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微观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军 《技术经济》2004,23(5):53-54
<正> 一、公司治理结构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运行的微观环境 公司治理(又可译做“公司治理结构”)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首先被英美学者提出的。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在于要较好的解决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背景下,所形成的企业经营者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的根本责任就是要按照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履行其受托责任,然而经营者作为经济理性的个体,同样也会有自身的利益要求,委托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与代理人(经营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利益不对称,这种利益不对称将直接导致代理人不能够完全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要比委托人更  相似文献   

2.
贾小玫 《经济论坛》1999,(17):21-22
两种流行的公司治理模式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和激励成为公司治理的首要问题。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讲,公司治理实质上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资本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既能实现对代理人的激励,又能消除上述代理人问题,使委托人效用最大化。西方各国已形成了适合各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公司治理结构,基本上解决了激励问题和代理人问题。目前在西方流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另一类是以…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司中,经营者(代理人)从事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经营者行为必然影响企业的价值、效率与长远发展.本文从委托人(所有者,董事会)对代理人监督的角度出发,采用博弈论方法对代理人的行为展开分析,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近似一次性的博弈,是经营者短期行为的主要原因"这个理论假设.从而得出,解决经营者短期行为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或机制,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保持长期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内生风险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就如何处理委托代理关系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委托人(所有者)和代理人(经理人)之间既需要合作又存在冲突的现实情况,为“没有显著控制权的所有权和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命题成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寻找到逻辑支撑。传统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中,委托人作为“强势群体”;而代理人作为“弱势群体”,却拥有“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效应函数)经常不一致,在委托人看来,代理人做出的决策不是最优的,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因此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机制,协调彼此的责、权、利关系。基于这种认识,委托代理理论主要从解决信息不对称、搭便车和信号显示等方面解释了代理成本的节省和分担问题,从而从理论上为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有独资公司三边治理及其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为明晰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主体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宽泛的治理主体存在若干问题和矛盾,与企业治理的本质相悖,不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因此,针对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特点,应当建立一个由出资者(物质资本所有者——国家)、经营者(特殊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高层经理人员)和职工(一般异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中下层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同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普通员工)共同治理的博弈制衡的三边治理体系,并引入独立监事制度以维护三边以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公司财务控制机理:一个基于制度博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控制的目标是对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的代理契约的冲突进行管理和协调.以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制度博弈模型为分析基础,可以清楚表明财务控制机理特征:首先,财务控制本身具有的制度成本(控制成本)是制约控制成效的关键因素;其次,财务控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应具备使经营者违背代理契约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功能;最后,财务控制本质是一种契约安排,是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多次动态博弈的结果,因此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完善.  相似文献   

7.
泊利和米恩斯以及詹森和梅克林认为,公司治理应致力于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焦点在于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相一致。法马和詹森进一步提出,公司治理研究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代理人问题,其中心问题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基础上 ,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监事会分权制衡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运行机制。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的承担能力 ,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形式的诞生 ,但也带来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 1)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 ;( 2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3)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结果所负的责任不对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正是为解决上述矛盾而产生的 ,企业所有者对经…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与经营者形成了一时“委托-代理”关系。固此,对于出资者来说,为了使自己的投资安全并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即如何选择经营者、激励经营者和约束经营者(所谓“经营者三大问题”)。其中前者是要解决什么样的机制能确保最有能力的人当经营者,后两者是要解决如何建立一种机制确保聘用的经营者能尽职尽力地为所有者利益工作,减少所有者和经营者在追求目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家问题日益突出起来。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也成为了引人注目的话题。那么,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这里首先要对“企业”的概念加以限定。我们可以将企业粗粗地分为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所谓古典企业,是出资者与经营者合二而一的企业,这时的企业家实际上是资本家。而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出资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企业,因此,企业家包括了个人大出资者和高级经理人员,特别主要是指那些职业经理人员。  相似文献   

11.
陈国炎 《发展研究》2006,(12):112-113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公司治理解决的问题其实质主要是解决股东、董事会、经理及监事会之间权、责、利划分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其核心是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的有效控制并使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其目标是保证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防止董事、经理等代理人损害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结构与激励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减少委托风险、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的焦点问题。本文从考察公司治理结构下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代理问题”着手,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下解决“代理问题”的激励制度安排,提出隐性激励和显性激励的配合使用是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中“代理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两种激励制度的比较分析,探讨我国在试行年薪制与经理股票期权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下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一、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委托代理关系按照现代公司理论,出资者(如股东…  相似文献   

13.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卿善  王洁 《经济管理》2003,(21):17-20
国有企业的市场运作,要求重构和强化国有资本所有权对经营代理人责任行为的监督约束。本文研究了公司治理的局限,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监督约束问题的制度前提,论述了国企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的实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公 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基础 ,内部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又进一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正确发挥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企业内部会计体系的各项职能必将促进企业的发展。一、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公司制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当一方(委托人 )对另一方 (代理人 )的行为具有依赖性 ,并且获取关于后者行为的信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时 ,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因为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前者更倾向于谋取自身利益。企业理论认为 ,有关的代理关系是指 :所有者与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企业和非投资的利害关系人 ,例如雇员、供应商以及顾客之间的关系。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地位及其所拥有的信息量的不同 ,从而引起以下代理成本 :(1)签约成本 ;(2 )监督和控制代理人的成本 ;(3 )确保代理人做出最优决策或者保证委托人由于遭受次优决策的后果而得到赔偿的保证成本 ;(4 )不能完全控制代理人的行为而引起的剩余损失。这种代理成本的存在使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具有不同职能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5.
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股权结构的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和产权关系的延伸,使其委托代理呈现出双重型、叠加式的特征。基于此特征,文章确立了双重型、叠加式委托代理理论并作为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完善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委托代理链能否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以及各级委托链的委托人和代理人是否明确。在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优化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应从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对经营者和中小股东对其代理人两条途径同时降低公司治理成本,并通过模型对控股股东或大股东获取租金的合理界限与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云南财贸学院杨定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已确定为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自然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在委托———代理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会利用自身...  相似文献   

17.
詹朝军 《技术经济》2003,22(4):36-38
<正> 一、造成监事会功能失效的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缺陷。现代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根据该理论,公司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体。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由于代理人的行为是理性(或有限理性)的,且是自我利益导向的,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因此在公司运作中需要  相似文献   

18.
祁钧业 《经济论坛》2002,(11):20-20
一、公司治理中诚信责任履行的障碍诚信责任的本意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契约机制,但由于这种契约的不完备性,给诚信责任的履行造成障碍。1.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分离,导致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利益不同,而存在激励不相容是诚信责任难以履行的根本原因。委托人投资企业的目的是希望代理人能够从公司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出发,从而达到公司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即实现其剩余索取权力;代理人(经营者)则以其剩余控制权控制企业资源的优势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这…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本市场复杂性的公司治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是法人财产制度的组织结构形态。这一制度安排或组织结构形态的内在逻辑是通过某种形式的制衡来实现对代理人的约束与激励,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公司治理的核心是代理人问题:在现代公司的委托一代理结构下,委托人关心的是如何选择、监控、激励经理人员,特别是首席行政执行官(CEO)。  相似文献   

20.
杨幼珠 《经济论坛》2005,(9):76-77,125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经营者的行为目标与投资者(股东)不一致。当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经营者有机会选择侵害委托人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出现经营者的败德行为与逆向选择行为。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代理人的“逆向选择”,激励经营者为企业多做贡献,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投资者)需要建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