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中国与新加坡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中新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印尼贸易结构和长三角与印尼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特化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双边贸易主要是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如何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在金融危机,欧美进出口市场大幅缩减背景下,扩大长三角与印尼双边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中国和新加坡建交以来,伴随着两国经济增长,双边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中新双边贸易强度不断增强,但指数并不高,贸易合作前景广阔。相对而言,中国的比较优势指数不如新加坡,新加坡在双边贸易中略占优势。中新双边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些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几个少数的产品;中新的产业内贸易并不是基于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而是基于垂直分工的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198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和2007年横截面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互补性的强弱程度及互补性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关贸易的现状和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的源泉,结论表明:中美双边贸易联系紧密、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澳双方的农产品贸易现状的统计分析,并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具体分析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不强,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逆差状况很难逆转。应进一步加强双边农业贸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解决争端协调机制,充分发掘两国贸易的应有潜力。  相似文献   

6.
2014年7月1日,中国与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90%以上的商品降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将会产生很强的示范作用。中瑞双边贸易的互补性直接影响到了自贸区建立以后双边的贸易流量。本文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瑞士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做了测算。结果显示,中瑞之间虽然比较优势有所差别,但就贸易的互补性而言,还具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因此,双方应抓住自贸协定签署的契机,在降低关税的同时,提升贸易便利化,从而提升双边贸易流量,使得中瑞自贸区在欧洲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自建立以来,双边贸易关系日趋紧密。近年来中新贸易间产业内贸易呈上升趋势,成为两国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方式。选取中新近十年联合国统计数据,运用GL指数,对中新产业内贸易进行分析,总结了中新之间产业内贸易现状、特点,并对产业内贸易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欧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欧之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内贸易,且中欧间的产业内贸易以比较优势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基础上,整理了中新双方1992—2022年的贸易数据,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运用双边贸易结合度、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考察中新两国的贸易竞争力和互补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新两国自建交以来合作领域不断深化,贸易规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一带一路”背景下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具体商品的贸易竞争互补情况不尽相同,资本密集型商品贸易竞争性日益凸显,并逐渐由产业间贸易转变为产业内贸易。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扩大优势产品出口以及提升贸易合作质量对于两国双边贸易持续向深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的动因在于双方存在贸易互补性。从实证角度,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分析工具的结果表明双方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显著的贸易互补性和互补类商品具有较大的出口优势和潜力,因此新疆应大力发展中转贸易,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构建中国“能源进口陆路通道”作为贸易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11.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双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分工倾向于产业内分工,并且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高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双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分工倾向于产业内分工,并且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高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闽台水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福建及台湾的水产品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闽台的水产品贸易中,福建的水产品贸易相对台湾而言比较优势明显,闽台的水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其中,编号为03类的水产品闽台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闽台在编号为12、16的两类水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较高.通过分析得出,促进闽台水产品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主要有:两岸"三通"的实现、闽台水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检验机构的交流、闽台渔业界的多元化合作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日韩区域经贸合作加强,三国组建自贸区势在必行。在分析中国与日韩双边贸易结合度的基础上,基于2005年-2014年中国与25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结合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中韩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贸易潜力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区域贸易组织促进双边贸易,两国间距离、经济危机阻碍双边贸易;中日比中韩拥有更小的贸易潜力,对发掘我国贸易潜力发展的方向,推进三国贸易合作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视角下海峡两岸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从比较优势、结构竞争以及产业内贸易三个视角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相对世界平均水平,海峡两岸农产品均不具有比较优势,但祖国大陆相对台湾地区具有比较优势,海峡两岸农产品存在结构性贸易互补,但这种互补性正逐渐下降,表明海峡两岸农产品出口结构竞争差异趋于缩小。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呈现较高集中度,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大的农产品,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均处于显著贸易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入手引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竞争力指数的评定理论,并运用Grubel-Llolyd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广西目前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运用2005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了广西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和水平,并从政策层面对广西如何加快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加速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现利润优势--中美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评价一个国家某个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时,理论界主要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Normalized Trade Balance,NTB)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CA)三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如(1)、(2)、(3)式所示.  相似文献   

19.
马林  孙天乐 《中国物价》2011,(10):47-50
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加强新兴经济体国家间的经贸联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中国和巴西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对中国与巴西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入手引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竞争力指数的评定理论,并运用Grubel-Llolyd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目前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虽不完全取决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产业内贸易可以提升产品技术等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开展产业内贸易可以扩大专业化的生产规模,加快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利用产业内贸易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增加我国产品的多样性,改善产品结构。发展产业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