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0,(8):71-71
国际海洋保护组织的成员史蒂夫·威尔逊日前对全球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数量做了初次调查。调查显示,不仅北太平洋中有美国德克萨斯州范围大的塑料垃圾堆,而且在大西洋中也有大量的塑料垃圾。国际海洋保护组织初次估算,目前地球上所有海洋中总共有2857亿多斤的塑料垃圾。  相似文献   

2.
塑料的全球大规模生产与使用约始于1950年,随着全球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全球塑料累积产量已达到83亿吨,并随之产生了63亿吨的塑料垃圾。由于垃圾管理水平和处置能力相对滞后,约有49亿吨塑料垃圾被堆积到垃圾填埋场或散落到自然环境中。根据"塑料海洋"组织数据,每年有超过800万吨的塑料流入海洋。因此,全球迫切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减少部分塑料的生产使用,提高塑料垃圾收集率、回收率和无害化处理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塑料垃圾的触角已经从陆地伸向海洋,并已在美国西海岸上形成了一个得克萨斯州面积大小、以塑料为主的"海洋垃圾带",被称为"太平洋大垃圾带"。文章从生物影响和补偿值两个子模块展开,着重对太平洋垃圾带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多模块分析。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建议,以促进海洋垃圾的治理,改善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4.
海洋塑料污染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日本在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方面,经历了从法律制度初步形成到配套健全、国际合作化的时期后,其在管理机制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面比较成熟,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法律规范清晰。我国可以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多元主体治理的法律责任,包括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依法扩大非政府组织治理权利义务来完善我国的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大型家电产品制造商,伊莱克斯公司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塑料制品。为了响应环保的号召,他们发起了一项海洋塑料垃圾回收运动,呼吁人们关注海洋生态环境,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伊莱克斯公司将收集来的塑料垃圾进行重新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说起"微"字开头的词,微信、微博、微商、微店……我们几乎都不陌生。但是,最近另一个"微"字开头的词也火了起来,那就是"微塑料"。"微塑料",这个听起来有点新鲜的名词,已经被联合国专家组列为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的"致命杀手",其危害程度等同于巨型海洋垃圾。2015年,联合国将微塑料污染列为新型环境污染的一大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污染、海洋酸化并列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成为全球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进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主要为一次性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因而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本文以一次性塑料为切入点,系统总结了当前世界各国(地区)有关一次性塑料(尤其是塑料袋和塑料微珠)的控制政策,分析了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就进一步减少中国一次性塑料污染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中国加强塑料垃圾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邓佳 《环境经济》2020,(5):56-57
2月27日,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副科长刘砚文在纳通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投产的日生产3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检查。记者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急服务保障的通知》要求,对属于疫情防控期间急需的卫生材料、物资生产、医药用品制造、研究试验等防疫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9.
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塑料行业每年约产生2.8亿吨垃圾,其中绝大部分最终进入了垃圾填埋场、焚烧炉,或成为土壤和海洋垃圾。据估算,美国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仅有9%得到回收利用,实际回收率可能更低,因为其中许多塑料垃圾最终被运往发展中国家以低成本方式回收。塑料回收并不仅仅是废物处理的问题,其中的环境健康和安全规程问题会对劳动者和当地生态产生直接影响。塑料垃圾处理所产生的副产品和废物常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3)
2018年年底,天猫双"十一"活动记录再创新高,2018年天猫双"十一"于24时最终的成交额2135亿元,同比增长26.9%。截止于23时18分9秒,物流订单也超过10亿。2018年双"十一"最大的两个悬念终于揭晓。(天猫官网《快资讯》)互联网购物疯狂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双"十一"期间各地物流爆仓,快递久等不来对网络购物爱好者而言不乏是种折磨。但是,人们在享受了购物的便利和愉快的同时,数以亿计的快递包装垃圾又该如何处理?是任其"自生自灭"?外卖平台的快速崛起,外卖餐盒的垃圾如何处理?新时代下协调发展原则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更好地在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长期的海洋开发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之开发利用行为的不当,使得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有意或无意地排放入海,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工业化社会生产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回收和再循环利用机制,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塑料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海洋处于整个生物圈的低端位置,  相似文献   

12.
吴树贵 《数字经济》2021,(1):100-103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诚如"世界经济论坛"发起人施瓦布教授在其新著《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一书中所表达的一个观点——疫情"迫使并鼓励我们走向数字化". 我们跟疫情的缠斗还在继续,因疫情而造成的种种变化,也已经开始显现,这其中包括人们对供应链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随着全国46个城市强制垃圾分类驶入"快车道",这句话成为新的流行语。那么,垃圾分类落实情况如何?怎样让垃圾分类更加简单高效?民众如何真正参与进来?目前,各地区各领域多措并举,把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  相似文献   

14.
人们每天都在产生垃圾、排放垃圾,同时也在无意识中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抱怨资源匮乏.抱怨环境恶劣,但我们每随手扔掉一节废旧电池,一个一次性塑料饭盒或是废旧纸张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每一个小小的行动对资源、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垃圾问题将有效地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垃圾分类对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全民保护环境意识与资源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令城市头疼的垃圾 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市政府对垃圾处理深感头疼。武汉市日产垃圾约4400吨,年产垃圾在160万吨以上。虽然市政府在垃圾收集、掩埋、再利用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收益不大。城乡结合部,已成为垃圾的海洋。更令人担心的是: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所有的垃圾掩埋场将在10年内填光,之后垃圾再往哪儿堆埋? 其它大城市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全国2/3的大城市被垃圾环带包围着。北京市年产垃圾在483万吨左右,过去主要采取填场掩埋的方式处理,占了  相似文献   

16.
小米新零售,可以做到 20 倍坪效; 山姆会员店,近 300 元会员费的续卡率不低于 70%; HiPP 喜宝京东旗舰店,通过大数据营销在疫情期间创造了 216% 增长; 名创优品,面对"实体关店潮"逆势而上,8 年构建 800 万粉丝帝国…… 前无古人,但后有来者.新零售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经济》2014,(9)
正看过科幻片《Wall-E》的观众想必对那垃圾多到爆炸的地球还深有印象——公元2700年,整个星球几乎被垃圾掩埋了,罪魁祸首的人类只得移居到太空船上……不管生活在哪里,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扔垃圾。作为垃圾制造者的你,是否知道这些大量垃圾都去了哪里?被填埋了?被焚烧了?被回收利用了?还是被随意堆放着……一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22,(1)
受2020年年初爆发的国内外新冠疫情影响,原本被寄予厚望的2020春节假期全国旅游业颗粒无收。虽然中国国内的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零星疫情的爆发,国外疫情始终得不到控制,人们对旅游行业丧失相应的信心……种种原因都导致旅游行业的恢复与发展始终不尽如人意。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达斡尔族区,民族旅游不仅是达斡尔族区的特色产业更是经济支柱,其本身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在后疫情时代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本民族的民族旅游得到长足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代经济》2005,(13):31
所谓白色污染,主要指包括难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包装用品、农膜等,被废弃成垃圾后所造成的污染.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既是"白色污染"的生产地,又是"白色污染"的受害地.为了防止"白色污染",武汉市政府早在1996年、2000年就分别发布了<关于在本市城区禁止销售和在餐饮等行业中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餐具的通知>及<武汉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难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暂行规定>.几年过去了,武汉市的"禁白"工作进行得怎么样?我们利用"十一"黄金周参加社区环保宣传活动的机会,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了解到武汉市"禁白"工作的有关情况,并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春节假期,大家都热切关注、讨论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那么,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从长期看,新冠肺炎疫情不会促成经济下行拐点我们可以“非典”为例作为参照标准。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曾有经济学家惊呼:“非典”的危害度相当于“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冒出了不少“非典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