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耦”是古代的一种农具,分为直尖和斜尖两种,它分别适用于不同质地的土壤耕作而采取相应的耕作方式。“耦耕”就是“持耦而耕”,是西周时期盛行的耕作方式。它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即“二人并耕”式和“人拉犁耕”式,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是根据劳动环境、耕作对象和劳动者双方的协作和熟练程度来决定的。它是介于锄耕和牛耕之间的重要耕作形式,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它可以随着农业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提高而出现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缴耕"一词仅见于元代王祯《农书.农桑通诀.垦耕篇》,字面意义为"绕耕",有两种基本方式:"向外缴耕"和"自外缴耕",分别与《齐民要术.种瓜篇》记载的"顺耕"和"逆耕"相对应。前者指耕地时从地块的中间开始耕,像画圈一样由内至外顺时针耕到两边,垡土方向相对,现代耕作学称为"内翻法";后者指耕地时从地块的右侧开始,像画圆一样由外至内逆时针耕到中间,垡土方向相背,现代耕作学称为"外翻法"。通过对山东一带方言进行实地调查,山东方言词称"内翻法"、"外翻法"分别为"扶耕"和"绞耕",二词反义对举。《农书》"缴耕"所从出的注文实际上指的是现代耕作方法中的"三区内外翻交替耕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耦犁”就是犁在发展成熟过程中到达耦犁阶段时的名称,是西汉中期赵过“便巧”革新后的产物,包括用于整地松土的无壁耦和用于开沟拥土的壁耦;并运用力学原理与出土实物相互印证,表明耦犁法不需要二牛三人操作,二牛合犋,一驾驭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4.
过去学界对元代王祯《农书》描绘的飏扇存在误读,缪启愉先生认为插图所绘是飏扇的剖面图,李约瑟认为王祯只绘出了闭式的扬谷机。事实上《农书》两大版本系统最早的两个版本绘出的就是一具开式的卧轴飏扇。前人误读的原因一是对《农书》的版本渊源没有理清,二是对《农书》运用的绘图方法没有理解。此外,《农书》最早版本中飏扇并未出现圆筒状鼓风结构,因此不可将发明有这一结构的飏扇年代推前至元代。目前最早出现这种结构的风扇车见于明代画家杜堇创作于15世纪晚期的一幅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探讨了《补农书》在农业经营计划、决策、成本计量、人力管理等方面的思想和见解,以及它在中国古代农业经营管理史中的成就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农桑易知录》是清朝前期一部综合性的稀见古农书,流传至今,海内只存二部(一部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另一部藏重庆节图书馆),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正引起海内外专业工作者的兴趣。本文拟对此书作一简要介绍,权作引玉之砖。一、作者与写作动机郑之侨,字茂云,号东里,潮阳金浦人(今广东汕头地区潮阳县)。清雍正十二年(1735)举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曾任江西铅山县令,后擢升为江西饶州府同知,乾隆二十一年 相似文献
9.
历代封建统治者,从政治上的“农本观念”出发,不乏倡导劝农,或官撰农书,进行劝民务农的说教,并借以指导全国或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兆人本业》三卷,为唐代武则天删定,这是我国历史上用最高统治者的名义发表的一部农书,也是我国最早的官修农书。《唐会要》载“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四月七日,太后撰《百寮新诫》及《兆人本业记》,颁朝集使。”又《旧唐书·文宗记》载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二月“庚戌敕李绎所进,则天后删定以《兆人本业记》之卷,宣令所在州县,写本散配乡村。”这部书曾颁行天下,以后的唐朝皇帝也推崇此书,并定为制度,“每年二月… 相似文献
10.
11.
胡显根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1,(1)
随着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骤增,单一的政府治理工具或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复杂的政府治理情境。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政府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政府治理领域的适用性,以便应对外部行政生态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政府治理工具创新有着双重逻辑,即依靠制度革新改善工具使用绩效的制度逻辑和依靠技术嵌入创新工具类型的技术逻辑,两者共同构建了治理工具创新的核心路径。应当注意到,治理工具的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应用问题,其背后还有着明确的制度逻辑支撑。因此,政府治理工具的未来发展要通过制度逻辑对技术逻辑加以调适,并坚定人本主义的价值立场,不断促进治理工具的开发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产业振兴是关键,农业“新六产”作为产业升级的新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战略意义。[方法]根据农业产业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与“六次产业”的研究成果,探索农业“新六产”的理论逻辑与形成路径。[结果]目前,农业“新六产”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概念解构、发展现状、发展问题与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缺少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案例的理论归纳。研究基于农业“新六产”发展的4个阶段,提出由产业联动层、发展模式层与新型业态层3个模块构建的农业“新六产”理论架构; 在此基础上,为新型业态层中物流终端型等5类业态设计了形成路径与逻辑图组。[结论]理论与路径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传统的产业融合模式寻求突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包括平衡利益群体、强化产业结构、判断产业融合模式可行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4个方向。在进一步研究中,农业“新六产”可以从新业态理论拓展、综合型业态战略实施与业态评价方法等维度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对农业产业升级促进作用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絮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5):208-212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最终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变革的重要议题。文章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互联网+"对农业产业升级的应用经验,并对我国"互联网+"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互联网+"是新型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及高效农业结构的重要成分,提出其存在互联网普及程度低、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互联网+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地区网络服务水平、构建与完善信息整合系统、创新农业产业营销模式、健全电商融资平台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人的呼(嗅)觉、听觉、视觉、胃觉、肤觉与自然发生联系的五个方面,并称之为人类在自然界生存所需的"五大营养".在描述人体"五大营养"对自然环境需求和环境状况变化的基础上强调:努力将地质公园建设成,不仅是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普及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基地,而且是人们修身养性和吸取"五大营养"的基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 ,概述农民“离村”的社会经济效应 ,认为 ,“离村”现象主要是农村经济衰退的产物。农民大量“离村” ,对农村经济社会影响至巨 :精壮劳动力流失“不仅减削生产力 ,而且失去优秀人才以为农村改进之基本” ;造成耕地撂荒和“有地无粮”现象的严重化。尽管农民离村对农村社会经济不无小补 ,但总的来看 ,积极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页岩气的成功开发极大地改变了其能源格局,对全球能源发展进程和地缘政治格局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于能源安全和环境因素考虑,我国也积极参与到这场页岩气革命中来。但是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不成熟,进展缓慢。在此形势下,我国油气企业必须加大"走出去"步伐,与国际大能源企业合作,进而获取海外的页岩气资源,获得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及管理经验。页岩气开发"走出去"要注重自我科技攻关,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出台或完善相关制度和扶持政策,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加强监管调节以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内容和重点任务逐一体现,指导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和界定,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思路。[结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两种评价方法。[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方向引领和底线把控的思想,体现了地区差异、生态类型差异和不同区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功能定位,具有地区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全国不同省份或者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企业木材产量大幅调减,富余人员增多,金河林业局立足局情,利用"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北极狐养殖业。并从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术扶持、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售价、统一防疫等方面引导职工群众,把科学养殖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培育了"金寒"品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北极狐养殖业已成为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耕地流转中过度“非粮化”倾向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我国典型地区耕地流转中出现的过度"非粮化"问题,剖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种粮比较效益低、法律和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用途不够明确、地方政府对种粮缺少应有的支持与鼓励、农地管理制度和监督缺乏、土地流转费用高以及对流转后耕地用途的片面理解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对耕地流转的农业用途做明确的划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大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