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之间的共生成长条件和共生困境,提出以增加共生单位,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加强共生环境建设,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正向激励的和谐共生环境等措施,以减少产业化组织内的交易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目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4.
5.
改革开放多年,民间资金投资难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始终桎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事实已经证明,民间资本宜疏不宜堵。只有让民间资本在合理监管中规范运行,实现与中小企业共生,才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合理路径。文章运用共生理论剖析了民间金融的存在效应,探讨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障碍,提出遵循共生规律推进民间金融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剑锋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234-236
确定相关概念,总结了历史遗存类旅游资源的竞合特征,分析了其空间竞合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构建了历史遗存类旅游集聚地空间竞合模型,提出了相关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7.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绩效评估时,首先要考虑其开放性与特殊性,同时企业在其长期战略目标引导下,为有效推动企业的价值创造以及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其社会绩效,追求合作共生与共赢。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从经营绩效、财务绩效、社会绩效三个方面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企业绩效评价通用模型。 相似文献
9.
旅游共生机制是区域旅游竞合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在分析共生理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发展的五种主要机制,即跨界区域合作的保障机制,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旅游教育合作、旅游人才交流培训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期更好地推动该区域旅游业的一体互惠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消费主义时代的空间生产以符号审美为表征,消费者通过感知符号特征完成对消费空间文化意义的解读。基于此,选取上海音乐谷作为研究对象,借用场景理论探讨由生活文化设施组成的场景如何影响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感知。通过利用主轴编码技术分析消费者网络点评数据发现:在音乐谷历史性城市景观中,消费者对于由消费空间构成的“现代化享乐场景”感知度最强。从历史性城市景观由“消费空间”向“空间消费”让渡的现实出发,指出当代历史空间的日常“使用价值”开始让位于经济“符号价值”;空间的消费性超越社会性与文化性,成为消费者感知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主要方式。由此提出:在现代消费空间的地方性建构过程中,保持地方文化原真性的同时满足人们现代化消费需求,是历史性城市景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6年中国24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论如下:整体来看,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还会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就总效应而言,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仍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稳健性检验支持以上观点;分地区、城市规模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中等城市、小城市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均能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大城市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未能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视角剖析埃及开罗阿兹哈尔公园由被称为“Al-
Darassa”的废弃物堆场转变为城市中心“绿肺”的棕地再生
杰出案例;重点关注其棕地再生策略如何回应Al-Darassa在
不同历史时期与开罗城市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经济及文
化等之间的动态关联;总结了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案例在整
体策略、场所营造和干预机制3个方面对中国棕地再生探索的
启示。 相似文献
14.
15.
人对城市风景的感知与理解,推动了城市历史景观的
层积过程。基于不同人群话语分析,以元素类别和空间类型2种
分类方式构建相对系统、科学的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识别框架,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的动态演变机制。以明清时期襄阳为例,分
政府和文人2类话语组对历史书籍、诗文的语汇逻辑、情感倾向
进行统计分析,设置等里数同心圆坐标,以古城物理中心位置
为圆心,标记元素空间点位。厘清作为主动因的话语作用于城
市历史景观各元素及空间类别并最终实现文化层积的全过程,
梳理出明清时期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机制和基础框架,以期
推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发展,为襄阳的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从老年人交往特征出发,总结出个体交往、亲友邻里交往与志同道合交往3种日常交往活动类型;基于老年人交往过程中关注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适宜性、活动设施便捷性、活动氛围舒适感、活动景色吸引度和活动场地依恋感5类影响交往活动的城市公园环境特征。以重庆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统计方法,分析检验涵盖5类环境特征的19类环境因子对3种交往活动类型中9类活动因子的空间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活动空间适宜性和活动景色吸引度对个体的“静坐沉思”和“观赏景色”影响作用显著,安全感、景观亲近度等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设施便捷性和活动氛围舒适感对亲友邻里的“结伴锻炼”影响作用显著,服务设施分布密集程度、环境卫生整洁程度等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场地依恋感对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交谈”影响作用显著,文化活动丰富度因子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迅速,除风景名胜区外,还先后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等14类保护地,实际上形成了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由于各类保护地在空间和权责上的重叠,国家决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对各类保护地进行重组。在此背景下,比照世界遗产、国家公园等国际上的保护地体系建设经验,梳理了中国风景名胜价值演进和利用发展的3个阶段,解说了世界遗产与中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对应关系。并在目前风景名胜区体系整体保留的情况下,尝试借鉴世界遗产价值评估对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分类分级进行完善,识别风景名胜区强调自然和文化相结合的价值和特色,指明国家公园体制下的风景名胜区保护资源并带动地区发展的潜力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知觉恢复量表(PRS)在恢复性环境评价中有广泛应用,其中文版在城市公园景观评价中的应用尚未予以验证。以城市公园为单一评价对象,探讨中文版PRS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选取城市公园中具有不同要素、开敞度和场景的6个空间类型,分别录制成景观视频作为实验素材。共有120名男女比例为1:1的在校大学生参与了测试,在经历口语考试的压力后,通过观看城市公园的一个场景视频缓解压力,采用中文版PRS量表对场景的恢复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文版PRS量表在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估中具有良好的评估者间一致性和内部一致性;量表条目的代表性与适宜性程度较高,与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构架基本一致,对不同环境有一定的区分度,可用于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