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1年1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成立,这表明我国将三农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积极行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中,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积极转变,但由于受我国农村环保设施落后、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解决"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关键在于挖掘其内在矛盾,认清发展规律。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理念人性化,在建设客观世界的同时,又深化人类对于生态建设的认识,使人们生活在更高层次的文明之中。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3.
工业革命以来,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各种工农业产品生产和制造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以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也就应运而生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型城市有很多,如以石油资源开采为代表的英国阿伯丁、阿塞拜疆巴库,以及中国大庆、东营和克拉玛依等;以煤炭开采为代表的乌克兰顿巴斯、德国鲁尔、法国洛林以及我国的双鸭山、鸡西、鹤岗等地;以铁矿开采为代表的俄罗斯库尔斯克、美国匹兹堡以及我国的攀枝花等。在过去一段时间,资源型城市为地区和国家的能源保障和工业化水平提升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周琦 《生态经济(学术版)》2020,(5):230-230,F0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自然生态危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新的历史起点和全局高度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的产生有共同的环境背景,共同的伦理价值观,在逻辑关系上相互耦合,互有侧重,相互支持,共同指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虽然在现今社会,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已经频繁出现在了政府文本和媒体报道中,但是实际上两者之间最初并没有建立完整、坚实的理论联系。薛建明较早地关注到了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在理论联系上的学术空白,并在《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社会》一书中提出该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自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为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面对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战略全局角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决策。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环境污染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但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这些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体系日趋成熟,在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已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这无疑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各个高校也开始把生态文明融入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这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教育过程中,针对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还不够完善,忽视了对学生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学生生态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和问题,并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本文结合《生态文明经济研究》一书,探讨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问题。面对日趋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战略全局高度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在经济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原  相似文献   

10.
周生贤 《环境经济》2012,(10):10-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12.
正农业文明的推进造成了"走过森林和绿洲,最后留下的是荒漠",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类面临一个即将丧失功能的生物圈。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就成为人类未来的主题。在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向世界的今天,如何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工业文明思维方式,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贾卫列、刘宗超撰写的《生态文明:愿景、理念与路径》一书,对生态文明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理论框架。该书站在宇  相似文献   

13.
继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并列讨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亮点,这既深刻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又鲜明地显示了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坚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又找到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目前,在我国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学习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中国的未来需要生态文明,浙江的未来更需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全社会的共识之下建立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文环境,并健全相应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在浙江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更是适应浙江省生态环境的要求.在浙江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更需要制定永续发展的决策安排,还需要相应的国家强制手段.  相似文献   

15.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就成了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理清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找出研究的薄弱点,从而指出未来重点的研究方向,以期更好地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近年来学界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与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研究。我们在肯定这些积极研究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的薄弱点,未来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第一,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第二,正确对待马克思的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第三,关注中国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历代领导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态思想与马克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它既满足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为我国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在充分吸收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变革自然的生产方式和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来实现。农业是人与自然打交道最密切的部分,其生产方式的变革能缓解甚至解决生态问题并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提出,正是在完善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的过程中,通过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和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多年来,苏州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