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亦达到历史高位。我国粮食正遭遇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三多并存"新课题。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实现"十二连增"。低价进口粮再破亿吨,国内每7斤粮食有1斤系进口粮食。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亦达到历史高位。我国粮食正遭遇产量多、进  相似文献   

2.
5月末,从河南南阳开始,40多万台"铁麦客"(小麦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上路,一路向北开进,直至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大兵团作战进行粮食收割。每年如此,一直持续到8月。"40多万台‘战车’调到那里大兵团作战,这个规模不得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日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演讲描绘到这一场景时,台下的军人羡慕不已,他们从未有机会指挥过那么多的"战车",亦从未见过那样恢弘的"作战"场面。指挥"作战"的是中国农民,他们创造了中国自2004年开始的粮食产  相似文献   

3.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农业中国经千年形成的粮食分布格局是在最近的30年间被改变的。粮食主产区有的还不能自足"最靠得住的还是黑龙江"在过去的30年里,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承担起了粮食主产区的重任。中国的粮食生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     
正"苏浙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这表明中国的粮食中心,曾经是在江南。那个时候,东北还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如今情况不同了。2013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粮食连续"十连增",四省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比重的24.1%,"东北熟,天下足"已是当今中国的粮食现实。从2004年开始,东北粮食生产连续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滞后导致我国粮食低水平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粮食低水平过剩令人费解1993—1995年,全国粮食供给告紧,我国不得不对内大幅度提高粮食合同订购价,对外扩大进口量,1995、1996年分别净进口粮食1800万吨和1000万吨。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担忧。当前,我国粮食过剩,库存达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的大量压库使国家财政挂账2000多亿元,粮食保护价收购许诺不能兑现,粮食市场价已持续五十几个月的走低。在产粮区的安徽省市场上,稻谷价跌至每公斤0.8元左右,大大低于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政策出台时的市场价。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连年减少的局面,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各界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为此,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国家科技部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于"十五"期间联合组织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如今,经过两个五年的组织实施,"粮丰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全国各地粮食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正隆谷物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隆谷物)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以"专注粮食产业,提升粮食价值,提供优质主食,为国民食品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为发展定位,现已达成年产10万吨成品粮油的生产能力,产品形成11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公司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产品研发和生产设备居同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已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中国百佳粮食企业"、"全国食品营养十佳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2012年,公司销售收入3.6亿元,实现利税1127万元.  相似文献   

8.
一、"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转变的成因及其影响(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粮食流向转变的政府行为。长期以来,南方粮食生产的相对多与北方粮食生产的相对少在国家计划调拨下形成了我国粮食流通中的"南粮北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东部地区经济超前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给予了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特殊的优惠政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了产业间的不协调发展,要素投入的非农化倾向明显。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亦率先由粮食调出地区演变为粮食调入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可能成为粮食进口大国"、未来世界"谁将养活中国"……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布朗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言论,着实让许多关心中国未来的人吃惊。中国有勇气、有能力面向未来这是事实,但耐下心来听听这位绝不是持冷眼态度的外国专家的话,其意义不仅仅是使人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三年来,中国粮食连续获得丰收,1995、1996、1997三年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46650、49000、49250万吨。全国各地粮仓爆满,市场供应充裕,价格稳定,少数地区还出现了"卖粮难","布朗旋风"仿佛已成过往烟云。但是客观、全面、冷静地分析中国农业面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绿色农业联盟,是在世界粮食奖获得者、农业部前部长何康,中国农业咨询团主任、中国工程院前副院长卢良恕等多位我国农业领域老领导、老专家的倡议下,发起成立的社会组织。2003年10月,在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主持召开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时任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首次提出了"绿色农业"的概念,将"绿色农业"定义为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  相似文献   

12.
"稳粮安天下"是我国自古沿袭的基本国策。长期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主要以谷物生产为主,形成了从古时的"湖广熟,天下足"到现今的"南方稻子北方麦,东北大米遍中国"的现状。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粮食种植品种和区域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栽培品种与种植区域已不在局限于传统农业生产的"立地条件",市场"无形的手"指挥着粮食生产向收益高、成本低的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3.
“八连增”之下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夏收将至,中国粮食生产在去年实现"八连增"后,今年乃至以后如何续写粮食连续增产连增传奇?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粮食安全环境下,我国粮食安全又该如何持续保障?我们特编发一组关乎粮食安全的理论文章,以飨读者。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大幅提高了国内的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收储制度自提出和实行以来,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粮食收储制度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粮食收储制度带来的好处。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被重点强调。在此背景下,文章将以玉米为例,着重分析中国粮食收储制度的利与弊,并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打破了世界粮食生产与贸易的均衡格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海外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国内粮食产业出现了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包括供需结构变化、大豆进口持续增加、粮食生产主体进入"老年化"、粮食绿色转型还不彻底等,未来破解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背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会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基于粮食安全新形势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应从注重国内保障、数量增长、生产收储环节及追求化学产量转向全球视角、食物营养与安全、全产业链及藏粮于技,并从生产、消费、储备、流通和风险防范五个层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和目标。建议未来从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壮大各类粮食产业经济主体、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深化粮食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全球粮食治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战略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也意味着对农产品的需求会有更大的涨幅要顺利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中国粮食产量获得了"九连增",2003年我们的粮食总产量是8614亿斤,经过九年的努力,去年的粮食总产量是11791亿斤,年度的产量提高了3177亿斤。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也在问,一方面是"九连增",一方面是以粮食为首的一些重要农产品的进口数量却在不断地增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7.
缺粮的中国     
《中国经济周刊》2013,(25):24-25
"谁来养活中国?"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提出的这个著名命题,就像是一个紧箍咒,时刻刺激着中国农业领域的从业者。人与地的关系紧张,是中国农业的最大现实: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1/5的人。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1978—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93%。过去的9年,粮食生产的弧线始终上扬,如无意外,今年将会出现"十连增"的丰年奇迹。然而,供给奇迹般的增长,却仍然赶不上消费的增长。目前,中国基本粮食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1934年8月,中央决定再向群众借谷60万担、买谷10万担、征收土地税30万担,共计100万担。面对中央苏区一年内三次筹粮,陈潭秋带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的同志充分依靠苏区干部群众,基本完成了粮食筹集任务。省委书记临危受命"粮食部长"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地域范围扩展到40多个县,人口达到300余万,中央红军发展到12万人。众多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粮食。1933年9月,国民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四大主要粮食品种贸易均已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这也引起了学者们对中国粮食进口规模及结构的高度关注。以中国农业部及联合国所公布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粮食进出口规模及结构,认为中国粮食进出口面临着粮食出口比较优势下降、粮食进口需求大、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从政府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先后在《华盛顿邮报》、《世界观察》、《日本经济新闻》和日本农业土木综合研究所举办的"世界人口与粮食"国际研讨会上,对中国未来的粮食问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2030年中国的粮食供求做出了预测。布朗认为,中国粮食产量增长停滞的原因是: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化,大量的耕地和水资源被用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化肥的效果已达到顶点,农田水土流失、干旱、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严重;并且,许多国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