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1年修改后的我国《婚姻法》第一次将离婚救济理念植入离婚制度,增设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细化离婚时经济帮助的方式,确立了较为完整的离婚救济制度和体系,对保护公民特别是妇女的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我国的立法现状的分析,提出增加离婚损害赔偿所诉的主体,扩大损害赔偿的范围,适当放宽无过错方举证责任的条件,损害赔偿义务人应包括第三人等建议,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做进一步的“完善”,以充分实现该制度保护无过错方利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经过修改的《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令人关注。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过错、法定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文章认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应仅限于无过错配偶。离婚损害赔偿金数额先由夫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法官酌定。离婚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分非财产责任和财产责任两种。  相似文献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在价值、刑事诉讼的理念、国外立法例等角度分析,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宜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议在立法上进行修改,将“经济损失”“物质损失”修改为“利益损失”,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专门规定。对于该规定对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影响,众多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本文认为《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并不会影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效性,也并非必然导致医疗损害赔偿双轨制的终结;至于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问题,《侵权责任法》作为民事实体法对其并无直接的影响。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应抓住《侵权责任法》实施的契机,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以建立良性的医疗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婚内侵权赔偿责任制度在婚姻法中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婚内侵权是否应承担责任,学界和实务界都存在分歧。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而未规定婚内损害赔偿,但两者并不相排斥。《民法通则》和《婚姻法》中的相关规定为婚内损害赔偿提供了可能。我国立法有必要对该制度加以确认,使之与我国婚姻法中已确立的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婚姻损害赔偿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6.
婚姻关系中第三者的法律责任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侵害配偶权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的确立是经过修改后的婚姻法的一大亮点,标志着法律对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进行裁判有了法律的依据。但该婚姻法并没有涉及到第三者对婚姻关系的侵害应该付何种责任的问题。对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法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本从分析婚姻法的几个热点问题入手,阐述应将“过错”作为无过错方诉请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审理无效婚姻及其引起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案件应适用两审终审制,对事实婚姻还应有条件地予以承认以及对夫妻共同债务应如何认定、第三方合法权益的保护等问题,对进一步补充、完善婚姻法律制度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税收滞纳金是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税收滞纳金的法律性质应界定为行政执行罚为主兼具损害赔偿。其适用情形不仅应考虑时间维度上的“未按照规定期限”。还应结合主观过错、行为性质及义务主体等因素予以区别对待。税收滞纳金的核定应采取分段加收率,起止时间应考虑支付方式的差异,并将税务稽查、刑事侦查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设定为除外期间。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是立法的重大进步,但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应拓宽,应删除对离婚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的无过错要求将其改为受害方,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应涉及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人,降低证明标准并规定特殊的举证责任倒置,诉讼时效也应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0.
新《婚姻法》在我国首次确立了离婚过错赔偿制度。本文参酌国内上学者关于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的观点、学说和理论,根据立法体例并结合司法实践,对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的意义、构成要件、请求权行使及与相关制度衔接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已滞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 ,亟待完善。文章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数额确定、现行立法的缺陷及完善四大方面阐述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侵权责任领域已经得到立法的认可,但对于违约中的精神损害,《合同法》却持否定态度。人们对精神利益的追求,使得具有精神利益目的的合同逐渐增多,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也引起了更多法律人的关注。在服务型合同中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大胆尝试,对推动合同法体制的健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是当前多发的一类典型争议.从土地征收补偿费用总体性质和各组成部分性质的界定着手,按照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确定和落实的程序,依次对纠纷的三个层面,即整体征收补偿纠纷、土地补偿费在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分配纠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间分配土地补偿费纠纷进行针对性分析,讨论法律救济的具体适用.着眼于实践当中的操作性要求,对土地征收补偿程序的立法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2月26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得以人格权利受到侵害为由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出发,质疑这一规定的合理性,并指出那种仅以自然人的生理特点为由而否认法人人格权的说法是武断和片面的。为了真正地实现损害赔偿制度的目的,切实充分地保护法人的人格权利益,精神损害赔偿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环境立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概述了世界各国环境立法情况,论述了我国环境立法的迫切性。从节约水资源、能源、生态安全和生态赔偿等方面就如何建立我国环境法律系统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在立法的同时必须加强管理以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对第三人欺诈问题,法、德两国在民法中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尤其是德国的规定体现了法律规则设计上的精巧和法律对利益平衡的完美结合,而我国法律则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就我国学者的民法典草案意见稿而言,在未来民法典中应该从三个方面完善第三人欺诈立法:在民法典总则法律行为部分对第三人欺诈作出明确规定;对第三人欺诈是否构成法律行为的瑕疵作出规定;对表意人因第三人欺诈而遭受损失的赔偿责任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受害第三者的直接请求权是指交通事故中受害第三者向承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人直接请求给付责任保险金的权利.赋予受害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目的在于保护受害者的利益.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基础在于强制责任保险的社会功能,但其性质属于法律特别规定的权利,是法律特别创设的债权.我国法律对第三者直接请求权没有直接规定,必然会造成适用中的混乱,应该在立法中对第三者直接请求权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省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之所以出现大量失地农民的原因,是多种制度、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立法,改进征地补偿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形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征地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化进程使大量农民处于失地境地,确立对失地农民合理的补偿标准,成为凾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现有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新近出台的《物权法》,提出以市场调整为基础,扩大征地补偿项目,明晰公共利益的内涵,综合考虑区位级差及地租土地补偿金和土地拆分价值;提出规定土地征用法律程序,制定土地征用相关司法解释,建立专门的争议解决机构。  相似文献   

20.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使得传统救济方式在环境权保护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面对频发的环境事件,环境权的有效救济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应当建立环境权的社会救济制度,通过修改环境立法,推行环境损害赔偿救助基金制度,建立环境侵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环境侵权行政补偿制度,构建完善的环境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