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新农村建设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等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妥善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以期更好地把我国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为拓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研究视野,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就农村体育的文化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人文力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进行了阐析.研究认为:农村体育表现出强烈的地域与民族差异性、持续的传承性与双重的效应性等特征;农村体育人文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基础文化力量;发展农村体育的人文力是全面建设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而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中国农村法治建设须在农村立法、法律意识、基层民主以及法治运行等方面予以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偏低,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首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再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同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宣传,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和搞活农村劳动力市场,加速农村社保制度建设等.这样对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素涛 《北方经济》2009,(16):15-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偏低,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首先。衣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再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同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宣传.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和搞活农村劳动力市场,加速农村社保制度建设等。这样对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农民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一分重要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一是坚特城乡统筹,明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府职责。把新农村文化建设融人到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市战略目标之中,结合农村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中心城镇建设等有利契机,加强科学论证,抓好规划落实。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制订出台与建设文化大市战略目标相配套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月标,进一步完善农村文…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既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动力。没有新文化,就无所谓新农村。加快我国农村新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要求、目标、载体,建立健全新农村新文化建设的投入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等长效机制,才能为持续、有效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在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规划、资金、组织、管理和科技等方面对新农村中农村水利事业的有效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法制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法制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法制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制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必须首先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进一步提高对在法制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切实加强农业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优良法制环境;再次严格规范农村执法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农村建设都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是新时代对农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经历40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等各方面实力显著提升,给传统农村向新农村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共存,其转型同样也面临诸如农村空心化、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挑战,因而积极探索传统农村转型发展的路径,对加快推进传统农村向新农村转型及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永红 《特区经济》2007,226(11):206-208
人力资源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作者在分析四川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两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后,从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构建覆盖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四川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蒯正明 《特区经济》2008,228(1):129-131
皖北地区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通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农村干部素质、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还存在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本文主张通过发展生产、农村提高干部素质、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多种措施来加强皖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老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关键在于有效供给优质优量的农村公共产品.政府应针对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体制、结构、责任、总量等方面的现状,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聂建平 《黑河学刊》2010,(8):150-15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农村美术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突显。搞好贵州农村美术教育,对于提高贵州农村人口审美意识、美化农村环境,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此,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入手,利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指标对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阐释,然后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健全基层政治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以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整合必将有助于新农村建设。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接着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议,以便使得农村地区可以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陈静  郭伟  张梦霞 《北方经济》2010,(11):42-44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东丽区"华明示范镇"项目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创新项目,其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均成为现代化新农村的典范.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住宅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足够资金,呈现规模小、分布散乱、环境差、设施水平低下等局面,加之村民多占宅基地等固有观念的影响,使农村居住区占地规模过大,阻碍了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因此,深入分析天津市农村居住区现状,探讨新农村居住区建设可行模式,将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对各地新农村居住区建设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冲突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提升农民法律素质,完善和有效落实关于农村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基础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现代物流运营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官绪明 《特区经济》2007,224(9):138-139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整体水平低,不能满足多层次、多功能的一体化新农村建设需要,甚至农村物流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为了配合新农村建设,需要探索和研究农村现代物流运营模式。本文在剖析了构架新农村物流体系的意义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农村现代物流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试论西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西部农村文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和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中央和西部各级政府要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高度,积极探索建设渠道,大力加强西部农村文化的基础建设、设施建设和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