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周颖 《理论观察》2012,(4):164-165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生活领域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群体其组织和成立在客观上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出发,正确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引导其健康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正式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增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联系是我们现阶段正确引导和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及成因.认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利于大学生更快速的获取各种信息,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但需要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和管理,更要注重对学生群体特别是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笔者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间的差异,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玉莲 《理论观察》2002,(4):105-107
班级是学校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 ,班级管理的好坏制约着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班主任的职责是组织培养一个优良的班集体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 ,班主任则必须对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陈新苗 《中国经贸》2013,(10):148-148
本文将从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进一步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自红 《改革与开放》2012,(22):147-148
学校班级建设的重心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群体规范。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学生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分析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类型,根据群体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和管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发挥其积极作用。简要介绍和评述学者们在这一领域所作的研究及成果。  相似文献   

7.
尹亚磊 《魅力中国》2009,(10):52-52
非正式群体也称非正式组织,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提出的。从20世纪20年代起,梅奥等人经过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发现,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群体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群体。本文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着手.通过对其发展阶段、类别的分析.揭示了其对企业生存发展等不同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民族院校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群体。它产生于人的团体归属感。非正式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具有需求和兴趣的互补、利益和观念的相同性。根据其活动内容,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非正式群体是正式群体各项工作及活动的重要补充,对于正式组织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对于非正式群体,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较普通本科学生非正式群体而言,更具普遍性、复杂性、开放性和独特性的特点,相对于本科院校非正式群体的缓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日益呈现壮大、繁多且持久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分制的实施,传统的正式群体概念逐步被打破,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发展迅猛。非正式群体对高校德育工作有着双向作用,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建立和谐高校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部队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国防生任职面临非正式群体的困境,提出了突围方案。要内强素质、外强体魄;放低姿态、拜师学艺;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部队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国防生任职面临非正式群体的困境,提出了突围方案.要内强素质、外强体魄;放低姿态、拜师学艺;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3.
14.
刘君 《魅力中国》2011,(1):195-196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以分割的重要部分。网络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中间开始普及,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存在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非正式群体中。由于网络非正式群体属于新兴学生群体、发展速度快、隐蔽性强,对高校日常管理中带来很大影响,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而对于其研究显得相对滞后,如何利用网络非正式群体妥善处理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值得我们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形成原因的探讨,分析江西中医药大学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特点与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一所学校内部,正式组织主要是党、政、工、团及科研组织等。除了这些正式群体之外,其内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形式、交往深度不一的小圈子——非正式群体。然而,在学校民主管理中,学校领导往往注重统战、群团、工会、教代会等正式群体组织的建设,而忽略了非正式群体在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不予重视,放在学校领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群体除了有党支部、团支部和学生会等各级正式组织外,学生们通常还会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生活习性、行为方式和地域特征等,自发形成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老乡会、兴趣小组。这些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于广大院校之中,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培养与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各级管理者缺乏对非正式群体的认识,管理上更无从下手。文章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分析,以厘清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成因及其内外部环境,得出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为实现科学安全发展,提高管理效能,增强高校基层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实现双一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群体动力,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群体动力学视角,探索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效应及非正式组织的动力构成。本文首先对非正式组织相关研究进行理论梳理,而后提出理论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描述分析及个体特征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在我国,非正式组织的对抗性、被制约性不存在;存在着协助性,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具有正向效应,即两者互动对组织绩效有正向影响;非正式组织的动力是由心境动力、技能动力和协助动力构成。  相似文献   

19.
田伟红 《魅力中国》2011,(3):13-13,15
大学生贫弱群体是指在经济贫困的同时,心理、学习等诸方面都居于弱势的特殊大学生群体,包括“贫困”和“弱势”两个方面。这一群体的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找寻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方法,排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研究大学生贫弱群体形成的原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