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测算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及其分配方式是生态补偿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例,在全面评估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调入水量等因素,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调节系数,尝试性地研究了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及分配方式。结果表明:2014年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3 225.97亿元,比2006年增加159.45亿元;中央政府承担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量为18.8亿元,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等省市承担生态补偿资金量分别为11.28亿元、10.43亿元、3.1亿元和3.38亿元;陕西、湖北、河南和四川等4省水源地分配到的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分别为30.4亿元、9.15亿元、5.86亿元和1.56亿元。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量的确定和补偿的分配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从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建设成本出发,测算了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生态建设工程的外部生态补偿,探讨了受水区生态补偿分摊方案和水源区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和分配原则,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提供参考。以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结合实际状况进行适当修正,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评估得到水土保持林建设工程实施后每年所增加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4×105万元,引入生态价值发展阶段系数调整后的结果为1.12×105万元。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益不同,进行再次修正,可知水源地生态工程使水源地以外地区增加生态服务价值3.61×104万元。在考虑生态建设成本后,测算出水源地每年应得到外部生态补偿4.145×104万元。在此基础上,以受水区用水比例和经济发展水平为权重,探讨了受水区生态补偿分摊方案,以各生态建设区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比例为标准,探讨了水源区的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和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3.
基于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郑州市进行问卷调查,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受水区居民使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和水量生态服务的支付意愿(WTP)。结果表明:在302个有效样本中,受水区居民具有正支付意愿的比例为84.44%,其中89.8%的居民支付意愿值为10元/月及以下。根据两类WTP评估方法得出的郑州市居民支付意愿为5~8.09元/月。居民异质性是支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年龄和偏好的影响显著;从居民对水源产权的认知看,受访者默认拥有清洁水源使用权,支付意愿决策具有较强的自利动机;从居民支付意愿决策背景看,水量和水质变化影响了居民的效用水平,从而改变了居民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应建立生态服务使用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受水区居民真实支付意愿对水源区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4.
以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以生态超载指数作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在区域间转移的测度,并结合区域的支付能力,构建了基于生态价值量和支付能力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经过测算,认为:(1)2014年,河南省18个市都属于生态价值盈余区,都应获得生态补偿;(2)2014年河南省整体向外输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应获得1 417.2亿元的耕地生态补偿费用;(3)2014年河南省豫东、豫西、豫中、豫北、豫南分别获得209.88、26.85、54.48、95.58;1 027.35亿元的生态补偿,特别是豫南地区,获得的生态补偿额高达1 027.35亿元,约占河南省生态补偿总量的72%。  相似文献   

5.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研究评估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湿地生态价值的85篇文献进行案例分析,构建了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思路与估测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份的湿地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湿地生态价值总量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由西北、东北向中部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湿地生态价值量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2)2018年我国湿地生态价值总量为18.36万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占生态价值总量的75.55%,表明调节服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3)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对生态补偿需求迫切程度较大,特别是西藏、青海应对其优先补偿。(4)我国83.87%的省份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16.13%的省份有较大困难支付补偿标准,其中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的青海、西藏基本没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这为建立横向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态当量法评价江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定江西省各地市生态补偿优先级及补偿额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江西省2011年总生态服务价值为2548.75亿元,其中非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89.43%,占江西省总GDP的19.48%。考虑污染排放与治理投入,江西省共需其他省份补偿2216.65亿元,人均获得补偿额4938.58元,此额度为生态补偿的上限。赣州市、吉安市、上饶市、抚州市应当率先得到生态补偿,分别为558.22亿、340.08亿、307.20亿、254.21亿元。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在国际上又称作生态系统/环境服务付费(PES),在生态敏感区发展有机农业并对其进行生态补偿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流域及水源地有机农业发展实践及生态补偿案例进行研究,并对现有的有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和补偿机制进行探讨,针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等水源地生态敏感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提出几点合理化政策建议:(1)水源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应纳入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规划体系;(2)分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更灵活多样,避免补偿标准的单一化;(3)发挥利益相关方的积极作用,选好中间"人",建立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联动补偿机制;(4)建立生态补偿信用制度体系,强化政府监管下的多元化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结合陕南水源区概况分析了建立南水北调中线陕南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论述了建立陕南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三个核心问题。在建立南水北调中线陕南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时,受水区应对陕南水源区给予合理补偿;在测算补偿标准时,机会成本法可以作为参考,在有效协商后形成合理的标准;产业补偿这一方式对于陕南水源区生态补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城乡生态补偿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城乡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碳平衡角度探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态关系,建立碳平衡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计算了2005~2012年城市和乡村的碳排放、碳吸收,说明了乡村地区碳吸收的生态贡献,提出了城乡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思路。研究指出:北京城市地区为碳源,碳赤字巨大;乡村地区为碳汇,平均每年净碳吸收量达133.6×10~4t;按照单位碳价格100CNY/t计算,乡村地区每年应获得补偿1.336亿元。研究提出应尽快完善生态补偿顶层设计,构建基于村级单元的城乡碳平衡数据库,完善生态补偿财政政策,设立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加快建立城乡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城乡生态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作为解决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协调保护方和受益方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补偿标准是决定生态补偿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选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广东省东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现有补偿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保护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分别从流域水源地保护方和下游受益方的角度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并依据下游用水量对补偿金进行分摊。通过测算,广东省东江流域上游六县生态保护总成本为105.38亿元,其中直接成本5.40亿元,间接成本99.98亿元,引入水质修正系数和水量分摊系数后,下游四市应补偿上游六县的生态补偿额度为24.69亿元。下游四市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总额为5.91亿元,应支付总补偿额度超出支付意愿总额18.79亿元。因此,在充分考虑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成本和下游支付意愿、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利益相关双方通过谈判、协商在生态补偿标准问题上达成一致,对东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补偿的测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探求中国能源可持续消费出发,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重点将中国29个行政区域化石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并且进行了横向对比,生态赤字大小的顺序为东部〉中部〉西部。同时,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国家宏观层面建立生态补偿的判定标准、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各省份为例,研究中国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量化问题,建立这种补偿的理论基础并尝试确定补偿的标准。结果显示:有19个省市需要向其他地区支付一定的生态补偿。应支付生态补偿的地区多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应接受补偿的地区多为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建议国家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协调区域生态服务与生态占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地调研访谈,对北京市怀柔区的生态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补偿情况进行分析;基于生态服务理论基础,选择当量因子法评估了怀柔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测算了生态服务的外溢价值。研究发现:第一,怀柔区仅在森林和水资源领域实施了生态补偿,补偿范围覆盖不全;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来自国家和北京市(1.14亿元,占67.2%)。第二,怀柔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极高(937.93亿元),是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的4倍;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最大;森林年均吸收CO2的可交易价值高达45.36亿元,占GDP的19.4%。第三,怀柔区生态服务价值向周边地区的外溢效应很大(409.76亿元),但现有补偿过低。最后,从怀柔区、北京市、国家三个层面提出完善生态补偿、实现生态资源保值和增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是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内容,国内外对此观点不一。以秋浦河为例,以2007年为基准,采用国家林业局发布的"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其上游生态服务价值为48556.77万元。基于"外部性理论"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应本着因地制宜原则,视生态服务的空间差异而定。补偿的上限为外部经济性行为的全部,即生态服务价值的全部(48556.77万元),补偿的下限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主导效应因子的价值,即直接使下游受益的水源涵养及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22192.31万元)。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生态补偿是解决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矛盾的重要经济手段。文章以安顺市西秀区长田小流域为例,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匡算:长田小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1 358.60万元,生态补偿总金额为1 162.45万元,其中,农田系统补偿额为131.94万元,森林系统补偿额为753.36万元,水域系统补偿额为25.60万元,果木林系统补偿额为251.55万元。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之上,对可受补偿和不可受补偿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区分,并将不同生态系统所能提供可受补偿生态功能的当量因子表示出来,使得生态补偿额的确定具有科学性、更加准确,进而为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文讨论了跨界生态补偿由损害补偿向保护补偿转变的"反向补偿"机理,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跨区域生态补偿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理论上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标准设计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四大功能,同时兼顾区域生态共同体思维,利用支付意愿、支付能力两调节系数进一步确定补偿款项的转移额度。新安江补偿案例研究结果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补偿标准在跨区域生态问题上能够有效弥补跨区域补偿力度不足的问题,厘清损害补偿如何向保护补偿演化的路径,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完善生态补偿经济学公平理论,并为政府制定全国统一的跨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为全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设计依据和横向补偿模式提出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总结出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两点解决思路:(1)在评估上游的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成本和下游的生态系统损失的基础上确立生态补偿标准;分析了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值作为生态补偿依据的不合理性;分析了用污染物削减成本或生态修复成本代替生态损失的不恰当的逻辑;论述了补偿标准确定过程中协商和博弈的重要性. (2)构建以基于市场的横向补偿为主、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为辅的新型动态复合生态补偿模式.提出污染物转移削减这一合作治污途径,并采用污染物转移削减支付(一种横向补偿形式)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7.
论文基于修正后的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对广州市2015年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核算,并依据核算结果界定了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分析并探讨了广州市各辖区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受偿系数及生态补偿优先状况。结果表明:2015年广州市生态服务总价值为318.288亿元;其市辖区生态服务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从化区增城区花都区南沙区白云区番禺区黄浦区天河区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越秀区横向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系数最高而纵向生态补偿财政转移受偿系数最低,从化区横向和纵向生态补偿财政转移受偿系数均最高;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的从化区、增城区、花都区和南沙区为"生态服务输出"区域,应当优先得到生态补偿,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低的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等"生态服务消费"区域应当优先开展生态补偿支付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编制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及统计年鉴数据,以西部天保工程区的六省份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计算,分析西部六省份的公益林补偿现状与提高空间。结论显示,我国现行一刀切式的补偿方式不能满足我国生态补偿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应当结合各地实际生产能力和政府财政收入水平来制定不同的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行政区域生态价值量化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将GEP核算范围扩展至重点发展片区,以九龙山数字城为试点,分别核算该片区规划前后的GEP,综合分析片区的GEP变化特征。结合GEP核算结果,从生态修复、海绵城市改造、节约资源能源、污染物减排和景观格局改善等方面研究提出GEP补偿的适用技术,并对各项补偿技术可产生的GEP补偿量进行核算,设置不同条件研究分析试点片区的GEP补偿潜力和补偿技术组合,为实现区域GEP的占补平衡提供技术参考,为精细化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九龙山数字城2020年GEP为5.02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指标是调节气候服务,占比达到56.119%;(2)与现状相比,基于九龙山空间规划的GEP将下降1.87亿元,主要原因为植被用地总体减少了42.55%;(3)通过研究不同补偿措施对区域GEP的作用,九龙山数字城的GEP补偿潜力可达6.07亿元。  相似文献   

20.
论文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2017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1)供给服务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最主要的功能,占总价值的44.42%,其中,物质生产和基因资源供给是供给服务功能的两大核心功能;(2)在调节服务中,供水和水质净化服务发展趋势不稳定,其余功能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平缓的趋势;(3)文化服务功能作用较小,但科研教育和滨海旅游的价值呈稳步增长趋势;(4)2012—2017年,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7 407.94×10~7元、7 099.68×10~7元、7 413.72×10~7元、7 830.46×10~7元、8 543.91×10~7元、9 491.36×10~7元,呈现出递增的发展趋势。该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滨海湿地及对其采取合理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