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推进,反腐败问题日益引起国人关注。为顺应民意、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的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97年修订《刑法》时,在第395条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并且在2009年2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对其进行了修正。但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的过于粗疏和过于概括,有关此罪存废的争议很多。任何单方面主张"废除说"的观点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综上所述,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立法用辩证的方法重新作出评析,以便保留其合理之处,完善其不足所在。  相似文献   

2.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特征对于本罪的客观特征,理论界素有争议,主要表现在持有型犯罪论和不作为犯罪论之间的分歧。争执的焦点集中在对本人不能说明来源合法的行为性质的认定上。持有型犯罪论者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一种持有型犯罪,其客观方面的表现是行为人持有超过合法收入的  相似文献   

3.
反腐斗争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反腐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性的综合工程,我国刑法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立法者的本意是希望该条文规定能够在打击腐败分子、制止贪污贿赂等行为上发挥重要作用,不可否认,该规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直以来,由于该罪对于犯罪构成、举证责任和法定刑等方面的理论和规定存在着一些不足或争议,而且没有行之有效与之配套的制度和立法保障,使得该规定长期以来被不少人称之为贪官的"避风港"、"免死牌"和"保护伞".本文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现状和制度完善等方面入手,对该罪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在我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中,为适应惩治腐败犯罪分子的需要而规定的一种新罪.本罪自开始设立以来,至今一直在刑法学界存在颇多非议,该罪成为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中最具有争议性的罪之一.本文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颇具争议的构成要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曹华 《中国市场》2009,(1):72-73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从设立至今已经有20年的司法实践历程。该罪自1988年设立以来,以其在实践中越来越高的适用频率说明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实践价值。但由于该罪在设立之初存在的一些不周全,使得该罪良好的立法初衷在实践中未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理论上,学者们对该罪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就理论上争议较多的该罪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番粗浅的探讨,在理论与实践中,仅以此文抛砖引玉,以期能对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华 《消费导刊》2009,(5):127-128
刑法设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目的是为了严厉打击日益猖獗的贪污腐败犯罪,但是由于该罪在罪名、罪状、主体、法定刑以及配套制度等方面的缺陷,限制了该罪名在反腐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本文针对该罪在立法上的缺陷,从刑事立法上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反思、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郑棚棚  贾彦飞 《商》2013,(16):219-219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刑法分则贪污贿赂罪中类似兜底性刑法条款,该罪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腐倡廉的作用。然而,该罪的设立。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犯罪的构成要件上都存在一些不足。借此,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虚拟财产的盗窃案件日益增多,其社会危害性也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秩序,试图从虚拟财产的定义,属性出发,探讨将虚拟财产视为财产纳入刑法保护的范围内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解悦 《中国商办工业》2011,(11):214-215
伴随着虚拟财产的盗窃案件日益增多,其社会危害性也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秩序,试图从虚拟财产的定义,属性出发,探讨将虚拟财产视为财产纳入刑法保护的范围内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解悦 《现代商贸工业》2011,(11):214-215
伴随着虚拟财产的盗窃案件日益增多,其社会危害性也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秩序,试图从虚拟财产的定义,属性出发,探讨将虚拟财产视为财产纳入刑法保护的范围内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东芝 《商》2013,(23):282-282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前协议已逐渐被各国认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出台法律对婚前协议进行规范。我国也逐渐认可婚前协议,婚前协议的内容逐渐丰富,由最初的婚前财产约定发展到关于配偶权等人身权的约定,但我国却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规范,实践中对此类问题的处理也有差别,因此,急需对这一问题进行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12.
史静月 《商》2014,(52):232-232
[案情]2003年9月4日,被告人夏俊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000元。2007年6月2413刑满释放。被告人夏俊因犯抢劫罪于2009年6月29日被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以(2009)渝五中法刑初字第93号刑事判决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9年11月17日以(2009)渝高法刑复字第72号刑事裁定维持原判。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8)
本文根据真实发生的绑架后主动送回人质的案例判决,引发对于犯罪既遂之后实施补救这类行为进行探讨。罪后补救行为在价值上与犯罪中止相类似,但在司法实践当中刑法63条第2款酌定减轻处罚被适用的情况寥寥无几,为实现刑法机能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必要在量刑情节中定位为法定从宽处罚情节。  相似文献   

14.
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制度应该在用工的规范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点,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尚存在劳动关系稳定性差,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过低,社会保险管理方式粗放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对劳动合同形式、立法语言、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和相关社会保险五个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堵截条款固有的不明确性,极易导致刑罚权扩张,必须对其适用范围和条件进行必要的限制。对操纵证券市场罪堵截条款的解释,应当遵守严格限定、同类解释和行政先定的规则。刑法中"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应当包括虚假申报操纵、特定价格操纵和特定时段交易操纵。  相似文献   

16.
张洪霞 《北方经贸》2012,(12):77+79
我国的破产立法经历了《企业破产法(试行)》到政策性破产再到新《企业破产法》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劳动债权清偿顺序则经历了: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优先于劳动债权受偿到劳动债权优先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受偿再到"新老划断"即以新《企业破产法》公布之日作为分界点,公布之前劳动债权优先,公布之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优先。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破产法规定之不足,力图在未来破产法的修订中确立劳动债权优先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优先清偿的原则,并同时确立劳动债权优先权限额优位规则和劳动债权优先权在担保物权标的物上有限存在规则,以防止劳动债权优先权对有财产担保的债权造成的不确定风险。  相似文献   

17.
税制改革以来,财产税已经成为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要进一步发挥财产税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等作用,必须改革现行的财产税制度。本为借鉴国际财产税制设置经验,分析我国目前财产税制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认为建立一个以完善的财产评估制度为依托,以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为保证,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扩大税基,统一税制,多税种协调配合的新型适应经济发展的财产税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商》2016,(8)
各国基于历史文化传统和法律体系存在差别,对信托的规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财产独立性一直被认为是信托的基本特征。我国信托法的某些规定相较于英美法系和其他大陆法系存在特色,但是涉及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规定明显对信托制度的发展不利。我国要结合自身国情和法律特色,制定和完善相关维护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法律和制度。  相似文献   

19.
生育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关系到广大育龄女性的切身利益。我国于1994年出台了第一部统一的生育保险法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标志着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实现了由企业保障向社会统筹的转变。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进步,原有的生育保险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此环境下,《社会保险法》应运而生。本文对《社会保险法》与《试行办法》中关于生育保险制度内容进行了评析,对完善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修订是日本公司治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对日本公司法的理论和公司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发展中的我国公司法理论和法制建设树立了一个比较坐标。本文将对日本公司法的此次大修订作一番简要的介绍和探析,并探讨我国公司法应借鉴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