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少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被快速消耗,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可持续消费向人们倡导一种积极、合理、健康的消费模式,它的目的是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湖南率先崛起的唯一途径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从本质上讲是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兼而有之的一种“双赢”的生态经济,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3.
全跃 《辽宁经济》2006,(5):14-15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耗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内涵式增长经济。它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为特征,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缓解我省资源型产业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是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创新、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现以镁质材料行业为例,探讨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和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线性型经济发展模式(即:大量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产生废物)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种发展方式,违背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雷鸣 《当代陕西》2009,(8):22-23
资源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同时,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事关圈家安全的大事,资源消耗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我国是一个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尤其在进入上业化中期之际,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外延式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化”经济模式无疑将成为人类社会“工业化”革命以来,发展方式最重要的变革。京北重镇怀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7.
席军  赵辉 《发展》2012,(8):114-115
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汽车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汽车的普遍使用将改变经济社会结构,形成一整套新的经济、文化、生活体系,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但汽午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且不说制造汽车要消耗原材料,光汽车要消耗的不可冉生能源在若干年后就能让地球资源几近枯竭。尤为呵怕的是,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更是害人不浅,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头号元凶。  相似文献   

8.
孙仁中 《重庆经济》2005,(10):38-40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可以说,循环经济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带有方向性的最先进和最高级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总量来支撑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我们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来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相似文献   

10.
一、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什么是循环经济?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的资源消耗美国人的资源消耗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他们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却消耗世界资源的25%。人均能源耗量是落后国家的30-50倍。90年代初调查能耗是印度人的33倍,孟加拉人的150倍,埃塞俄比亚人的450倍。美国人的资源消耗为什么这样大呢?先从家用电器谈起。一般家用电器有:空调机、电气灶(一般为四个)、烤箱、冰箱、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微波炉、吸尘器等十余种,而且多为大功率。四个电气灶至少为7000瓦,中央空调耗电量最大,一般为4000-5000瓦,许多人把空调机调到需要的温度,略高或略低于这个温度都自动开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工业技术、特别是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在大幅度地提高。地球上的煤炭、石油等资源也随着高科技的纵深发展而被大量消耗,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工业垃圾。据报道,世界各国的垃圾正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2.5~3倍猛增,而地球上的能源却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全球资源的枯竭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地球上的资源是极为有限的,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令天,随着世界化工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为此,科学家们正在寻求新的思路.研究新的能源,开发新的资源。一、废塑料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思想的提出起源于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深度关切。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受到发射到太空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把地球看成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与太空中的飞船一样,只不过它更大一些。地球与宇宙飞船的共同特征都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其内部资源被消耗殆尽就意味着毁灭。只有不断重复利用其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其运转寿命。就地球而言,人类对其资源的消耗速度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速度,都已经远远高于其恢复能力。鲍尔丁认为人类必须要在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应有的位置,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以往的所谓“单程式经济”。  相似文献   

14.
人类经济发展中对资源使用的一种运作方式主要是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循环利用或者延长资源使用链,尽量减少资源量的消耗,保持资源永续,经济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索循环经济的科学定位、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如何促使循环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人口、资源、环境危机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受到威胁的今天,不少人认为,“人类未来的出路在海洋”。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资源日益短缺,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难题。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解决日益短缺的资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会议的主题,也是与会人士的共识。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但是今天,地球的负荷越来越重,资源消耗加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物质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倍增的同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等世纪性的灾难也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会对后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相似文献   

19.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循环经济"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环境友好高新技术材料(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人类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尤其是工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责任要求。材料工业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在材料的生产、制备、使用及废弃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材料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