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温暖我的人”这是《赢在中国》的主题歌《在路上》,每一次,在自己失落的时候,我总用这首歌来安抚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王中晓 《活力》2012,(13):55-55
电视制片人是电视节目生产的管理者、引路人,是一线的指挥员,在如今这个竞争相当激烈的传媒时代,制片人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栏目质量的好与坏,更关乎栏目能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如何打造栏目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个制片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吃透观众的收视心理带领节目团队把栏目打造成竞争力强、信息量大观众喜欢的节目是一个合格制片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很多制片人都在这条探索的路上艰辛的跋涉着,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下面就以《第一时间》为例谈一下栏目制片人如何打造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这是央视《赢在中国》的主题歌。《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的横空出世.不知摇曳了多少读者的心田。它在向外界昭示:梦想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4.
编读互动     
《物流时代》2010,(10):18-18
我非常喜欢看《物流时代》杂志,它为我提供了新鲜的资讯、行业热点信息,让我可以及时掌握行业动态,还详细介绍了一些行业领先的、特色的解决方案和经营理念,很具参考和研究价值。《物流时代》是难得的拓展人咏和汇聚资源的平台,通过阅读我也可以了解行业精英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黄刚 《经营者》2010,(1):14-14
我是在首都机场的VIP室看到你们这本《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的。说实话.现在这个时代,在那些林林总总的杂志堆里,能够找到一本读得下去的东西已经很少了。我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我总是希望能够发现一些好的读物。前段时间,我发现《心理》月刊是本不错的刊物。大多数文章是认真写的。还有一本读物《时尚先生》我觉得也不错。这是大浪淘沙的时代.希望能够有好东西冒出来。  相似文献   

6.
编读互动     
《物流时代》2010,(12):22-22
连续看了几期的《物流时代》杂志,经典方案是我最喜欢的栏目,因为它不仅是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者宝贵经验的总结,而且能够为物流行业从业者拓宽经营思路。而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这些案例也是我教学过程中首选的真实案例。希望《物流时代》杂志以后能介绍更多不同类型成功企业的经典方案。文化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栏目,它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揭示了我国物流发展演变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物流的历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闻媒体的一名受众,我有着自己的偏好。翻开报纸,喜欢看一些带有调查性、研究性、分析性的文章,尤其是对一些重大政策的解读、前瞻性分析等。打开电视,喜欢看一些知识性、冲击性强的节目。尽管孩子已经上学了,但我经常和他一起看《动物世界》、《地球故事》、《探索频道》、《体育直播》一类的节目。后来我想,为什么自己对这些栏目和节目感兴趣呢?最深层、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的“劳动含量”高。如果采编人员、摄制人员整天呆在办公室,既没有策划的功力,又不想付出体力劳动,只搞一些温吞水似的作品应付上级考核、应付读者和观众…  相似文献   

8.
当明星,是许多人所渴望的。真没想到,我也当了一次“明星”,过了一回“明星”瘾。前段时间,收到广东新闻台《打工仔打工妹》节目主持人白雪的来信和来电,她说要在节目中邀我为“打工明星”,通过电话采访我,我被这从天而降的“明星”桂冠弄得不知所措。原来,广东新闻台《打工仔打工妹》节目要推出“打工明星耀珠江”活动,在每星期天上午10:00—12:00的节目中介绍  相似文献   

9.
李显君 《经营者》2015,(2):71-73
我个人喜欢这本杂志的角度,认为它对实践挖掘的深度和广度要超越国内的同类杂志我接触《汽车商业评论》时间不长,原来不知道有这本杂志。在商业评论类的杂志里,我只关注《哈佛商业评论》和MIT的《斯隆管理评论》,而国内已发行的那些"某某商业评论",我个人觉得既没有理论的超越也没有实践的升华,因此,这些最初模仿《哈佛商业评论》和《斯隆管理评论》的杂志经营得都不是很景气。  相似文献   

10.
李冬蕾 《活力》2011,(5):226-226
访谈节目在中国内地的兴起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自其兴起之日起,节目数量迅速增多,手段日渐丰富,访谈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一说起访谈节目,我们能够数的出来的知名栏目有很多,比如《鲁豫有约》、《超级访问》、《杨澜访谈录》、《面对面》、《艺术人生》等。在这些栏目中,采访对象和内容各有侧重.节目样式虽有不同.但对于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却有着共性之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探讨访谈类节目对于主持人在语言素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任福君 《活力》2012,(10):244-244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在90年代中期才逐步形成且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有新闻信息类的《焦点访谈》,名人访谈的《东方之子》以及在“全民开讲”意义上有一定影响的《实话实说》等。其实,谈话栏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其真实的节目形态,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2006年,在中国,创业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词句。从3月份开始,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一个大型的创业选秀活动《赢在中国》。该节目负责人王利芬表示,《赢在中国》绝不仅仅是一个电视节目,也不仅仅是一场活动,它以“励志、创业”为主题词,从这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需要出发,联  相似文献   

13.
温菲 《活力》2013,(2):23-23
《百家讲坛》自2001年7月9日开播,“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是其栏目宗旨。作为央视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百家讲坛》是将所谓精英的文化用一种大众相对喜闻乐见的形式即大众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节目中涉及的原本可能深奥枯燥的内容成为观众都能接受的都喜欢的节目。  相似文献   

14.
解读"芒果"的理由 2011年,年近不惑的我,开始收看一档显然是为少男少女群体定制的综艺选秀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一种我早有耳闻却从未动念关注的节目类型。是啊,青春期的宣言与喧嚣,与我、与管理何干?但这一年,我确实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97年毕业分配到审计机关工作的,是审计战线上的一名新兵。那时,我刚毕业分配,财经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如何做啦也很陌生,是《审计与理财》丰富了我盼财务知识,增强了我的财经纪律意识,掌握了一些会计方法与技巧,自从我接触《审计与理财》这一刊物后,我就从内心喜欢上了它,一直是《审计与理财》的热心读者,也是积极的通讯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物业管理》2014,(10):J0034-J0035
<正>华玮在路上荆棘,泥泞,华玮人激情,跋涉华玮在路上已无法回头曾几何时梦想,悲伤一段泪湿的美丽华玮在路上已有我的血汗泪水洒在坎坷的路径飘散着花香绿意华玮在路上远远而去从我体内带着生命之源流遍大地华玮在路上你是水我是水中礁石我们已融为一体!——《华玮在路上》温文遐四川华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物业管理一级资质企业,是专门从事各类住宅物业、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这样在秋末黄昏一条寂寥路上独自一个人驱车奔向远方路旁无垠的田野像是鸟儿舒展偌大的翅膀而我奔驰的车子才是它活泼自由的心脏树木脱去了夏日的盛装在青天下寂寞着生来的梦想偶尔一座白色的小石桥让我忽然想起往昔走过它我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淡灰色的雾气像此时我的心情一样在半透明的夜色里弥漫飘荡飘到哪里还能寻回那失落已久的年少时光在秋末黄昏一条寂寥的路上我喜欢这样一个人独自驱车奔向远方……我喜欢这样……@申晓敏$磁县审计局  相似文献   

18.
曲波  丁四江 《活力》2012,(23):98-98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中国电视的一种节目形态,严格地讲,它到2012年应该庆祝16周岁生日了,因为它最有代表性的栏目——CCTV的《实话实说》就诞生在1996年的3月16日.但是和国内其他许多电视节目一样,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起步虽晚,发展却极为神速,《实话实说》问世并获得成功之后不久,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便跟着纷纷面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的电视谈话节目已达200多个,其中虽然不乏精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节目却抓不住观众的眼球,拴不住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19.
《数据》2007,(Z1)
我在街道统计所工作,喜欢《数据》,喜欢她落落大方的风度,喜欢她朴实、严肃、认真的风格,我还喜欢她机敏、俏丽的风姿。那消息式、故事式和基层信息的专栏,小巧玲珑,透着俊俏,让我开阔眼界,增加兴趣,丰富头脑,这对于在街道统计所工作的我收益颇丰。工作中常有人问我,数据有何用,统计为何物?我就用《数据》中的一些事例去回答、去解读。《数据》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8,(10)
年度新锐奥运节目《我的奥林匹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时间:2007年1月1播出时段:周一至周五晚21:42《我的奥林匹克》节目以奥运人物为核心,将赛事资源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把专业体育和社会意义相结合。观众在节目中将看到奥运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听到奥运人物刻骨铭心的故事,感受到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的一个重要精神就在于它所强调的人文追求,北京申奥报告中也重点强调了人文奥运的概念。选择奥运人物作为表现内容不仅符合奥林匹克的核心精神,也可以通过对奥运人物的长期纪录勾勒出"奥运在中国"的历史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