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文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城市旅游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其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进而计算得出区域内各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并根据测评结果将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分别与区域内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通过宽度和重叠度数值的高低分布把区域内的城市划分为4类,第一类为重叠度及宽度都较高的南宁和柳州,第二类为重叠度高且宽度较低的梧州、肇庆和来宾,第三类为重叠度较低且宽度也较低的百色、崇左、云浮和贵港,第四类为重叠度低且宽度高的广州和佛山,并根据旅游生态位扩充、分离等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发展策略,旨在推动整个区域旅游系统向更高级不断进化,为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的旅游业提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策略,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2013—2017年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企业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泊松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技术生态位特征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将系统中心生态位作为调节变量检验其对于企业技术生态位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技术生态位的宽度及重叠度均与其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系统中心生态位进入正向调节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负向调节企业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系统中心生态位深度负向调节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而对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引入生态位理论中的态势理论,构建了包括旅游资源、住宿接待、经营业绩、商业投资、消费、交通、信息和环境8大竞争力39项变量的区域城市星级酒店的测评指标体系,对珠三角区域城市星级酒店的生态位进行测评,并以因子分析进行核准,结合聚类分析,将珠三角区域城市星级酒店竞争力划分为领先优势、比较优势、中等水平和比较劣势4种类型,继而基于生态位的重叠、分离、特化和扩充理论,深入探讨其具体发展策略,为珠三角区域城市星级酒店优化发展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城市带城市职能分工互补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应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绘制基于2003—2012年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9个城市群共81个城市的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据的点聚图,结合能够反映城市职能互补性的统计量指标——总惯量,直观地反映城市职能与城市间互补性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年间,沿海城市带城市互补性程度横向纵向间均有较大差异。2012年较2003年,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厦漳泉城市群总惯性增加,城市互补性比率增加,城市互补性增强。与之相对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城市总惯性减小,城市互补性比率降低,城市之间互补性减弱。总惯性增加最快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发育程度最高的三大都市圈即长三角地区、京津冀、珠三角地区。针对9个区域10年互补性标准值划分出四种互补性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5.
旅游空间格局研究以主要旅游城市为依托,运用生态住测评理论,构建了河北省主要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结合聚类分析,从双核心城市、节点城市、网络城市的空间角度构建出河北省区域旅游城市的双扇形空间格局,有利于河北省区域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战略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论文选择旅游业日益发展的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位理论为依据,结合内蒙古各盟市旅游现状,构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近三年旅游相关数据,计算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综合生态位以及生态位综合重叠度,并利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内蒙古各盟市进行等级分类,进一步研究比较各盟市的旅游状况,提出与各盟市相对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生态位视角下中美经济权力关系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国间地缘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在于权力。文章基于生态位理论和生态位关系模型,选取GDP总量、制造业增加值、商品贸易额、FDI流出总量和高科技出口额5个经济权力资源要素,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叠加度和生态位竞争关系3个方面定量测算了2000—2016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权力生态位关系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与美国相比,研究期内中国经济权力生态位宽度稳步上升;(2)中美两国彼此对对方的经济权力生态位叠加度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中国对美国的整体经济权力生态位叠加度从2014年起高于美国对中国的叠加度;(3)中美两国经济权力生态位竞争关系指数呈现出"W"型变化轨迹,即2000—2004年生态位竞争关系指数下降,2004—2008年指数上升,2008—2010年指数下降,2010年后指数逐渐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和美国经济权力生态位关系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是能够兼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整体性与差异性的重要治理单元。运用SBM-DEA方法测算2007—2018年黄河流域五大城市群51个城市的生态效率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及城市群生态关联网络,分析流域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网络关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整体呈持续改善态势,其中呼包鄂榆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较高,中原城市群与兰西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相对较低;各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生态效率更高,城市群交界区域容易形成"生态洼地";五大城市群之间生态关联强度则呈"U"型变化;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溢出能力较强;个体城市之间表现出典型的"高位溢出、低位吸纳"的生态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搜集了2000—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9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及其互动关系,结果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旅游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且旅游增长速度区域差异大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区域差异。(2)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大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旅游和经济的基尼系数及重心在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两者的变化方向也不同,既有同向变化,也有反向变化。(3)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对旅游发展的平衡性无显著影响,而旅游发展的平衡性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文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2017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1)供给服务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最主要的功能,占总价值的44.42%,其中,物质生产和基因资源供给是供给服务功能的两大核心功能;(2)在调节服务中,供水和水质净化服务发展趋势不稳定,其余功能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平缓的趋势;(3)文化服务功能作用较小,但科研教育和滨海旅游的价值呈稳步增长趋势;(4)2012—2017年,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7 407.94×10~7元、7 099.68×10~7元、7 413.72×10~7元、7 830.46×10~7元、8 543.91×10~7元、9 491.36×10~7元,呈现出递增的发展趋势。该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滨海湿地及对其采取合理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文彬  马歆 《技术经济》2020,39(6):109-118
基于复杂网络研究的视角,以城市群生态效率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科技投入及网络特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利用30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基于地理引力模型构建城市群生态关联网络,获取城市个体网络特征指标,并分析城市科技投入和网络特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①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表现出"一体两翼"的空间分布态势;城市生态效率水平个体差异显著,且差距不断扩大。②城市群网络连通性较高,整体网络密度先升后降;郑-焦-洛-新等构成城市群的核心极,接近核心区域的城市生态水平较高;城市个体中心度差异较大。③科技投入、接近中心度对生态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投入与接近中心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且呈现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率也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资利用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主要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陈晓  李悦铮 《经济地理》2008,28(1):158-162
环渤海区域滨海城市之间存在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双面效应。定量评价滨海城市间旅游竞争力,比较其间旅游竞争力差异,对研究该区域内旅游竞合关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选取该区6个滨海城市为例,在选取较多量化指标基础上,将指标体系分解成三类要素。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类竞争力得分值,然后通过均方差计算各类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从而得到总体综合评价值,深入比较分析各滨海城市之间旅游差异;同时分析区内旅游竞争演变趋势,据此提出区域旅游应积极采取整合政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地理》2021,41(4):174-182
文章运用生态位理论,构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维度共计32个指标组成的城市旅基于脆弱性理论,通过脆弱度模型计算14市(州)的生态位脆弱性指数。为较全面地探究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与潜力,文章将生态位与脆弱性相结合,形成生态位—脆弱性的对比研究视角,探究二者结合下的湖南省城市生态位—脆弱性数值的空间格局分布状况,并依据核心—边缘理论,将14市(州)划分为四个等级:突出型核心城市、均衡型次级城市、发展型次级城市和潜力型边缘城市。对不同等级的城市提出具备针对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升策略,以推动湖南省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影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建立基于生态位视角的波特钻石模型,构建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四个维度19个变量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长三角16个城市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生态位大小,运用聚类谱系图将16个城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分为六个梯度等级,并对每个梯度中城市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理论可以反映各个城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大小,16个城巿中,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综合生态位居区域前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舟山、湖州、泰州居区域末三位,在巿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并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前三个等级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强,这些城市应采取生态位扩充或协同发展的方式以获得更优的竞争力,实现与周边城市的联动效应和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而后三个等级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应实行生态位错分,实现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企业生态位与竞争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企业生态位的概念,并运用生态位理论对企业生态位宽度和企业生态位重叠的内涵、测度作了尝试性的探索.在一个环境资源有限的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与其生态位重叠的程度成比例关系.企业不仅要选择恰当的生态位,而且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生态位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企业可以通过生态位分离来实现生态位共生,从而避免由于生态位的严重重叠而引起的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16.
滨海旅游业是能够彰显沿海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之间民心相通和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国家战略推进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海区沿海城市具有经济基础好,人口密度高,城市服务功能完备,基础设施优良,以及海洋文化资源丰富等显著特点,然而东海区三省一市的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够便利、市容市貌生态环境不够优良、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配套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支撑滨海旅游业发展的体制不够健全、滨海旅游业行业服务没有相应的标准、旅游资源内涵挖掘深度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成为影响滨海旅游业的关键因素遥 论文依据产业经济理论和东海区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以滨海旅游业消费环境评价为研究目标,构建了旅游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信息熵的 TOPSIS 逼近法,对东海区 8 个沿海城市 2014-2016 年的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消费环境进行了评价,最后基于评价的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生态位是农村金融主体在一定金融生态环境中的定位,测量生态位的模型主要有生态位态势模型、生态位宽度模型和生态位重叠模型。通过对LC市农村金融生态位的测量,验证了该地区各农村金融主体的地位和竞争状况。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应通过适当竞争,达到生态位的相对平衡,避免由于过度的生态位重叠造成的排斥。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研究理论及方法对中国五大汽车产业集群及其主要省份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在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尤其是上海市生态位宽度与重要性均排在首位,说明占据了有效的生态位,同时被模仿的范围很大。广州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要性均排在前位,被模仿的范围较大,仅次于上海,但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由于所包含的主要省份仅有广州一省,形成了一省独大的局面,所以集群排名最后。  相似文献   

19.
以2005-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企业技术专利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了企业技术生态位对二元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中心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生态位宽度对探索式创新绩效和利用式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利用式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技术生态位宽度与二元式创新的关系,负向调节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改善技术生态位及构建网络资源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浙江滨海城镇带是浙江经济、产业、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区,主导未来浙江城镇体系的发展演化。基于加权Voronoi图像,结合城镇综合辐射指数计算与断裂点模型,构建城镇辐射区模型,划分浙江滨海城镇带辐射范围。研究表明:1滨海城镇带总体辐射能力较强,呈现出"三片四点"的空间格局,中心—边界体系结构清晰;2部分边界地区仍存在弱连绵区或单一强辐射扩张的现象,城镇空间发展不均衡。根据滨海城镇带中心—边界发展态势,提出滨海城镇带的后续空间演化模式"板块都市圈培育发展—分区城市群形成—滨海城市带形成"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