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和保障要素,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则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耦合特征。文章在深入分析生态文明与旅游目的地之间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模型和指标体系。研究中发现,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婺源县生态文明与旅游目的地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严重失调发展到中级协调,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而且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越高,其相互促进的作用就越大,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集约利用土地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我国中部有色金属城市安徽省铜陵市为例,根据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结合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特点以及资源开发状况,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采取综合评价法对铜陵市2002-2006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得出2002-2006年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由极不集约向集约转变的发展过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发展条件的差异和城市发展动力因素的不同是其内在的主要动因,因此应及时采取对策尽快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将线性加权和法、剪刀差方法、耦合协调模型结合,以长春市为例,分析评判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健康利用的协同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长春市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土地健康利用呈曲折缓慢上升趋势;2剪刀差α先平缓波动后快速上升,其协调演化形势紧张;3耦合度C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说明其协同作用增强,但仍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D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说明其协同作用的协调程度改善,但仍处于濒临失调状态。长春市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健康利用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其发展水平、演变趋势直接影响二者的协同演化关系,未来发展应在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高度重视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配置开发区生态用地,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呈负相关,与土地开发程度呈正相关。在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开发区生态用地数量配置及空间配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文章旨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经济-社会-生态"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以武安市为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现状,以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2007年武安市耦合协调度为中度失调,2008—2010年好转至轻度失调,2011—2014年除2013外均处于濒临协调,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社会响应敏感反映出城市发展系统三大组分的协调共进。(2)灰色模型预测当地2015—2019年仍将处于濒临失调,耦合协调水平提升迟缓,表明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间虽然耦合更紧密,但协调水平提升空间仍较大。(3)资源型城市要强化"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观念,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确定集约利用的阻碍因素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以淮安市清河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障碍度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观层次的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清河区的各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病理诊断,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强化城市的立体发展理念;(2)建立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3)激励投资意愿。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38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评价结果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存在空间差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模呈正相关.最后.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柄息地,也是社会变迁的决定因素.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城市已逐渐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柄居空间.文章通过对我国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剖析,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来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并以长沙市为例,对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拐讨.  相似文献   

10.
丁利春 《经济师》2022,(5):123-125+129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山西耦合协调发展的测度对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山西省的基本发展情况,简要介绍城市化和城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计算不同权重后分别建立不同综合度的评价指标模型、耦合度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文章得到以下结论:社会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是推动山西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整体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响应是推动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原因。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11年间都在拮抗发展,山西城市化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环境不良则制约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仍然存在。即使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江苏省开发区,也存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本文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不同。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从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优化用地结构、积极培育土地市场发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设计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对浙江主要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主要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落后于同类地区,其中土地投入水平差距较大是主要原因,土地产出效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而土地利用结构两极分化趋势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首次建立了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实证演算.研究得出:①影响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均GDP、地均碳排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②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评价指数从0.41增加到0.55,年均增长速率为2.72%;③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低碳水平和可持续性制约了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发展,是未来改革方向.所构建模型和ANP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长三角为例,分别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及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2008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重心迁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及两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从重心迁移模型看,两重心较为集中地分布在苏州市域内,在迁移变化过程中,其相对距离不断缩小;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从低层次的不协调逐步向高层次的协调发展模式演变。从两系统的空间相关性上看,2008年两系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局部自相关来看,上海、苏州、无锡和嘉兴属于"高—高"热点区域;扬州、泰州、镇江、常州和台州市属于"低—低"区域;南通、湖州、绍兴和舟山市属于"低—高"异质性区域;南京、杭州和宁波市属于"高—低"异质性区域。  相似文献   

15.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仍然突出。基于新发展理念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评价,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全面解析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水平特征。并以贵州为例,对工业经济高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度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冯科  郑娟尔  韦仕川  郑文娟  刘勇 《经济地理》2007,27(5):811-814,818
目前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多集中于土地利用的现存状态,较少考虑到人地关系对用地效益的影响。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很好地揭示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GIS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浙东北部地区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②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高度正相关,充分说明PSR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有城市空间下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使得大量的农地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从中国的国情来看,通过城市空间的扩张来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条有效的路径。而从现有城市空间出发,分析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选择的影响,提高现有城市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充分提升现有城市空间的经济社会承载力,是解决中国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土地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ANN模型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排除人为设定权重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免除繁重的计算,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科学、客观,从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出发,确定了由9个指标构成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BP人工网络模型,通过测试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评定出1999-2006年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结果表明:长沙市近8年城市土地处于集约利用状态,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6,(11)
在具体分析湖南土地集约利用和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对湖南省各地区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为因子分析法,重点对湖南各地区的耦合关系以空间分布的方式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湖南西北部地区的市、州、地区,土地的开发程度较低,森林自然覆盖率较高,所以拥有比较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湖南省东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厚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也使得土地资源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同时还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相互促进与制约,共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状态,准确把握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环渤海区域27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内部指数水平均处于波动状态,且处于非同步型阶段,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2)研究区域内城市的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且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区域空间耦合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京津冀圈耦合度达到中高度耦合,山东半岛圈和辽东半岛圈耦合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3)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排序呈"橄榄型",处于排序两端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无明显变化,且环渤海空间区域三个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空间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