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生贤 《经济》2008,(1):20-21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森工企业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城镇和场所绿化丁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罹提高。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建设生态省必须保护好土地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土地问题必然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城镇环境建设,既是保护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农村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5.
未来一定时期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就云南省而言,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康社会建设的速度,如何切实地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是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云南省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分析云南省农村发展的利弊因素,认为建设生态特色农业区是解决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对如何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国的生态环境存在大量的非安全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破坏;传统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间接接影响;生态入侵引致的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效应;“贫困人口—人口增长—生态破坏—人口贫困”的恶性循环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放在战略高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德宏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实行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要在产业培植、改善基础设施、注重教育、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等方面下功夫,打优势品牌,走特色之路。为此必须实施六大战略:开放战略、项目规划战略、产业发展战略、科教文卫体战略、禁毒防艾战略、和谐社会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森工企业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城镇和场所绿化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而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文章分析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而绿色经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途径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绿色经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国家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把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封禁治理相结合,把环境改善与保障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如何结合水土保持工作,扶植农民发展生产,消除贫困,既涉及技术开发问题,更要研究政策问题,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世界》2001,(6):7-7
“十五”期间(2001-2005)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五”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力争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开始减缓,重点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一、开发利用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做出的重大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要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明的共同发展。是既不可逾越又催人奋进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环境经济》2004,(5):57-58
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确定从今年到2006年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这项活动,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这是以  相似文献   

17.
邓海建 《环境经济》2007,(11):61-61
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胡锦涛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从以经济需求为主转变为以生态需求为主,并体现为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双重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  相似文献   

19.
资源循环型经济社会——城市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军 《环境经济》2004,(10):29-32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保证资源和环境对于未来的需要,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循环型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推进昆明市农牧特色产业发展,是昆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加快昆明现代化进程,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牧产业生态体系,将促进和实现昆明市特色农牧业技术创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