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毓瑜 《经营者》2001,(5):36-36
"刘鸭子"系重庆四大名鸭之一。刘剑光老先生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造出了一个令食客满口流香、津津乐道的市场。而今,他的传人——儿女们又接过了父亲的"独门功夫"……  相似文献   

2.
郭大鹏 《中国企业家》2005,(24):166-166
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南街.地坛东门往东100多米.有一座龙绍衡大厦。大厦的9层和10层.每天都有不少年过花甲的老人聚在一起.有下棋的.有打牌的.其乐融融。其中有一位老先生.他一般是下午过来,来了就专心地写字或者画画.写的是隶书,画的是花乌。他就是吴协刚.《中国企业家》杂志1986年第3期的封面人物.那时他还是中石化集团燕山石化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又担任中石化集团副总经理.如今离休已经十余年了。  相似文献   

3.
这位曾经和吴仪搭过班子的老人离休后仍乐意发挥余热 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南街,地坛东 门往东100多米,有一座龙绍衡大厦。大 厦的9层和10层,每天都有不少年过花甲 的老人聚在一起,有下棋的,有打牌的,其 乐融融。其中有一位老先生,他一般是下 午过来,来了就专心地写字或者画画,写 的是隶书,画的是花鸟。他就是吴协刚, 《中国企业家》杂志1986年第3期的封面 人物,那时他还是中石化集团燕山石化公 司的总经理,后来又担任中石化集团副总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来到了穆宝端老先生的住处,专题采访这位对直销行业颇有研究和特别执着的直销前辈。简洁的客房里简单而不失雅致,斗大的“搏”字画幅镶嵌在墙中央,紧靠墙壁的一排藏书柜格外醒目,在写字台的案头上,一盆盛开的君子兰亭亭玉立,昭示着年近古稀老人的思想品格和精神追求。穆宝端老先生原是某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主讲哲学和经济学的,虽然已年近古稀,但是,老先生的外表显得却是非常干练,目光炯炯有神,精神饱满,言语间尽显长者的学识与风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全都是从事直销事业后得到的因果。穆宝端…  相似文献   

5.
久闻河北省书法界有一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书法家,年逾七旬的纪戊寅先生。日前,记者专程前往纪老师的居所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6.
这是那个先敬罗衣后敬人,衣为先,食次之,住和行因为成本最高昂,不得不妥协的上海。 这是那个七旬的老太太老先生会穿戴得整整齐齐,去吃一份鲜奶小方的上海。这是那个下大雨,男白领会先把昂贵的西装保护在胸前,哪怕浑身湿透也在所不惜的上海。  相似文献   

7.
放暑假了,武汉大学附属小学13岁的刘伊科决定回父亲的老家湖南农村,把寒假初步完成的一份《城乡差异调查报告》进一步补充完善。 今年寒假,刘伊科历时一个多月,拍摄照片500多张,写出了4000多字的《城乡差异调查报告》,还建议设立“全国农村日”。开学后,当刘伊科把这个报告和27张照片当作寒假作业交给老师后,老师惊讶了。这些年来,老师也收到过一些学生的调查报告,独有这一份是涉及农村问题的,少见! 刘伊科说,他调查城乡差异的初衰很简单,家里有很多在农村的  相似文献   

8.
联想全民电脑双子星第五章承担责任光荣一庙富和尚富1996年9月的一天,我陪同联想集团常务副总裁李勤接待了《北京日报》的总编辑刘虎山先生。我曾经在199且年接待过刘总编辑。那时候联想的规模远不如今天大。我们在联想集团位于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联想电脑生产厂里参观了电脑的生产。宽敞的厂房里只有100多名工人,但是每天却生产出700台以上的联想电脑。刘虎山先生感到很激动,他没想到联想集团的发展速度会如此之快。他不断地说,如果中国的企业都能够像联想集团这样,中国的经济崛起就大有希望。我们还参观了联想集团的技术中心和北…  相似文献   

9.
马三立老先生有则相声,说的是治疗痒病的秘方,打开层层锦囊,有一纸条,上写两字,挠挠。解决中国的资源荒,有人开出同样的锦囊,上写两字,涨价。  相似文献   

10.
刘瑛 《劳动月刊》2012,(4):9-11
“刘记者,我女朋友因为我和前女友见了一面,就赌气不和我结婚了。你说,她怎么能这样?”电话那端的周凡语带气愤,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前女友”这三个字有多么大的杀伤力,哪怕是提一提也足以对任何一个现女友造成刺痛性伤害,更何况,他还瞒着现女友和前女友去外地共度了一天一夜,这叫人怎么压抑得住那些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11.
老骥伏枥     
屈指一数,曹克顺退休已经4年了,可他每天还是来到太重集团《太重新闻》编辑部和大家一道工作.与退休前相比,他除了抽屉里多了一本《退休证》以外,别的几乎没有变化.不过,他每年的写稿字数却由30万字猛增到40万字,发稿篇数也由500余篇跃升到700余篇.退休前他是太原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太重集团“功勋记者”,退休后则被大家誉为山西省城新闻界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白皓 《乡镇论坛》2011,(12):15-16
年近七旬的徐世扩死了,而杀死他的,正是他的亲生儿子徐永贵。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2009,(23):77-77
美国第二任总统是富兰克林,他年轻时恃才傲物,爱钻牛角尖儿,常与人争执,为此招来同事们的反感,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他因公事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当他进门时,一不小心头撞在了比他身高矮一截的门框上,疼得他眼冒金星。迎接他的老先生看到这副样子笑着对他说“你要记住:要想顺利达成一个目标,光靠匹夫之勇是不够的,该低头时就要低头,否则吃苦的只能是自己。这是我今天给你的一个教导。”  相似文献   

14.
2007年,耳根难清静。纸里难包火,争论炼金睛要说那争吵年年都有,2007它是特别地勤。低头不见金和银,那抬头全是唾沫星儿。正月十五雪把那个灯笼打,元宵吃完就到了初春。杭州城内春意闹,一位老先生他却发了雷霆。老先生名字叫庆后,他的贵姓是祖宗的宗。宗先生创业  相似文献   

15.
周末,在大学任教的朋友登门叙旧。他看到我摊满书案的资料和“爬”出的20多页“格子”,吃惊而又遗憾地说:“又是在加班,干秘书实在活得太累、太简单了。”他这一句话,令我思绪万千。人本是动物中最聪明最复杂的,可仓颉老先生在造字的时候,偏把“人”字造得最简单最平常,一撇一  相似文献   

16.
一、充分发挥督办作用,使工作效果事半功倍加强督办,有利于克服和解决推诿、扯皮现象.今年我们接待了一位已连续上访30年的老同志,他的问题涉及多个单位,且有的当事人已病故.我们当即召集各有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查阅了有关卷宗和上访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责成局法制科牵头处理,并提出时限要求.  相似文献   

17.
谈芳波 《乡镇论坛》2014,(27):23-23
近日,74岁的刘大伯因病住进了医院,和他在一起生活的大儿子,却不愿意到医院护理父亲。为此,刘大伯的老伴找到了社区居委会主任,讲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房屋拆迁3年了,如今再过3个月就可以回迁了,刘大伯的大儿子想借机把房产证上父亲的名字改为他的,这样,一套85平方米的新房就成为他的了。可是,刘大伯却没有答应,因为他觉得小儿子和两个女儿也都有继承权。父亲的态度让大儿子很不满,不护理住院的父亲在他看来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18.
3月1日,上海风和日丽。万万没有想到,传来了朱兰(Joseph M.Juran)老先生2月28日写鹤西去的消息!编辑部一片嘘唏。 朱兰博士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之父”。在过去的100年里,他的成就无人能比。若一定要选出他最重要的成就,我们会选“他的播种能力”。在他多姿多彩的质量生涯中,他如普罗米修斯,是传播质量火种的人。而我辈,正是深受他影响而投身质量事业的千千万万“子子孙孙”之一。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世纪质量老人,我们精心编辑了“纪念朱兰博士专辑”。本期刊登专辑之一,其中有中国质量界泰斗刘源张院士等人的纪念文章,以及来自欧美日等国的质量专家们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记者是在刘老的家里见到他的.这里朴素而整洁,除了书房整面墙摆满的书和客厅里一架与刘太太相伴了半个多世纪的钢琴外,一切都再平常不过.然而,墙上外孙外孙女们活泼可爱的照片让这位被称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的老先生家中充满了温馨.虽然年近八十,但刘老气色很好,他刚刚为了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行"工作从外地出差回来,并在不久前担任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采访过程中,说到专用名词,刘老都会认真地把它们写在纸上,而讲到有趣的地方,他会开怀大笑,这时从窗外洒进来的金色阳光显得格外灿烂.  相似文献   

20.
意外车祸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刘海波是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乡董春村人,1996年高中毕业后他先后到东莞和深圳打工。1998年春天,他与邻村姑娘刘小惠结为夫妻,后来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