明确规定,影响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效果。文章建议从基本程序、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进行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刘巍 《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51-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为维护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同时也为将来强制执行法的制定奠定了法律的基础.由于在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过程中,侧重于认为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为民事诉讼程序,而忽略了与实体法的融合、衔接.加之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也疏于实体法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适用,致使诸多实体法的规定在民事强制执行中难以体现.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有些法律、法规应该作出修改和矫正,立即向<物权法>靠拢和<物权法>、融合和衔接,以保证执行工作的正确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涉外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这已经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立法所肯定.而在涉外消费者合同中,国家往往基于保护弱者利益的需要,对合同当事人的法律选择权做出限制.我国2010年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称《法律适用法》)第42条首次对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做出规定,该条将消费者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作出区分,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以此代替"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赋予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提供地法律的权利.此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选择方法,其适当性如何,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全面剖析了英国石油公司溢油事故污染美国墨西哥湾所引起的民事赔偿的原因、赔偿的依据、赔偿的方式、处理赔偿的人员、获得赔偿的各类主体;并且对我国的海洋石油污染民事赔偿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证人的资格要件,直接关系到保证的效力和被保证人的权利的实现,保证人的民事主体资格、财产上的代偿能力、能够承受保证现任风险是适格保证人的资格要件。  相似文献   

17.
所谓侵占罪,是指以不法所有为目的,侵占自己原已持有或占有的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许多国家(如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的刑法将此罪作为独立犯罪规定在侵犯财产罪之中。有些国家(如英国)虽无独立的侵占罪名,但将此罪纳入到盗窃罪或其它相关罪名之中(诈骗罪、渎职罪)。我国的刑法对此尚无规定,笔者感到有必要尽早设立此罪名,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中,被处以罚金刑的单位反过来对单位犯罪责任人提起民事追偿的案件比较罕见。现行法律没有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作出明确的规定,因而这一法律现象引起法学界和理论界的重视,因此,对允许单位追偿与相关法律原则是否融洽,允许单位追偿而带来的具体疑问进行理论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民事执行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民事司法裁判的完整性。民事执行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难与执行乱两大方面,其中执行乱又加剧了执行难,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和优势,决定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摆脱这种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尚丽娟 《经济论坛》2007,(10):134-135
现代社会的法律责任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民事责任为私法责任,后二者则为公法责任.不同的法律责任在功能和目的上存在本质区别.民事责任的功能主要在于调整民事主体间非常态下的财产流转和权利分配,目的是对民事主体受损害的民事权益予以恢复和救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功能则主要在于惩罚和教育违法者,目的是维护国家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和其他公法秩序.众所周知,投资证券市场有风险,投资者应对自己的投资损失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