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新型城镇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两者间的耦合度有利于区域甚至全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方法]以淄博市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间的耦合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2008—2017年淄博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程度逐年增加,但一直处于次优水平,其中2008—2017年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逐年增加,处于次优水平, 2008—2017年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也逐年增加,同时2008—2015年处于次优水平2016—2017年处于最优水平; 同时2017年淄博市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度均处于次优水平,且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相对于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低,其中博山区、桓台县、高清县和沂源县的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处于最优水平,其他区县处于次优水平,张店区的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处于最优水平,其他区县处于次优水平。[结论]实现淄博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以核心区域辐射周边区县,进而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推动农民群体分化,农民群体分化进而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了推动农民市民化,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民市民化成本,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城镇居民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组织共同分担支持,真正体现城镇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市民关注农民,实现农民群体分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达到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在这个背景下,必须适时同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民种田方式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历史性跨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契合点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2年,全省城  相似文献   

4.
江西大部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研究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中部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自然断裂法等,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14-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均已进入勉强协调阶段,基本消除失调发展地区、无优质协调发展地区;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总体呈现出“赣北>赣中>赣南”的空间分布特点;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总体偏低,且大多数城市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河北省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以期实现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乡一体化、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选取适用于河北省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评价体系,测算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二者间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类型。[结果]石家庄与唐山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居于首位,保定、邯郸次之,承德与衡水较低;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整体处于中等级拮抗耦合,耦合高值区集中在以廊坊为核心的河北中部、以邯郸为核心的河北南端、以秦皇岛为核心的河北西端;仅石家庄与唐山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处于勉强协调,其余均为失调。[结论]河北省呈现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局面,未来河北省应继续加快建设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城乡同步的城镇格局,以农业现代化优势发展补齐城镇化发展短板,构建二者相互协调、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与新模式,实现规范化、实体化、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赤峰市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演变及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赤峰市具有独特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其经济发展的关键,也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何准确评价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间的耦合程度,并将两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推向更高层次水平,对赤峰市城镇化发展及其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基于2000~2012年赤峰市统计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主成分,并构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水平评价模型及协调水平分类,实证分析了西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演变特征及协调发展模式。[结果]经济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水平评价的公因子,要素报酬和要素结构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公因子;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演变过程是"高度不协调→中度不协调→高度协调",协调水平呈现了较为明显的"S形"增长趋势;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应选择"要素均衡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的综合性课题,涉及到国民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是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全面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乡人民的生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并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  相似文献   

8.
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到新的出路,实现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应坚持以节约、绿色、环保为原则,将传统农区城镇化建设融入农业现代化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八个民族省份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出发,根据选取反映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探讨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想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必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可以说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互辅互成。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机制,并提出了促进二者稳步协调发展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均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及更高水平的技术手段,农业现代化也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劳动力与物质资源,两者能够起到互促共进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仍存在缺乏科学规划设计、资源分配与流动不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等问题,农村的人才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城镇发展的顶层设计、深化户籍与社会福利等制度改革、规范生产资料的分配与流动以及深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农业为突破,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甘肃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三农"短板问题更加明显。立足省情实情,紧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们坚持以现代农业建设作为突破口,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支撑,也是全面实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测算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及系统间协调发展度,进而判断其总体是否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其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相互依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之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城镇文明向农村扩散并最终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在人地关系紧张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使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互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阐述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方略中,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反过来又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提出了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需要我们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强化城镇综合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强化农民教育,培育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人力资本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选取河南省1978-2014年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Eviews8.0进行数据建模,对河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城镇化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城镇文明向农村扩散并最终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而农业现代化是在人地关系紧张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使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城镇化的内涵与发展进程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村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村生产、劳动、生活方式以及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城镇的差别不断缩小,直至最终消灭。它的具体内容应当是:1.产业结构要从单一农业结构转变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协调发展结构,农业比重日益下降,二、三产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对重要关系。地处浙江沿海中部的台州市,近些年来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两者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必须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切实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方法体系并研判两者是否协调及协调状态对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至关重要。[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AHP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定量测度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与协调度。[结果]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成效显著。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 2006—2016年,农业现代化指数由0.215 4提升到0.781 6。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为中度耦合,处于拮抗阶段,这说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存在失衡。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协调—勉强协调—初步协调5个阶段,两者的协调水平还较低。[结论]河南省应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提升农业供给能力,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