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受制于生态补偿体系不够健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补偿的范围偏小、标准偏低。从各国实践来看,生态补偿机制可分为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两种模式。文章选择水域治理和森林治理两个生态细分领域,对不同国家生态补偿基金的运作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模式下基金的运作机制及生态补偿效率。我国在构建生态补偿基金的运作机制中,应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参与各方的激励相容;应着力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为生态补偿基金的构建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应细化生态补偿类型,提高生态补偿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严重阻碍.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在生态补偿法律与政策的制度建设与实践的考察,对我国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法律与政策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建立健全水土流失生态补偿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强调政府责任、注重市场手段的运用、注重水土保持必要性和生态补偿意识的宣传和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相似文献   

4.
吕程  张道宏 《经贸实践》2016,(16):240-241
草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通过法律构建的,受益主体对因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对象进行必要补偿的调整机制.其中的"代价"不仅指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成本,亦包括为养护草原而放弃的机会成本.本文从辽宁省草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其法律层面及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健全辽宁省草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构建多样化草原生态补偿模式、提升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在我们当前环境恶化应当面对的正确态度,基于生态文明的情况下,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制定和完善是我国急需做出应对的.目前我国只有政府拥有作为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的资格、主体为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构建者和水污染的受害者,同时国家也应成为受补偿的一方;制定出水源的不同位置需利用签订“环境责任协议”明确补偿标准的办法.依据上述方案提出相关科学合理的建议,以期为治理水环境和其法制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有效实施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制度的总和,主要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核心内容做出系统性安排。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格局的国土空间构建,这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型空间布局框架。适应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明确界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权责,科学测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域布局耦合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是跨界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迄今为止,京津冀大气治理生态补偿机制仍未出台,严重制约着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发展做深做实,创新思维方式、构建非传统领域生态补偿理论体系是当务之急。厘清了传统生态补偿认识误区,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补偿支付原则统一框架,将"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和"受益者付费原则"(BPP)统一在"改变者付费原则"(CPP)分析框架中,为京津冀大气治理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通过构建京津冀大气治理CGE模型具体测算了特定大气质量控制目标下河北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额。这对于加快补齐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短板、有效弥补河北大气治理资金需要、强化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国和其他重点区域大气治理具有普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外生态补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清  龚高健 《发展研究》2013,(12):107-111
一些国家在生态补偿政策制定和实践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对我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主要表现在:政府是生态补偿建设的主导力量;市场作用的发挥是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转的关键;完善的法律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是实现生态补偿的重要方式;社区参与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 补充;严格有效的生态补偿约束机制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京冀间生态补偿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通过生态建设重大工程等对河北省相关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进行了支持,北京市也采取多种方式对上游地区的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给予补偿。从已有生态补偿探索看,还存在国家补偿缺乏部门协调和长效机制,京冀间水资源合作制度需要完善等问题。为确保首都及周边地区用水安全,建议制定《海河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办法》,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和绩效考核,构建京冀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规划入"限制开发区"极大地限制了功能区内农民原有的自由生活方式和经济开发行为,在法律上剥夺了其对土地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与发展权。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机制是一种矫正环境不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制度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应当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征收生态税和拓宽生态补偿的融资渠道;在微观层面,从健全生态地役权制度、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和自愿生态保护项目制度三个维度建立起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试点研究为例,探讨了国内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河南省流域特征和突出问题,以可操作性为着力点,开展了基于流域责任目标考核断面目标值的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技术方法研究工作,重点提出了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技术路线、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方法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流域考核目标断面目标值的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技术方法,是在基于流域尺度和基于流域突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动态性,利于责任主体的划分、补偿主客体的确定和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与现行环保责任目标考核制度的有机衔接,对当地政府及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关系着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2014年,我国设立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质量方面的成果评价提供了准自然实验环境。为了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的绩效,将江西、福建、贵州、云南和青海这5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设定为处理组,运用合成控制法和DID模型对空气质量改善状况进行双重检验。结果表明:整体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空气质量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江西、贵州和云南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均表现出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其中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对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尤为显著。因此,我国设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对于空气质量改善具有显著效应,这对今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合理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了解现阶段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运用PRA(Participatory rule appraisal)即参与性农村评估和传统的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内生态建设补偿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现状研究、问题分析,发现本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中的主要问题是仍然没有有效解决生态补偿的三个基本问题:补偿主体、补偿强度、补偿资金来源。生态补偿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制度化、法律化,有必要在政策、法律层面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构建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是未来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构建完整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确定补偿的依据、主体、标准和政策路径等核心问题着手。滇池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形式可分为水生态保护(恢复)补偿机制和水污染补偿机制两种,具体类型包括城市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湖滨水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入湖河道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三类。在生态补偿政策实践中,建议构建滇池流域水生态管理委员会;整合现有生态补偿法规,健全流域管理机制;建立流域水生态补偿基金模式的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的筹资渠道,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开展绿色GDP体系认证,完善行政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生态空间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关于新时代我国生态空间治理的根本遵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生态空间根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产品需要,是新时代生态空间理论的价值目标。新时代生态空间理论的治理理念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中的生态空间治理理念;二是自然生态空间的治理理念,包括:坚持主体功能区战略,从源头上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管控;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的生态修复,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草原生态补偿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和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该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可以保证农牧民的生计,从行为上可以引导农牧民调整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草原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补偿应落实好草原承包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合理载畜量,在补偿方面以草畜平衡、管护、燃料替代等方面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草原生态补偿体系在完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加强后期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严格控制载畜量,限制超载放牧,规范草地利用制度,保护草原天然植被;加大草原地区投资力度,保障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依法行政保护草原资源;强化牧民的草原环保意识及其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形势,海南岛所处的改革前沿、政治战略地位和地缘优势催生了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旅游业快速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海南沿海及周边岛屿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地区,环境相对封闭,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不尽合理的旅游用地规划、低效的旅游地生态效应调控技术手段和缺位的生态监管机制旅游地生态系统管理政策措施,已造成海南旅游用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文章认为必须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用地的生态效应评估和生态监管机制。(1)加强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态效应的研究,预测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态效应发展趋势。(2)设立旅游用地生态准入制度,建立旅游用地生态效应评估机制。(3)设计生态系统管理优化范式,制订旅游产业生态效应调控政策。(4)制订旅游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安全预警模型。以有效调控旅游用地生态效应,为旅游用地生态监管、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奠定科学基础与决策依据,改善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安全等级,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国学者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没能建立起较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文章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相结合,由定价机制、实施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经济相关理论,回顾了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历程及"最佳管理实践措施",并分别从财政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项目补偿四个方面分析研究美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经验,从而提出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启示。重视激励促进作用,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构建监督执行机制,完善技术保障体系等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