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资源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结合空间脆弱性模型对普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结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普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较高,主要分布在普洱市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时可作为资源环境巩固发展区;低承载力地区主要分布在普洱市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时可作为重点治理区;(2)基于空间脆弱性模型开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中国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以系统环境、创新群落、创新资源为一级指标建立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将2011-2019年中国27个国家自创区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组合赋权TOPSIS模型及二次加权算法,对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地区差异.结果表明: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整体趋好,东部地区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放缓,中西部地区普遍抬升;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区间非均衡现象,但中西部地区国家自创区生态系统提升速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部分地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这一事件,本文研究其是否影响资源型、重污染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本文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降低了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抑制了正向和负向利润操纵。此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相关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在大小公司以及不同产权公司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制度环境差的地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人口与就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选取42个指标,构建了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采用熵权法对非洲52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洲各国的投资环境差异显著,分布很不平衡,北部地区投资环境较好,南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较差。根据非洲国家投资环境评价值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好(T0.15)、较好(0.08T0.15)、较差(0.04T0.08)和差(T0.04)。非洲国家投资环境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即投资环境好的国家周围往往是投资环境好的国家,而投资环境差的国家周围往往也是投资环境差的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同类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SPOT高精度遥感数据和空间分析技术,利用CASA光能利用率模型反演估算深圳市2015年净初级生产力(NPP),选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三种该地区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重要性评价,综合分析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分布特征和地域差异。结果表明:极重要区域面积为290 km~2,面积占比为15%,基本全部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上且坡度大于25°的区域,集中位于东南部的七娘山—排牙山—田头山—三洲田—梧桐山山脊及附近;重要区域面积为313 km~2,面积占比为16%,主要围绕或者夹杂在极重要区域周围;中等重要区域面积为195 km~2,面积占比为10%,主要位于铁岗—石岩水库、清林泾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重要区域面积为1 178 km~2,面积占比为59%,连片分布在全市中西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区域。研究客观评价了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空间上的重要性特征,有助于深圳市生态系统管理、重要生态区划定和生态保护管理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孙苗  李晋  李佳芮 《海洋经济》2020,10(4):65-70
海岸建筑退缩线是控制陆域开发建设行为向海蔓延,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抵御海洋灾害,拓展亲海空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国内外实践经验,以生态保护和灾害防御为出发点,研究提出退缩线划定原则、后退距离和分类管控措施,统筹协调与陆域"三区三线"关系,实现海岸带地区人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审计服务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于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体现,是大势所趋。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从2018年开始,离任的干部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这进一步表明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成为常态化的干部管理制度。文章阐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内涵和审计目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云南省在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项目中存在审计方式比较单一、无评价标准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审计时点相对滞后、审计质量有待提高、缺乏具备资源环境专业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等问题。文章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协助领导干部打好"生态牌"、算好"生态账"。  相似文献   

8.
谭志东 《当代财经》2023,(10):145-156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污染治理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否具有碳减排效应有待验证。以2012—2019年地级市层面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显著抑制地区碳排放。机制分析表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能抑制地区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工业碳放量越高的地区、碳汇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较高的地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碳减排效应更显著。拓展性分析表明,碳市场试点能够增强离任审计的碳减排效应;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越强,越能增强离任审计的碳减排效应。为此,要强化离任审计在工业端的力度;要引导企业践行绿色低碳生产和倡导公众遵循绿色低碳生活与消费,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对碳排放协同共治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9.
绿洲城镇是人类活动最集中、人地关系最敏感的区域,也是"三生空间"(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矛盾最严重的区域。划定城镇增长边界是控制城镇无序蔓延,引导城镇空间有序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是国家和地方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黑河中游地区绿洲城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境质量的绿洲城镇增长边界的划定方法:首先,基于InVEST模型评估绿洲生境质量;其次,将绿洲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嵌入SLEUTH模型,模拟城镇增长边界;最后,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城镇用地面积为控制规模,并结合生境质量评估结果对模拟边界进行修正,最终划定城镇增长边界。结果表明:划定边界内总面积为104.67 km^2,剩余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2.14 km^2,以低等级生境质量为主,占边界内新增城镇用地的66.98%。绿洲平原区和山前洪积扇区的城镇增长空间较小,剩余可建设用地比例分别为9.96%、24.57%;绿洲边缘区的城镇产业园区空间增长潜力较大,剩余可建设用地比例为52.53%。该划定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对绿洲城镇增长边界划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资产,构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资源资产评价与管理的迫切需求。论文从土地覆盖和利用、林业、草原、土壤、水、矿物等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入手,在全面评估县、市、省和国家级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相关数据的可用性和质量基础上,基于国际和中国已有的做法,包括SEEA-2012账户、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土地—森林—水账户等,制定可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框架的账户清单;从存量和流量核算、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系统资产的经济与生态功能、实物量等角度开发了一套评估方法工具。选择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作为试点地区进行了案例应用研究,检验评估方法的合理性与适用性。该研究方法可为相关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核算与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1.
构建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及自然资源精准供给的重要途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2015年研究区NPP、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和空间格局,以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综合分区识别生态源地,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从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1)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NPP、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的服务水平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而产水量则出现中部高、东部与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2)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源地面积共17 631.35 km~2,占总面积的31.43%,主要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的林地和耕地中。(3)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 523.90 km,从东部向西北部和西南部延伸;生态安全分区具有由四周的高水平逐渐过渡到中心的低水平的结构特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并且对合理利用、分配自然资源以及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实现其环境治理功能过程中是否驱动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利用2014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其对试点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地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显著提升了试点地区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进行奖励产生的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与政府对企业污染行为进行处罚产生的约束效应是促使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两种路径。研究结论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政策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丰富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物元分析法的耕地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不可替代的有限自然资源,耕地是向人类提供食物的主要基地,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在农用地分等、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质量、产能和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耕地健康评价体系框架;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通过模糊物元法进行图层属性计算,对研究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期望能够为同类地区开展土地资源健康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参照世界自然遗产地学、美学、生物生态过程和濒危物种栖息地4项申遗评选标准,依据地貌景观、生物景观等价值构成,建立美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世界遗产13类地学主题评价框架、地质演化过程、典型类型地貌等价值构成,建立地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生态系统过程、物种多样性、栖息地等价值构成,建立生物生态学价值评估方法。利用全球对比的方法提取和评估突出普遍价值,将中国自然遗产潜力区分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等生态环境基本单元,筛选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潜力区。重点提出海洋类世界自然遗产和西部北部地区申遗的可能性,提出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估策略与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5.
孙丹丹 《经济师》2024,(3):132-133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基层审计机关而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面临数据不全面、审计手段有限及评价指标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文章结合近年来基层审计实践,提出改进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树立底线思维、集约高效开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旅游空间结构作为旅游专项规划的重要成果之一,呈现出重概念、轻落位,重发展、轻管控的特征,在空间用途管制、资源约束利用等诸多方面都难以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文章以普洱市为例,提出“底线确定—本底分析—结构识别”的旅游空间结构识别路径,结合“三区三线”成果,完成旅游“底线—约束性”评价;结合旅游开发潜力及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完成旅游“本底—适宜性”评价;再通过判断矩阵综合划定普洱市旅游主体功能区。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力指标、GIS空间分析法及定性分析法,实现旅游空间节点确定、旅游发展轴线组织及旅游功能区划分;最后,构建普洱市“三核、八心、六轴、四片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一套旅游空间结构识别的集成技术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旅游空间结构规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系统管理是力图涉及所有利益主体的,定义人-环境相互作用可持续选择方案的一种方法。它的目标是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高产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生命的总体质量。这些都通过一种完全融合了社会和经济需求的自然资源管理方法来实现。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生态系统管理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结果的公布,使人们重新审视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意义,更加强调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系统管理。保护优先区识别是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的中间环节和保护地布局优化的前提,已有的保护优先区识别多数基于物种本身和物种-环境的关系划定。文章以滇西北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区,引入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规划理论,选取9类15项指标构建了基于生态功能评估的保护优先区识别的指标体系。通过开展生态功能现状、敏感性和重要性评估及加权叠加分析,识别出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的优先区域,提出了法定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功能恢复区和生态经济发展区的分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所谓资源是以人类为核心对生态系统的一切成员的评价。人类本身也是一种自然资源。资源按人类进行生命活动和物质活动所取得的领域不同可分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而自然生态资源是人类进行生命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基础。自然资源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无限资源和有限资源;有限资源又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总之,生态系统的一切物质和能量没有废物,因此都是资源。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自然资源的综合研究,就是要系统地分析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条件,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比较正确地阐明和揭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并对其进行预测。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整治,要从现有资源条件出发,联系生产的现状、特点,制定一个在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而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方案。从建设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个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