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要有时代的紧迫感——抓住机遇;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要有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这是盐城市煤炭总公司在成立的短短几年时间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最深切的体会。1989年3月,盐城市煤炭总公司诞生于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面对市场疲软、购销两难的严峻形势,公司领导带领全体员工以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把握机遇,奋力开拓,抓住市场疲软的症结,从两难中寻找发展的契机,从大市场、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杠杆和经济杠杆。利率的变动不仅能调节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而且对居民的储蓄和消费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1994年我国对金融体制实施重大改革,逐步实现专业银行商业化和金融调控间接化,利率的杠杆作用得到了发挥;1998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我国经济持续性低迷,市场疲软、产品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银行不断下调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如利率、居民收入及消费进行简单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农业连续丰收,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对保证市场有效供应、抑制通货膨胀、改善人民生活,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初步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有余的目标。但随之而来的是农产品价格下跌、市场疲软,农产品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日益显露。调整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产品市场疲软影响当前,影响长远邓…  相似文献   

4.
劳动者的失业、下岗问题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再就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金融法的有利支持,通过发放贷款、降低利率等一系列金融措施来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下半年,为了减小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震荡,我国中央银行再次出台了一系列的降息政策,自2008年9月百天内连续五次降低利率。世界各国也纷纷出台降息政策,今年2月,各国纷纷迈入利率超低时代。所以,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成为货币当局及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保证利率政策有效,必须克服利率政策阻滞因素、完善利率的传导机制,提高利率传导机制效率,最终实现利率政策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1995年的国内对劳动力需求的突然减少;使中国经济逐渐偏离了充分就业的航向.国民经济受市场疲软、内需不足、亚洲金融危机、出口大幅减少以及大量职工下岗的积累性冲击,取而代之的是日益严重的失业压力.那么,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或者说抑制中国就业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究竞是经济总量问题还是经济结构问题?本文以充实的数据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究竟谁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大作用?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国经济在1997年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新一届政府把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的目标订为年均8%,然而,意外之事发生了:国内市场疲软,启动乏力的现象接踵而来;尉外市场由受到东亚金融风暴后果继续扩延和日本经济未能摆脱萧条陷井的双  相似文献   

8.
中国技术创新模式与经济长期增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9.7%),成就是喜人的.但是,在短缺经济下的经济增长是不均衡的增长,存在客观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在农业增长中,80年代投入增长率下降,产出增长加速;而在90年代投入增长率提高,产出增长反而下降.尤其是1996年宏观经济软着陆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出现了一些用一般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新问题、新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增长的拉动,对有效需求的刺激效果不佳;(2)降低利率并没有明显抑制储蓄的增长;(3)物价持续负增长的局面难以扭转;(4)经济增长中就业绝对数下降.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深入分析各种症结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998年,武汉经济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一是已历时一年多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呈现出持续化和向全球蔓延的态势,武汉的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受到冲击,新签外资协议合同比上年减少22.7%;二是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给武汉国民经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4亿元,并延缓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回升;三是在国际经济环境急剧恶化和国内初步形成“买方市场”的背景下,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迅速表面化,通货紧缩,市场疲软,需求不旺,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亏损额上升,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相似文献   

10.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一种商品的供给增加时,其价格呈下降趋势。然而我国当前的住房消费市场却恰恰相反:一方面,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商品房积压或闲置,而另一方面住房价格却依然居高不下。本文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供给没有有效地创造出自己的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降低利率、成本以及减少税收等手段增加居民的相对收入并达到有效刺激市场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公司的一系列会计造假是由于其经济萧条、市场疲软,股票期权被扭曲,董事会的独立性缺失,审计监管力度弱化所致.优化我国证券市场和会计环境,应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约束与制衡机制,构建上市公司多层、立体监督体系,确立诚信制度并加强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以WTI原油现货价格为基本分析变量,基于ARMA预测方法衡量了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面临的价格风险。得出结论:在97.6%的置信水平下,预测期内的VaR预测值比实际值要大得多,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预测值是实际值的1-2倍。这说明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最后,从加强东道国市场风险的评估、降低利率和汇率风险、谨慎确定并购类型、建立跨国战略联盟、战略性地选择并购地区等方面,探讨了降低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市场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状况,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效果并不明显。笔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开发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本从启动农村市场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市场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启动农村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2月1日起,全国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山西省确定的税率为8%。此次改革对山西省经济领域影响巨大。资源税改革的目的是调整经济结构、调节地方财政收入、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而此次的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使得资源税税收与价格的联动更加紧密,调节机制更加灵活,调节功能更加强大,组织收入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现行税收制度的整体架构是1994年税制改革时设立的,已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现行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体制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建立更加公平、效率的税收调节机制。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必须对社会经济起推动作用。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入世贸组织在即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等新的经济形势,我们有必要对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作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度连续降低利率,但对分流资金、刺激需求的作用并不明显,期间存在一些利率外的因素使政策效果受到了影响。通过对利率政策做一实证分析以明确利率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探讨利率政策效果的制约因素,从而给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是一门科学,依靠信息兴厂,这是振兴企业,摆脱企业困境,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福建南平市大展竹木业有限公司,前身是一个仅有20名职工、负债8万元的乡办综合厂。七年来,由于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在资金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依靠信息扭亏为盈,成为南平地区乡镇企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经过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的经济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需求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原有的财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 ,税收体制重资源配置功能、轻收入调节功能的格局必须改变。加强中央政府通过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流转税为工具 ,分别执行资源配置功能 ,建立有效的财政政策体系 ,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经济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求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原有的财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税收体制重资源配置功能、轻收入调节功能的格局必须改变。加强中央政府通过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流转税为工具,分别执行资源配置功能,建立有效的财政政策体系,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出现的过剩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75%,但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没有摆脱与短缺经济斗争的命运。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短缺。近几年来,中国社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短缺经济开始转变为过剩经济。扩大内需,治理通货紧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则成为在过剩经济环境中谋求经济高速增长,乃至走出过剩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