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珠江三角洲农业规模经营的调查广州市委研究室傅跃华随着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国家粮蔗任务的取消,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广大农民又开始对“均田制”的小生产方式进行杨弃,采取“二田制”、股份制、租赁制、转让制等形式,打破了经营者的地...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八市是广东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近十几年来,该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同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据统计,到1992年八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730.27亿元(现价,下同),第二、三产业占81.3%,而农业仅占18.7%。在农村劳动力投放中,第二、三产业占57.4%,而  相似文献   

3.
我国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对我国1994—2009年林业经济增长的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贡献率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经济增长主要受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营林基本建设投资和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以及林业从业人员人数等投入因素的影响,但各投入因素对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此,必须结合各投入因素对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大小,合理分配各投入要素在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正产业融合理论是研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流理论之一,指不同产业或同第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类型。目前,对上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各涉农区的实践介绍和经验总结方面。但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是以产业融合理论来整体分析上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还较为少见。一、上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产品价格的放开,如何使广大农民适应这一体制的变革走上致富道路,以及二、三产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如何保持农业继续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农业出现的新问题。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只要加快农村深化改革的步伐,发展“三高”农业才能解决这一矛盾。近年来,由于我市各级十分重视“三高”农业的发展,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使“三高”农业呈现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并充分就业,三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2015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82%,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3.16∶42.26∶54.58。与此相应,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农业经营规模分散、比较效益低下,农田明暗抛荒现象有所蔓延,"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突出。为此,邗江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有的县(市)转移的劳动力占七、八成。因非农建设的需要,耕地也在减少。如南海市,1982年至1993年,农地面积减少了13万亩,禾田面积减少了25万亩。这种劳力与土地资源的变化,促使农业要摆脱传统农业的形式,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近年来,以规模化、基地化、企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辽东半岛的灯塔市加速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均得到了齐头并进的发展.随着大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兴起,流通领域的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1987年人均国民收入已达2113元,被称为广东的“四小虎”之一。这里是三角洲地区粮、渔、果集中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中山市近年来在二、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生产也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而且,这里新的土地经营机制已初露端倪,土地规模效益的优势正逐步显现出来。1987年,全市种植业(包括渔塘)的专业户已达1193户,经营面积71429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9%,  相似文献   

10.
论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结合2001~2012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对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海洋第二、三产业的变动能够带动海洋经济的增长,海洋经济的增长对海洋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因历史上"岁岁丰收"而得名的常熟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活跃农村经济、致富广大农民"的总目标,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注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收到了较好效果。一、融合发展的现状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交融发展的农业企业共有18家。初步调查表明,这18家企业有六个特点:一是分布面广。全市11个镇(区)中10个镇(区)都拥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企业。二是颇具规模。这18家农业企业,2015年固定资产8.16亿元,当年销售收入15.89亿元,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南宁市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主要症结   (一 )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南宁市是我国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枢纽,对发展二、三产业具有区位优势。可是,南宁市的这一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第二、三产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一是农村二、三产业严重失调。据农经部门统计, 1999年南宁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为 117.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为 53.07亿元,占总收入 45.16%;第二产业收入为 29.33亿元,占总收入 24.96%;第三产业收入为 30.34亿元,占总收入 25.82%;其它收入为 4.77亿元,占 4.06%。二是农民收入的来源仍然以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农业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功能有所减弱。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有人认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再那么重要了,农产品市场放开后,农业也不再需要政府干预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了。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变率偏差模型的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中九城市域内二、三产业的增长对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转移作用强弱差异明显,总体影响表现出弱作用特征.模型计算结果还表明,目前,在二、三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发展二、三产业将更有利于转移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在1998~2012年间的林业经济增长状况及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林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而且林业第一产业在结构素质、区域竞争优势方面问题突出,影响着第一产业的发展。其中二、三产业结构素质好,但竞争力较弱。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阻碍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发展高质量的林业第一产业、推进第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整合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等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为弱质产业之论,大体是说,在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启动之后,农业经营远比其他产业经营的比较利益低,因而缺乏增长或发展的竞争力。结果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明显连续的下降,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日见减少,二、三产业的贡献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在绿色循环发展的导向下,重点就四川秦巴山区农林畜药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联动策略、复合产业结构优化方法、产业空间布局方案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针对秦巴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最终有助于新型城镇化下秦巴山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的顺利转型,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和社会民生、体现绿色低碳理念。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而言,城镇化是经济复苏的有力支点;就长期而言,城镇化将使得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我国经济当前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需要内生的动力和活力。我认为内生的动力、活力主要来自于城镇化,未来支撑中国经济10年、20年乃至30年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是城镇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自发演化的重要形式,是破解我国小农户需求与大市场需求矛盾的重要武器,探究海南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状况,对于推进海南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文章构建了三产融合度测度模型,运用1998—2017年海南岛北部4市的数据测度了海南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水平。[结果]海南岛北部4市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处于高度融合阶段,呈现了良好发展的态势,但是各子系统间协调性较差。从地区差异来看,海口三产融和水平和增长速度均处于领先地位,文昌和澄迈的三产融合水平和增长速度基本同步,在波动中稳步增长,定安的三产融合水平和增长速度处于最低状态。从融合路径来看,二、三产业融合的程度略深于一、二产业的融合程度,一、二产业融合的程度略深于一、三产业的融合程度。[结论]海南岛北部4市的产业融合发展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注重融合机制体制的顶层设计,破除多部门协作的制度壁垒,在尊重地区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多规合一”,促进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力争补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20.
一、小城镇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从广西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来看,小城镇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对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 )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饮食业、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如玉林市石南镇通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各业得到快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199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 21.55亿元、农业 2.55亿元、第二产业 14亿元、财政收入 1428万元,与试点前的 1993年比分别增长 5.25倍、 4倍、 7倍、 1倍,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产值达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