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力 《技术经济》2014,(3):108-112
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除政府配给外,企业还可通过减少产量、生产绿色产品和购买碳排放权来获得额外的碳排放权。比较了不考虑和考虑固定成本两种情形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与企业绿色产品生产成本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不存在固定成本时,随着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的提高,企业的最优产量逐渐减少,企业利润先降后增,企业由买入碳排放权转为卖出碳排放权;当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存在固定成本时,随着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的提高,企业生产绿色产品的固定成本的取值范围扩大。结论表明,碳限额与交易政策在控制碳排放和促进绿色制造业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VAR模型和CAPM-GARCH模型,分析检验了2010年7月初至2013年底期间传统能源和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对国内新能源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及新能源股票收益率的波动特点,研究发现:国内煤价对新能源公司股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国际油价的影响不显著;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也是引起新能源投资价值从而上市公司股价变动的重要因素;新能源公司股价指数对高科技股价指数并不敏感,反映出国内新能源上市公司科技含量不足,资本市场关注更多的是新能源的概念而非技术优势;国内新能源股票整体的系统风险在1.125~1.131之间,利好消息比利空消息能引起新能源股票收益率更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喀斯特贫困山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构建,文章运用碳排放计量模型对贵州省200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风险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4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吸收总量均表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分别从2000年的3 320万吨和462万吨上升至2014年的8 240万吨和542万吨,净碳排放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碳吸收储存能力远远低于碳排放能力。(2)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其碳排放量占93.93%以上;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其碳吸收贮存量占94.82%以上。但林地增加的碳汇远小于建设用地增加的碳源,表明建设用地增加是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3)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指数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但降低幅度较小,说明研究区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碳排放风险程度仍然较高。(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喀斯特贫困山区土地资源低碳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对于传统能源的消费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因此,传统能源的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以我国的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碳交易价格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国内外的主要传统能源价格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传统能源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并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预期下推导预测出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同时,建立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验证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直接预测。研究结论为:(1)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均方误差(MSE)为0.000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33%,表明模型泛化能力十分优秀,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框架下,中国碳排放强度将在2030年达到0.9237吨/万元,相较于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2.9755吨/万元下降68.96%;(2)在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分析中,预估中国2030年碳排放强度能够下降至0.9840吨/万元,相较于2005年2.9755吨/万元的碳排放强度下降66.93%;(3)将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碳排放强度预测值与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LSTM模型在预测精度上的表现更佳,两个模型对于2030年碳排放强度值的预测相差0.0603吨/万元,对于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幅预测相差2.03个百分点,验证了本文预测模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影子价格是衡量单位碳排放增加引起的边际产出减少的货币幅度,即环境治理的机会成本,其测算对我国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采用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以及粒子群算法对我国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在地区的影子价格进行测算,同时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现行交易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其是否存在扭曲。研究结果表明:我国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在地区交易价格与影子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但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偏离,说明所在地区企业减排成本高、压力大,尤其是广东和深圳的环境治理成本较高,与此同时,湖北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带交易价格限制的CDaR风险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风险度量指标CDaR(Conditional Drawdown-at-risk)研究最优投资组合问题。首先介绍了CDaR方法的概念及性质,并给出了带交易价格情况下的投资模型及算法,利用我国的证券市场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欧洲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减排方式—碳排放权交易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以欧洲排放权交易体系为对象,研究其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了两阶段EUA价格的走势及其成因,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模型,并检验了其适用性;然后分别以欧洲减排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为独立样本,进行价格估计和预测。研究发现,EGARCH(1,1)-t模型适合用于EUA价格机制的研究,能够较好地估计和预测减排前两阶段的EUA价格,但是由于政治、交易制度、市场等方面原因,两个阶段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波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中隐含期权的存在导致未来现金流不确定,久期和凸度等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不再适用。本文基于OAS理念建立了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利率风险度量过程:采用多项式样条函数法构建零息票收益率曲线,采用Vasicek模型描述动态利率期限结构,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利率路径并确定未来现金流,采用ARMA模型描述和预测提前偿付率,进而计算出OAS、有效久期和有效凸度的值。最后以建元2005-1MBSA证券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2021年7月16日,从电力行业开始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活跃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 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成交额突破76亿元.据了解,今年还将有2-3个行业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1.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广西2006—2015年土地整治碳排放量,运用LMDI模型分解土地整治碳排放影响因素,并结合脱钩弹性量化模型对经济增长和土地整治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分析。结果为:(1)2006—2015年广西土地整治碳排放量呈递增趋势,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8.12%。(2)能耗强度、工料碳排放强度、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对土地整治碳排放增加起促进作用,其累计效应值分别为31.616万吨、13.469万吨、4.855万吨和2.023万吨;工料强度和耕地规模对土地整治碳排放增加起抑制作用,其累计效应值分别为-11.412万吨和-4.384万吨。(3)工料碳排放强度脱钩弹性、能源强度脱钩弹性和经济规模脱钩弹性是影响广西经济增长与土地整治碳排放脱钩的重要因素,其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7.67%、16.0%和6.19%。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土地整治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波动幅度较大,尚不稳定,不利于二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研究碳排放权价格对我国制定节能减排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业务、减排企业及个人投资者提供决策等均产生有利影响。论文应用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分析碳排放权金融数据,选取碳排放权交易影响指标,包括能源价格、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碳市场指标、天气环境、传统金融市场因素等五个方面的指标,对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统计模型进行探究分析,影响湖北碳排放权投资收益高低的中证100指数指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湖北碳排放权投资风险的汇率、汽油价格两个指标为负向影响。结论可以供投资者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京都议定书》的问世使碳排放权在低碳经济时代成为一种稀缺商品,而该"商品"的定价问题就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核心关注点。文章对排放权定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内容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定义、碳排放权定价理论以及国外和国内对碳排放权定价的研究现状。其中,国外对碳排放权定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和定价模型两方面;国内的研究除影响因素和定价模型外,还对碳排放权的定价基础—碳货币和中国碳排放权的定价策略展开过讨论。文章拟通过较为系统的介绍,以期为未来碳交易定价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合理分配碳排放权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有效运转并最终实现减排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研究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问题,以钢铁行业为例,将拍卖分配方式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建模思想,构建竞争市场中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双寡头博弈模型,利用Netlogo多主体仿真平台进行模拟分析,从而为我国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和交易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国卫  徐琛 《经济师》2012,7(3):61-62,64
文章通过研究碳排放权的特性,引入了基于期限结构理论的期货定价模型,利用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来解决碳排放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欧盟碳交易体系(EU-ETS)对于碳排放权跨阶段交易的禁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期货的价格。所以,文章对于单期合约和跨期合约的期货价格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模型。单期合约的便利收益为零,可以采用单因素模型;跨期合约存在变动的便利收益,应该采用双因素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所选用的期货定价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分区域碳排放LEAP模型,核算了现状排放量,并对2015—2030年碳排放变化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1)2015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总量为41.61亿吨CO_2,空间上东部区域排放占比最高,贡献源上以终端能耗碳排放为主。2030年左右碳排放将达到峰值,基准情景峰值约为57亿吨CO_2,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累计下降46.83%,中部区域将成为碳排放最高板块。(2)终端能耗部门中工业、第三产业,能源加工转换部门中火力发电,涉工业过程排放的水泥和钢铁产业是碳减排的关键部门。(3)随着发电结构的变化,能源加工转换碳排放有可能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工业过程碳排放控制将逐渐成为碳减排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碳市场逐渐活跃,对碳排放权的估值在国内外也引起了热潮。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碳排放权估值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碳排放权本质的分析选择期权定价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权进行估值。利用期权定价模型推导我国碳排放权价值,并通过案例分析,检验模型的估值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及机理,文章首先分析了2002—2013年土地利用结构及碳排放的变化情况,其次通过协整检验分析各类用地面积与净碳排放量是否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再次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影响净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地类,最后通过扩展的Kaya模型分析影响净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净碳排放变化的作用方向及边际贡献。结果表明:(1)农用地、建设用地总量与净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而耕地等8类用地面积与净碳排放量之间不存在;(2)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建设用地总量变化是影响净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建设用地总量对净碳排放量的边际贡献为3.99,表明建设用地总量每增加1%会引起净碳排放量增加3.99%。  相似文献   

19.
以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采用非径向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其次,通过改进的STIRPAT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主要结论:(1)2005—2018年中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碳排放效率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科技创新能够显著地提高碳排放效率,西部的科技创新水平对碳排放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3)影响机制表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科技创新促进碳排放效率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应该明确未来减排工作的重点方向,提高碳排放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减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操作风险是银行业三大风险之一,有效控制操作风险是完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而实现操作风险的准确度量,则是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强研究:(1)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2)设计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再造业务流程;(3)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4)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5)探索操作风险度量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