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鹏 《财经科学》2014,(6):12-21
关于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除了传统上强调的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之外,金融窖藏理论从货币循环的方面提供了新的重要分析视角,本文将其命名为货币激活效应。本文从构建经济体中的货币循环开始,建立起一个诠释货币供给增加后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动态演绎路径的模型框架,揭示了资产价格膨胀在货币循环系统中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即货币激活效应。并使用2001—2013年的季度数据,从货币需求函数的角度实证考察了货币激活效应的存在,认为在货币需求结构的非均衡性下,货币激活效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人们在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时,大多认为既存在投资需求膨胀,也存在消费需求膨胀;可是,如何界定消费膨胀?用什么尺度来衡量?消费膨胀的成因和途径究竟是哪些?怎样控制消费膨胀等,尚待进一步讨论。本文拟就其中一些问题谈些看法。一、消费膨胀是反映宏观状态的总量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衡量当我们说存在消费膨胀时,不是指个别人与集团的消费量状况,而是就社会总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实际统计资料分析了要素价格滞后于价格总水平波动的情况,揭示了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一尚未引起人们关注的新动向——总供给曲线斜率正在逐步增大;尔后考察了其现实影响,指出总供给曲线斜率增大将降低以短期需求管理为主轴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同时将增加后续的通货膨胀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宏观调控应从当前主要侧重于需求管理及时向供给与需求管理并重转换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邓瑛 《财经科学》2012,(11):1-1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各国普遍出现了高货币增长下一般价格水平比较稳定而资产价格快速膨胀的现象。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和现有的货币政策范式难以解释与应对,"资产型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从货币及资产价格的视角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力图厘清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特点、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预期及货币在促成资产型通货膨胀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新的应对资产型通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等问题。在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中的挑战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基础直接来源于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央行的利率政策不但会影响一般价格的上涨,而且会导致资产价格出现泡沫。现时的房产价格与未来的产出和通货膨胀关系密切,应该在CPI中给予一定的权重。低利率、低通胀和资产价格膨胀共存并不意味着累积过程理论失效,而是因为其反馈机制和通胀度量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形势 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指数持续攀升,彰显出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7.1%的基础上,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直接体现了我国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增大了社会各界对通胀水平上升的进一步预期.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和成因作了中肯分析,指出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导因还是总需求膨胀,治理的根本措施在于严格控制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社会信用需求膨胀。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一下我国体制转轨时期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并谈一点粗浅看法,就教于读者。一、通货膨胀迅猛发展的症结我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需求方面的,也有供给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既有直接起作用的,也有间接起作用的;既有当期产生影响的,也有滞后一段时间才产生影响的。具体说,引起通货膨胀迅猛发展的因素是:(一)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放开后,必然引起一轮通货膨胀在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于市场物价的稳定关系是极大的。因为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中,食品的消费比重大,恩格尔系数一直在0.5-0.6之间徘徊,粮食和食品在物价总水平中的权重达60%-70%。1993年食品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讲,通货膨胀是指普遍物价水平一贯的、连续的、和可观察到的上涨。我国从1979年到1988年这九年时间里,通货膨胀由饱和与稳定性发展阶段到加速发展,再经历持续发展阶段,直至1988年到了全面高涨阶段,通货膨胀率已突破了20%。分析起来,通货膨胀起因可归纳为:1、赤字型通货膨胀,是指用多发行货币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和引起的通货膨胀;2、信贷型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信贷规模过大,靠多发行贷币来维持信贷收支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3、结构型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不合理,导致了生产价格不合理,最终引起了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4、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产品成本大幅度增加使得货币贬值,导致了通货膨胀(其成本上升有两个渠道:一是工资增加、二是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5、发展爱货膨胀,是指为了维持经济的过热发展,出现了投资膨胀,助长了消费膨胀而导致的通货膨胀,也称为双膨胀。6、外贸型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因外债负担过重,外贸逆差过大,以及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市场价格相差悬殊而引起的通货膨胀。近年来,我国是以信贷型、结构型、成本推动型、发展型为主,赤字型、外贸型为辅的混合型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发展,反通货膨胀已成为经济工作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加强监控分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暴力同志著的《论价格总水平上涨——原因与对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论上涨》)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深入透彻地分析了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该书立据充分,读后令人信服。《论上涨》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为基础,深入到经济过程的内在本质,在一般纸币体系、社会主义改革现时期和我国现时期三个层次上,从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原因上,揭示了纸币膨胀型、价值规律调节型、大幅度价值规律调节型、需要膨涨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我国物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物价总水平一直居高不下。零售价与去年同期比上涨20.1%。35个大中城市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与去年同期比上涨20.8%和24.6%。如此高的物价涨幅表明,1994年我国通货膨胀已经达到较严重的程度。 通货膨胀的突出特点是:以成本推动型为主伴随着需求拉长型,同时发生在生产领域和消费  相似文献   

12.
<正> 1994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表现形式都十分复杂,使中国经济学家们在通货膨胀的基本判断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从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看,人们对于这次通货膨胀类型的判断至少已经出现了四种观点:需求拉动型、供给型(含成本推进式、结构性)通货膨胀、制度变革型通货膨胀以及综合型通货膨胀。与之相应,有关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也是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中,有关需求性因素和供给性因素的作用无法截然分开,因此,综合论的观点也许永远都是正确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运用综合型通货膨胀理论富有内在逻辑地说明需求性因素、供给性因素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推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上涨会加剧通货膨胀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 《经济论坛》2011,(3):95-98
粮价和物价关系的考察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引入对食品价格的分析,利用VAR模型对粮价、食品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判断因果关系走向,对比通货膨胀与粮价、膨胀与食品价格的波动关系,以此来综合考虑粮价、食品价格和通胀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1建国后三十余年间,我国曾多次出现较为显著的需求膨胀。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膨胀一般是单翼的,集中于投资方面;改革以来,则表现为双翼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同时膨胀。需求膨胀的伴生现象是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包括隐蔽的通货膨胀)。近年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十分强调抽紧银根、“拧住货币供给笼头”(控制货币发行量)对于中国经济宏观控制的关键意义。他们把物价上涨、需求膨胀的原因归于过松的货币供应,这无疑是合乎一般逻辑的。然而,如果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些突出特点,尤其是从我国  相似文献   

15.
<正> 1978年以来,我国价格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价格的形成机制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建立了以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价格模式,与此同时,价格的管理体制也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国家只进行价格总水平的宏观调节的方向过渡。与其它事情一样,这几年价格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80年第一次通货膨胀(6%)算起,经历了1984年和1985年“洋跃进”时的第二次通货膨胀(8.8%),1988年和1989年第三次恶性通货膨胀(18.5%),到1993年和1994年这一次通货膨胀(预计为18—20%),已经是第四轮了。纵观历史的发展,通货膨胀是越演越烈了(6%→8.8%→18.5%→20%),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是地租推动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书桂 《经济学家》2008,(3):127-128
近年来,随着我国CPI数值的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再次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继9月份物价出现小幅回落之后,2007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再次上扬,同比上涨6.5%,与8月份创出的十年最高点持平。  相似文献   

17.
许经勇 《经济论坛》1995,(11):10-10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划等号,并把物价上涨率等同于通货膨胀率。 而近两三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货膨胀不单纯是一种价格现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只有当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以及由此引起市值变化所造成的物价上涨,始能称为通货膨胀。应当说,后一种观点更接近通货膨胀的含义。这里所说的通货,指的是一个社会通行的、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简而言之,通货膨胀是货币膨胀。通货之所以会膨  相似文献   

18.
价格改革应当在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平衡的宽松环境中进行。这种说法,直到现在仍然被人们奉为价格改革的金科玉律。正是受到这种说法的影响,1985年上半年的总需求膨胀被视为洪水猛兽。人们不惜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动用建国以来最严厉的行政手段来压缩总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微观机制分析——兼论货币政策的失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纸币体系中,市场价格机制具有三个特征:"纸币的被动性膨胀"、绝对价格"向下刚性"和"向上看齐"规律。在这三个特征的基础上,任何相对价格的调整都会导致单向的"棘轮效应",不断震荡,使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这就是在纸币体系中的微观行为的价格总水平效应,也就是"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微观机制"。微观行为的价格总水平效应有三种具体形式:劳动生产率相对变化的价格总水平效应、市场机制调节的价格总水平效应和需求刚性的价格总水平效应。而对于由微观机制导致的价格总水平上涨,货币政策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20.
论通货胀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泉 《经济师》2000,(3):32-33
通货膨胀是“通货的膨胀”,通货紧缩是“通货的紧缩”,在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 ,或者说是同属货币现象的相对应的两个方面。其主要特征是市场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或持续下跌。改革开放以来 ,通货胀缩总是象幽灵一样不断困扰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980年、1985年、1988年都出现明显的通胀 ,1993—1995年又发生迁延三年之久的严重通胀 ,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一度高达 2 1.7%的“天数”。而从 1997年 10月以后 ,物价指数又持续下跌。用国际通行的测算指标衡量 ,1998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 (RPI)比上年下降 2 .6 %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