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其内在机制,会周期性地发生经济危机。在以美元为主要国际货币的体系中,在经济扩张阶段,按照特里芬的分析,世界对美元的需求增加,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结算货币,需要通过逆差输出美元,但长期的逆差,会使美元贬值。因此,美元收支平衡机制及其调节会在经济危机上有所体现。文章基于此。结合21世纪初的美国国际收支变化情况,分析了美国国际收支与次贷危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失衡与美元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长期的、高额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持续经常项目顺差。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美国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会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并将最终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本文通过分析5种储备货币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的确会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但是这种影响却很微弱;对美元国际地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衡量网络外部性的变量,这意味着人们的习惯是决定美元国际地位的最主要因素。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美国当前的经常项目逆差还不足以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数字     
《财务与会计》2014,(1):5-5
404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3年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04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805亿美元,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这也是我国国际收支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连续第四个季度呈现“双顺差”。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经常项目中,货物贸易顺差867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425亿美元,收益逆差25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1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42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100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358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源所在国际货币体系包括确定国际储备货币、各国货币的汇率制度、资金融通机制以及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等内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是美元成为未制度化的主要本位货币,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包括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黄金、特别提款权等;各国汇率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或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等多样化安排;大国之间缺乏制度化的货币合作,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渠道,成员国可以运用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济界》2005,(3):58-58
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22日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686.59亿美元,同比增长50%。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5,933.93亿美元,货物进口5,344.10亿美元,顺差589.82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624.34亿美元,支出721.33亿美元,逆差96.99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205.44亿美元,支出240.67亿美元,逆差35.23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243.26亿美元,支出14.28亿美元,顺差228.98亿美元。2004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0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  相似文献   

6.
现代金融危机已具有国际传染性,因美元具有国际货币地位使美国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相应具有其独特性。从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历史分析,不同的国际货币本位制下的金融危机传染确实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在国际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一些国金融危机往往在国际间传染导致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通货紧缩。但是在美元具有国际货币地位的情况下,由于汇率浮动已成为一种长期化趋势,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不健全以及美元霸权的存在,使金融危机的发生速度,传染速度日趋增快,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美元本位制事实上的形成,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呈现明显的大规模扩散。  相似文献   

7.
《经济界》2003,(6)
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上半年大幅上升,达到444亿多美元,同比增加26.3%。 在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中,金融项目下直接投资顺差269亿多美元,证券投资逆差近43亿美元;变化最大的是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其他投资”,去年上半年还是逆差34亿多美元,今年上半年已成顺差217.95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已经超越美国经济而拥有美元霸权.美元霸权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同时也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当前的美元贬值正是美国出自自身利益而对美元霸权的一种应用.美元继续走软不仅会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突变式调整行为的建模,更加准确地描述人民币汇改进程的主要特征,并剖析汇改的根本推动因素。研究发现,人民币汇改进程中,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多次突变式调整;美元的作用在逐步弱化,而非美元类货币正逐渐成为有效汇率的重要支撑;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是推动人民币汇改进程的根本内在因素,而国际贸易往来,特别是贸易伙伴国的逆差变动也会对汇改决策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际     
美国制造业上半年逆差缩小竞争力正逐步恢复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美国制造业贸易逆差从上年同期的22705亿美元缩小至2250亿美元,且制造业连续两个月实现增长。有分析认为,虽然逆差仅缩小20亿美元,但这至少表示,制造业已经企稳,多年以来逆差不断膨胀的局面已经扭转。美国制造业正逐步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际收支失衡和美元危机讨论中提出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揭示了购买力平价作为均衡汇率解释理论存在系统偏差.该假说包含的一国经济追赶会伴随本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的推理,构成研究经济增长和本币汇率长期走势关系的起点命题.本文将借助该命题来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原因,同时进一步探讨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据     
《中国新时代》2011,(11):16-16
对华贸易逆差289.6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对华贸易逆差从7月份的2696亿美元上升至2896亿美元,当月对华贸易逆差攀升了74%,从具体进出口数据看,8月美国对华出口上升29%,达到84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数据     
对华贸易逆差289.6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对华贸易逆差从7月份的2696亿美元上升至2896亿美元,当月对华贸易逆差攀升了74%,从具体进出口数据看,8月美国对华出口上升29%,达到84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货币错配是指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一国在对外的经济交往过程中不得不以美元、欧元等少数几种货币作为计值货币,由此而引发的其国际收支平衡表或是相关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币种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它反映了一国汇率的变动对各经济量所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问题清单上,头号或接近头号的问题总是美中双边贸易中不断扩大的逆差。随着中国全球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的扩大,这个问题在近年相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几年的适度增长之后,2005年,中国的全球贸易顺差翻了3倍,达到1000多亿美元。同时,中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猛增,估计达到1500亿美元,几乎占GDP的7%,使中国以美元计算成为世界第二大顺差国,仅稍落后于日本。  相似文献   

16.
特里芬悖论揭示了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币值不稳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导致的,美国经济实力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不相称。但由于特里芬悖论目前很难有效解决,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下降对美国国债需求冲击有限。目前市场中还没有一种完美的货币可以充当国际货币,特别提款权由于本身的缺陷也很难成为国际货币基础,其被广泛接受还面临挑战。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其国际货币地位很难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外汇储备是指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宏观调控实力的重要标志。它是货币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即外汇储备的形式主要是国外银行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18.
美元国际供应量的规模和波动程度对汇率、资本流动和世界经济增长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美元的国际供给和流通机制,在界定并估算美元国际供应量的基础上,通过单位根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美元国际供应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实际GDP的增长和美元升值都会引起经常项目下美元国际供给的增加.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应实行自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降低储备货币供给的过度波动给汇率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不断增长的经常项目逆差不仅仅成为影响其自身经济的一个重要不确定因素,也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潜在威胁,引起了全球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对经济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然而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系统分析是一项庞大的工作,本文将集中于对已有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各类研究在原因方面做一文献综述,指出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在长期中必然会进行调整。在美国进行这一调整的过程中,中国要认识到其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从“双顺差”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新格局,本文认为应对此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资本、金融项目逆差的成功经验入手,分析与评价新格局的运行状况,选择合适的调节对策,来实现内外均衡的宏观经济目标,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