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颖 《开放时代》2010,(5):F0002-F0002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纪录片这个媒介容易学、上手快,并且极具表现力。它给普通人一个机会,将亲身经历的周遭世界通过个人的视角纪录下来,与他人分享。纪录片的镜头不仅是被动地观察世界的窗口,也是持摄影机者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手段和表演自己的舞台。最近几年,纪录影像的社会参与力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
史文思 《大陆桥视野》2016,(14):365-366
电视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从中国早期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到近年广为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在一步一步的发展,不论是在拍摄手法上还是在制作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更好的表达了主题背后深层次的现实意义。中国的电视纪录片逐渐与世界接轨,在关注国内发人深思的主题背景的同时,更好的借鉴了国外的现金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纪录片的独树一帜的特色。本文就将以近些年著名的电视纪录片为例,简析电视纪录片的要素及拍摄手法。  相似文献   

3.
钱颖 《开放时代》2010,(11):F0002-F0002,F0003
纪录片一向是一个关注日常生活的电影样式。然而,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各种微妙感受和心情,非但不容易直接被摄影机捕获,连当事人也很难表述完全。如何用摄影机开拓物质世界里的精神空间和遐想天地。是每个纪录片制作者在作品里要回答的问题。《和自己跳舞》(片长60分钟)由李红在2001年完成,描写在北京东单公园里跳交谊舞的一群市民的情感生活。  相似文献   

4.
贾元安 《大陆桥视野》2012,(8):76-76,78
20世纪20年代,纪录片在欧美国家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不断成长起来,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独特的传播方式,纪录片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神奇魅力。从诞生时起,凭借着纪实性和形象化等优势,纪录片在影视市场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它迅速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考。多年来,不论在技术和表现手法上怎样创新,  相似文献   

5.
最近,《大国崛起》这个电视纪录片很受关注。我觉得,“大国崛起”这个题目是应当研究,可以写的.但关键是做到完整准确。从目前的这个纪录片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大国崛起》中提到的九个大国,有些并不是“大国”,而是强国,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强国崛起”,而不是“大国崛起”。  相似文献   

6.
最近,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和相关论著很受关注。“大国崛起”这个题目是应当研究,可以写的,但关键是做到完整准确。从目前的这个纪录片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大国崛起》中提到的9个大国,有些并不是“大国”,而是强国,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强国崛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薛松华 《大陆桥视野》2014,(10):130-131
纪录片创作通过借鉴和运用故事片的艺术手法,将纪录片真实纪录的真实性与故事片叙事的艺术性有机结合,从而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本文试从选题、情感表达、叙事手法、数字技术等四方面分析纪录片《玄奘之路》的故事化体现。  相似文献   

8.
钱颖 《开放时代》2010,(9):F0002-F0002,F0003
在有关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介绍文章中,有一部老纪录片常被提起。那就是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中国》。1984~1991年在中央电视台对外部任编导的陈真,是中国独立纪录片在80年代末萌芽时期的见证人和推动者之一。他在一次采访中说,他和后来拍《流浪北京》的吴文光。在1988年时通过央视“内部放映”看到了《中国》,两人都被其纪实风格和个人视角深深震撼,这部影片也因此成了中国新纪录片的启蒙教材之一。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的英文为DOCUMENTARYFILM,汉语译为纪录影片或纪录电影。它不是虚构文学,而是一种“非虚构性”的电影电视作品。“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的纪实性。”①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所在。一、采访的概念“采访”的英文是“interview”,但是在中文中却并没有给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我认为“采访”一词应该把它分开说,那就是“采”和“访”。“采”是“采集”,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周恩来的侄子,国防大学原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同志出版了他的新作《百年不了情——我与伯父周恩来相处的日子》。周尔均同志曾担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顾问,对周恩来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多有指导,他与夫人邓在军一起拍摄的大型纪录片《百年恩来》是迄今为止关于周恩来思想生平最好的纪录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包来军 《经济论坛》2014,(12):155-157
国产纪录片以其突出的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教育性和民族性对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增强国家民族地域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纪录片更是能够起到引领社会化学习的重要作用。纪录片产业化是推进文化与市场结合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河北绿色崛起中,纪录片产业化对于促进河北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钱颖 《开放时代》2010,(4):F0002-F0002,F0003
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录物质、社会生活的视听媒介,有着关注弱势群体的传统。当然,剧情片中也不乏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描述,然而弱势人群的形象毕竟是通过演员来演绎的,而且他们的所说所为也受编剧的限制。在纪录片中,弱势群体可以以自己的身体、声音出现,向镜头展示生活、说明观点、悉数经历,也有可能和纪录者对话,甚至对质。所以,当纪录片制作者们将镜头指向弱势群体时,他们获得的影像更有传递弱势声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钱颖 《开放时代》2010,(2):F0002-F0002,F0003
摄影师和小说作者徐童在2008年完成第一部纪录片《麦收》(98分钟),纪录北京郊区的几个以卖身为生的年轻姑娘们的生活。影片对边缘生活的全方位注视和生猛表达,使影片在国内外影展上亮相后赢得赞誉和奖项。但是影片中敏感的内容,尤其是对性工作者的曝光,也激发起有关纪录片道德问题的争议。从云南的“云之南纪录影展”到“香港华语纪录片节”,这个争议愈演愈烈,发展到在香港放映时有当地民间团体到影院示威,抗议影片“对性工作者的暴力”,劝请观众拒绝看这个影片。  相似文献   

14.
钱颖 《开放时代》2010,(6):F0002-F0002,F0003
2006年出品的纪录片《和凤鸣》是纪录片导演王兵的第二部作品。王兵是近年来中国纪录片业内难得的对风格有独特追求的创作者。他的第一部纪录片《铁西区》在2003年完成,长达9小时,以史诗长度纪录位于沈阳的“铁西区”重工业区,由于国家经济转型,国营企业重组,从1999年到2003年逐渐被解体、废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它的第一个高峰已经完成,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人,更催生了一系列优秀的纪录片栏.对我国纪录片特点及其发展的因素和我国纪录片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味道     
盘点2012年的中国文化盛事,看点之一便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同名图书的热销。5月的深夜,7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甫一播出,就吸引了无数的眼球,获得了如潮的好评。之后,央视旗下多个频道相继重播,收视率仍居高不下,乃至“舌尖上的……”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热词。我认为,《舌尖上的中国》开创了国产纪录片的新境界,在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片的热播,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对于传统价值复归的诉求和对于伦理亲情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情感融入是贯穿电视纪录片创作活动的灵魂,用心灵触摸镜头、画面和人物,才能使纪录片更具有科学性、思辨性、前瞻性,让真实画面和人物更加吸引人的心灵和情感。本文通过拍摄、解说词和同期声三个方面,分析如何用情感引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1895年,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在一家咖啡馆里放映的纪录短片《工厂大门》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步电影短片.历经百余年的发展,电影技术与艺术不断的完善与多元,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茁壮成长.电影艺术,固然是抽象的艺术,它让我们在乏味的现实生活中感受千变万化的另一个世界;而不容忽视的是,电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还先天性的带有记录当下、关照现实的特质.纪录电影或纪录片由此而来,并不断演化为一个成熟的影视类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为拍摄八集大型纪录片《跨越:河北1949--2009》,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杜丽荣同志先后采访了多位离退休省级老干部,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个共同话题:难忘“高扬在河北”的日子及其贡献。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本刊特推出“高扬在河北”系列文章,分三期刊登五位老干部的访谈,记录他们眼中的高扬,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如果说毛泽东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让人们对武汉长江大桥和三峡工程难以忘怀,那么30年前的一部《话说长江》电视纪录片,则让中国观众第一次直观完整地看到了母亲河的旖旎风光,重温了动人心魄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