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达到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建设形式,更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本文通过对公民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人口爆炸截至 1 999年 7月 ,全球人口达到 6 0亿。据预测 ,到 2 0 2 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 85亿 ,还有专家预计要达到 1 2 0亿。我国人口在近几十年内也翻了近两倍 ,达到了近 1 3亿。由于全球人口的过度膨胀 ,不仅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 ,物质资源越来越匮乏 ,地球已不堪重负 ;而且使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受到排挤 ,产生了人与自然严重失衡的生态危机。资源耗竭全球的矿产等非再生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 ,按目前的消耗态势 ,局部地区的有些资源已经耗尽 ,有些将耗尽 ,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天然气和煤、铁、铜、铝、铅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生态文明观教育、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有关公交服务乘客满意状况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开始增多,但无论理论还是实证研究,当前少有对城市公交车文明现状方面进行相关研究,更没有从公交文明和乘客满意度整体上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公交文明现状和满意度,并为城市公交文明现状及满意度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高的文明形态。本文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指出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势在必行,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继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并列讨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亮点,这既深刻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又鲜明地显示了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坚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又找到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目前,在我国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学习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静 《经济研究导刊》2008,(19):147-148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内容。近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出现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危机凸显。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政府的政策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临沧是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虽有巨大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群众生态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困难和瓶颈.因此,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互促、共赢之路,对于实现临沧协调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全面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的环境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放在首要的位置,因为农村环境治理的好与坏直接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在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从农村的现实状况出发,村民联合起来,积极行动,要妥善处理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在环境治理的同时使农村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农村的环境治理,对于我们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有助推作用,使农村的人们生活在天蓝、水净、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空间中.  相似文献   

10.
迎接生态文明世纪2 1世纪是生态文明世纪 ,这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社会生产力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呈波浪式地发展 ,社会文明也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呈波浪式的发展。以蒸汽机等技术为标志的工业文明曾经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但也日益显露出其弊端。工业文明提出对自然的“征服”和“挑战” ,大量地掠夺了自然资源 ,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使得自然资源枯竭 ,生态环境恶化 ,人口膨胀 ,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 2 0世纪前半叶频繁的经济危机和后半叶惊人的畸形消费 ,又从另一方面大量浪费了社会财富 …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是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人群,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调查表明,当代青年已经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对自身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影响,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对建设美丽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充满信心和期望。为了更好地发挥当代青年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促进青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需要进一步提高当代青年的生态文明意识与素养,增强其生态文明责任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合作市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尚存在一系列问题:天然草场退化的现象仍然未得到有效遏制;草场超载过牧严重,草畜平衡失调;粗放型经济仍占主导,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合作市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贵阳是一个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产业层次较低,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产品占到1/3以上,能耗较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就地转化率较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还损害了生态,显然,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针对这种情况,文章通过诠释低碳经济的内涵,探讨贵阳二氧化碳的排放和高碳高能耗消费现状,并对贵阳花溪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了打造低碳生态文明城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基于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发展生态旅游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式多样,开发潜力巨大。为推动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应积极开展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改革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旨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有效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作保障。现代科技文明已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技术对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有力支撑。通过深入剖析环境物联网理论与技术,阐述了以传感器网络、数字城市为核心的新技术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传统城市环境监测、试验、分析、模拟和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革新,总结了现代高新技术与城市人居环境管理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体验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表现形态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中国的实际,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提出要发展生态生产力,夯实经济基础;树立生态文明观,指引体验经济发展方向;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增强体验经济发展动力;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体验消费群体;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验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顺应、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生态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云南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启发意义。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生态文化面临着文化变迁等困境,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结合,对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生态文明三者之间的内涵和辩证关系进行了梳理,指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进而以元阳县、普者黑等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阐述了民族生态文化助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教育等措施,以期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建设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通过专家咨询法,结合区域现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行为、生态安全、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六个方面。对北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时间动态趋势。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2004年到2008年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安全的水平提高显著,而生态行为、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起伏。北京市2007年以前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准备阶段,到2008年已经接近生态文明建设的中级阶段。此外,分析了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推进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在充分吸收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变革自然的生产方式和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来实现。农业是人与自然打交道最密切的部分,其生产方式的变革能缓解甚至解决生态问题并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提出,正是在完善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的过程中,通过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和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