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对新型工业化的科技有效支持能力进行了界定,建立了科技支持能力的两层次体系,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与科技支持能力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提升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型工业化的科技有效支持能力进行了界定,建立了科技对新型工业化科技支持能力的两层次体系,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与科技支持能力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新型工业化科技有效支持能力体系,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神经元网络(FNN)模型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为测度和增强科技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能力提供有益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科技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作用机理出发,深入研究了沈阳市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的科技支撑体系问题。研究认为沈阳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的科技支撑是直接和间接科技支撑的统一,直接科技支撑通过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直接作用新型工业化发展,而间接科技支撑则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科技软环境,它们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通过“运河战略”将我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文明嫁接起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强调几个要点:全面普及信息化设施,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新的高效工业化机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以高新科技装备主导工业、改造传统工业,使未来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推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调整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生态化;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国际竞争效益,提升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水平;着力培养企业家队伍,提高工业企业管理效益,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通过“运河战略“将我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文明嫁接起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强调几个要点:全面普及信息化设施,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新的高效工业化机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以高新科技装备主导工业、改造传统工业,使未来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推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调整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生态化;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国际竞争效益,提升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水平;着力培养企业家队伍,提高工业企业管理效益,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通过“运河战略”将我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文明嫁接起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强调几个要点:全面普及信息化设施,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新的高效工业化机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以高新科技装备主导工业,改造传统工业,使未来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推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调整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生态化;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国际竞争效益,提升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水平;着力培养企业家阶段,提高工业企业管理效益,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发展趋势不仅改变了世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而且使得世界工业化从传统工业时代向新型工业化时代转变。发展新型工业化, 就是要在工业化过程中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在信息化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苏锡常三市地理上紧密  相似文献   

9.
陈长民 《当代经济》2011,(23):88-89
陕西农业科技创新存在能力不足、贡献率低等诸多问题,对此,陕西应以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有效机制、培育新型创新主体,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与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种路径,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湖南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 ,发展新型工业继续完成工业化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是湖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型工业化对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 ,然后对当前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最后就湖南今后新型工业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型工业化与湖南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文  陈国生  杨丽萍 《经济地理》2005,25(6):873-875
目前湖南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发展新型工业继续完成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型工业化对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然后对当前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就今后新型工业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工业化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希望,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分界线在于前者建立在新科技革命与新产业革命的基础上,从而摆脱传统工业化的资源约束与市场约束困境,解决了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问题;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新型工业化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它以效益为目标,减少对国际资源的被动依赖和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从而使中国制造具有更强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赵玲玲 《经济地理》2008,28(3):397-400
湖南新型工业化对技术创新有着巨大需求;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应重视企业自主创新;针对省情,提出了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企业自主创新策略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省新型工业化进程进行系统性研究,根据江苏省新型工业化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最新动态构建江苏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有效反映了区域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起到服务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和四川省的省情,从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科技含量、信息化程度及工业经济效益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四川省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通过计算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分析发现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资源能耗过高,科技水平较低,信息化发展较慢等问题以及四川省各市州发展水平不平衡,只有成都市发展较好,其他城市发展相对落后.为促进新型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增加科研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新型工业化对技术创新有着巨大需求;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重视技术创新,是加快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针对湖南省情,提出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技术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新型工业化是过去20年中国特色工业化的总体战略,也是新时代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已提出了这一战略,2022年党的二十大又继续坚持并深化了这一战略,并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时间表。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内涵极其丰富,涉及产业、科技、发展、安全、效率等各个方面。效率追赶与新型工业化效率追赶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命题。为什么这么说?第一是从新型工业化本身来看,效率追赶是新型工业化必须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也是达成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是淮安市工业发展全面步入新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省委省政府支持我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借力资本市场,在更高层次上集聚要素、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是淮安市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入探析新型工业化与资本市场关系、分析现状及成因、研究具体解决路径,为淮安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贵州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大举措。当前,贵州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段,加速新型工业化对贵州实现跨越赶超、同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来看,财政资金投入少、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金融资源制约因素多、支持力度弱化等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如何破除这些障碍,有力保障工业倍增行动,顺利实现"工业大突破"是贵州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从加大财政投入、改进投入方式、加强金融扶持、改变支持重心、完善支持政策等五个方面对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八大再次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的重大战略部署。然而时至今日,经历多年的工业化实践后我们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到底如何?这正是当下的热点,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文章紧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构建新型统计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这套指标体系通过广东的实践来验证我们的新型工业化进度,以求测度准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