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国有银行改革过度依赖境外资本及其市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经完成改制上市的国有银行所走的路径来看,它们所遵循的基本上是\"财务重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的模式,如果所有国有银行的未来改革之路都按照这一路线图来进行,恐怕会遇到将\"全部鸡蛋都装在同一篮子\"所面临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再次对国有银行改革过程中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仔细的梳理与分析,切实贯彻\"一行一策\"的战略,力戒所有银行改革走\"千篇一律\"的路子给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不确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设置"金股"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股权创新,“金股”的设置在欧洲、亚洲等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在国有银行股权结构中设置“金股”,一方面,政府可以保持对银行的战略控制权而不参与银行的日常决策和管理,实现政企分开;另一方面,扩大战略投资者的决策影响力,从而激发战略投资者的投资兴趣。 相似文献
3.
根据目前的政策趋势和股市的承受能力,国有银行上市后,国家的绝对控股地位不会变。即使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因为国有银行的盘子太大,要从绝对控股变成相对控制短时期内也不可能实现。因此,尽管上市后股权结构将趋于多元化和分散化,但国有股的控股地位依然不变,国有股产权虚置问题仍会存在,对于上市国有银行的管理还会保留明显的行政干预色彩,同其他国有上市公司相比,也会有内部人控制问题、管理层的选择和约束问题、激励机制的问题,只不过比上市前可能程度会低一些而已。因此上市后对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只能对改善银行治理结构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战略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性缺陷主要是出资人缺位问题、人事制度及扭曲的激励约束制度问题和风险管理制度缺失问题,战略投资者加入之后对这三方面的缺陷都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囿于我国金融基础性制度的缺失和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政治体制缺陷,战略投资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打造稳定、合理的股权结构,对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银行业对民营资本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因此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股权集中程度稳中趋降,民营、异地和金融机构第一大股东明显增多,股东身份不透明、出资不实等乱象增多,关联交易、股权质押规模不断上升等特征.本文研究发现,不同股权结构的银行,其经营绩效会呈现出明显差异:股权结构适度集中的银行绩效较好;国有和外资股东控股的银行,经营较为稳健;非金融企业股东控股的银行经营业绩表现不佳.针对我国中小银行股权结构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明确功能定位,引导银行理性健康发展;借鉴国际经验,优化银行股权结构;强化金融监管,治理银行股权乱象;积极应对经济周期冲击,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培育优质股东,打造银行股东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6.
总结数十年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有关学者对股份制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提出了并非一股就灵的说法.本文认为,股份制失灵的原因主要在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成败关系全局.所以,构造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模式,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案例热点出发,分析了影响股权结构与合作模式的各项因素,先从宏观的法律制度环境、金融及融资环境、行业性质、公司规模以及投资者的偏好角度考察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股权结构与合作模式的影响,接着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对控制权的偏好进行剖析,并就如何设计好股权结构及合作模式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有银行引资过程中的控制权租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推动国有银行改革,但我们在引入模型分析的结果却是:当国有银行的控制权租金大到可以补偿控股风险成本和股权交易成本时,引进外资与非国有两类股资后所形成的三方制衡体系是不稳定的.被打破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可能被新的股权集中模式所替代,而外资战略投资者更可能寻求获得银行的控制权,并造成银行价值额外的损失。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银行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消除国有银行特殊的垄断地位、降低国有银行的控制权租金。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和绩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股权结构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及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公司治理的效率。尤其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企业改制很不彻底,股权结构缺乏科学性,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无法在科学规范的治理结构下运作,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因此,笔者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我国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导致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后大量国内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借此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本文选取国内14家商业银行自2003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改善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清偿能力;增加境外投资者战略者的数量和持股时间可以提高治理效应,但受制于境外金融机构最高股权份额的规定,增加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于银行治理水平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丽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9):30-33
从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历史和逻辑来看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有渊源关系。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 ,它决定了公司治理的形式和模式。本文对 94 4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 ,并结合各类持股主体的行为特征 ,得出我国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结论 ,作者提出了优化我国股权结构进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组织战略视角下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4):45-50
商业银行组织战略的完整内涵包括银行的宗旨或使命、发展的操作目标以及完成这些使命和目标的竞争战略.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应适应使命、目标和竞争战略的变化,并保证商业银行组织战略的顺利达成.受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还无法真正反映银行的组织战略.我国商业银行在今后的组织设计和组织改造中必须做到与组织发展战略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的公司治理与市场竞争对于提升银行经营绩效具有彼此加强的作用,银行的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在影响经营绩效中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关注银行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银行经营绩效、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Jay Dahya A. Alasdair Lonie & David M. Power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1998,25(9-10):1089-1118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reveal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quity stake owned by a senior executive and the likelihood that this executive will be removed from office. We also establish the existence of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or company performance and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top managers responsible will be forced out of their firms; this forced departure only tends to occur when the managers' stake in the firm is less than 1%; as the level of ownership rises, managers become increasingly entrenched in their posts. The stock market reaction to management change is greatest (a) when the departure is unexpected and (b) when the dismissed executive owns more than 5% of the equity of his company. This study also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other aspects of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board composition upon the likelihood of a top executive dismissal.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1995-2005年的银行数据为样本,比较分析一直以来都让世人所关注的我国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在介绍国内外有关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基础上,通过依据大量相关具体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效益问题进行经验性的判断比较,最后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系数变化不大,但近几年来在规模效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进步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影响企业绩效的复合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2006—2008年面板数据对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这与国内文献中对大公司的经验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当前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有利于公司治理改善和企业绩效的提高。但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却与绩效负相关,这与对大公司的研究结论相反,表明在中小企业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隧道挖掘"现象,"一股独大"在中小企业中并不利于公司治理。研究结果还表明,国家、法人、外资或个人对公司治理的绩效无显著差异;流通股比重、高管持股、研发人员投入等都与企业绩效不相关;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股权融资倾向,不符合"啄食顺序"的资本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上争论的问题。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而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最终表现在公司经营绩效上。从股权所有制构成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表明,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国家持股与银行绩效非线性关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国家股权的变化是其股权结构改变的一大动因。本文采用我国9家商业银行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主要股东间的相互制衡与银行绩效成正比;国家股权在总体上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是正的;同时,国家股权与银行绩效又呈现一种左低右高的非对称U型曲线关系。本文阐述了非对称U型曲线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