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平 《经济纵横》1990,(11):28-30
<正> 现在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经济工作部门大多数同志都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中,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所以在分配上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分配理论上的一个突破。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实行多种分配形式的过程中,深入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具体地研究按劳分配和其它分配形式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出现了某些片面性。进一步具体地研究多种分配形式,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经营成果分配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作一些具体分析。只要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按经营成果分配与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基于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推动共同富裕恰好与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在时间上相吻合,在均衡共享等内涵上相契合,故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必然依托于数字经济形态。本文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辨析数字经济发展如何推动共同富裕:首先,从市场机制、要素分配制度、新分配关系三个方面梳理数字经济的收入分配一般分析框架,提出数字经济要坚持市场化运行规则,并要处理好数据要素的分配以及新业态、新模式下的新分配关系;其次,从初次、再次、三次分配视角详细分析了数字经济活动中的分配问题,并发现数字经济总体上改善了收入分配关系,使不同群体、地区和城乡的分配更加均衡;最后,从长期视角提出了数字红利被少数平台垄断、公平分配机制尚未形成、创新越来越形式化等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问题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界定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的内涵,构建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的测度方法,对1990—2012年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之间的静态协调性和动态协调性进行统计测度。研究结论表明: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得到改善,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社会稳定程度缓慢下降,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从静态协调度来看,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三系统之间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处于非常协调状态,分配公平与社会稳定之间处于比较协调状态,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之间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从动态协调度看,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三系统之间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从发展趋势看,各系统动态协调度均表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界定效率与公平的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分配公平与公平期望的剖析,将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关系归并为三类,并获得启示: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效益原理或公平理论是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关系的准绳;市场主导经济效率,政府主导分配公平;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文全面介绍了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最新发展。当代收入分配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在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 ,本文重点介绍了理论上发展得比较充分的政治经济机制 ,以及教育—生育决策、社会稳定性和市场规模等机制 ;在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方面 ,本文介绍了内生收入分配格局的人力资本机制、工资机制、利率机制 ,考察了技术变化、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动态演化的关系及Lucas的偏好扰动理论。本文还介绍了收入分配福利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经济增长与分配理论渊源 ,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认为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上 ,存在着两种趋势 :一方面 ,社会冲破了缺乏效率的平均分配停滞陷井 ,实现了分配途径、方式、结构的多元化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不能不看到 ,市场经济的发展并非按人的主观愿望发展 ,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加上权力介于市场 ,原始积累贫富差别扩大的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对此应有清醒认识。论文进而提出了我国收入分配目标模式实现途径与措施 :实行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 ;普及初等教育 ,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强和完善政府在收入分配调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配正义是经济正义的核心部分,其意义是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合理配置机制,从而构建公平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形式上来看,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在经济活动之初,每个人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机会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在经济活动之后,每个人都公平地分享收益和承担相关责任。然而,被金融所统摄的现代经济,模糊了分配领域中的"责、权、利"关系。金融在资源配置上存在"马太效应",难以保证经济活动之初的平等;在经济活动之后,来自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成本的社会共担,存在收益与责任分担的不公平。财富幻象对分配问题的遮蔽,使分配正义面临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一个历时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如何影响收入分配这个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显得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经历了一个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历史性变迁过程。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人类社会早期,受生存选择实行的是绝对平均的分配机制;随着生产力发展,当生产有了剩余后,收入分配转变为考虑人们之间的差别的不平等分配;进一步到现代社会,生产的高度发达越来越突显出需求的作用,因此,能够缩小收入差距的分配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 一、传统收入分配理论的新挑战 1、知识成为主导生产要素。在传统经济社会以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土地、资本和劳动这三种要素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价值分配理论得到广泛的承认和运用。这种分配方式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有其合理性。农业经济时代的主导要素是土地,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财富和权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趋扩大。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视角看,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效率优先的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导向及国家在抑制分配不公方面的作用不力,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必须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调整和完善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既重视效率,又重视公平;必须不断提高政府的分配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在抑制分配不公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及其理论根源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是极不均衡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指出 ,受益的不均匀分布 ,以及在制订全球规则方面的失衡 ,是当今全球化的特点。本文试图以此入手 ,对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进行理论分析。文章首先通过研究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问题 ,肯定了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的事实 ;随后 ,从三个理论角度 (要素禀赋理论、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报酬递增和递减理论 )对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均对经济增长有正的促进作用,但政府支出却加大了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税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为负,其中,间接税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而直接税却拉大了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3.
柏旭 《经济纵横》2023,(12):84-94
进入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强化后抑制的变化趋势;数字经济会通过沟通成本降低的城乡融合效应、农业技术进步的乡村振兴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但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替代效应扩大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对数字经济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减效应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的门槛检验结果证明,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压力不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应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效应;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培育统一、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制定针对性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评价的概念社会评价是分析、评价投资项目对实现社会目标方面贡献的一种方法。社会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公平分配等。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入的增长,社会评价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即是追求国民收入的最大化。收入的公平分配是指项目所产生的国民收入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合理的分配。时间上的分配是指在现在和将来之间的分配,即指在目前消费和积累(再投资)之间的分配;空间上的分配是指在各收入阶层和各地区之间的分配。社会评价以收入的公平分配为目标,即是要追求以有限的国民收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项目对社会目标方面的贡献,通过计算其社会价值来反映。  相似文献   

15.
裴晓勇 《经济师》2013,(12):61-62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分配严重不均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我国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制度不合理。文章认为,我国可以通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壮大私营企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第二、三次分配制度来解决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出现的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政治均衡模型(political-equilibrium),以家庭教育—生育决策为传导机制来探讨初始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这种机制下的基本结论为:初始分配越不平等的国家,人均经济增长越低;不平等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要大于高收入人群;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而分配不平等与分配不平等的扩大趋势呈现正相关。本文还针对我国情况建立了一个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不平等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发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在存在生育约束政策的国家中会产生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的分析框架,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的含义、类型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指出:在我国现阶段,应从增长与分配的互动关系出发,在生产领域寻找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平衡点,这对缓解我国日趋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分配改革面临重要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驱动力转变会引发新的矛盾,给收入分配改革带来一定压力;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迫切需要收入分配改革形成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收入分配改革必须立足于经济新常态,注重改革的可行性和渐进性,形成经济适度增长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相互促进的局面。着力点应放在完善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提高"两个占比"、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与城镇不同阶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不同阶层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对于城镇各收入阶层来说都是不存在的;经济增长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具备调整能力,但对中、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却有极大的调整作用。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当滞后一定期数时。经济增长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格兰杰原因。总体而言,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扩大,需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1996—2008年中国县级市减贫效应分解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雪妮  孙才志 《经济地理》2011,(6):888-894,887
提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线移动三因素减贫效应的分解方法,运用贫困增长曲线,分析1996—2008年中国四大区域县级市的经济增长模式、贫困水平和影响贫困三因素的减贫作用,并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的经济属于减贫增长,其他三大区域的经济属于涓滴式增长;②东北和东部的贫困状况普遍好于中西部地区;③经济增长始终起着减少贫困的作用,收入分配差距恶化起着增加贫困的作用,而分配差距改善可起到减贫作用;④使用变动的贫困线有助于独立分析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减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