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以来,绍兴市柯桥区农技部门针对单一种植水稻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总产连年走低的现状,积极探索一季早稻一茬泥鳅等水稻与水产品复合种养模式,既确保种粮面积,又提高稻田产出、增加农户收益。经过3年的探索试验,总结出一季早稻一茬泥鳅一整套技术措施。现将技术措施简述、效益分析如下。一、技术措施(一)稻田建设2017年1月中旬,遴选了一块5km范围内无工矿企业、毗邻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绍兴县农田面积逐年递减。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政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种粮保护政策,然而单一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却不高,希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渔业生产。针对这一情况,2006年,绍兴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稻虾轮作"生产——在同一块农田里种一季早  相似文献   

3.
金湖县稻虾轮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金湖县作为江苏省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县率先进行了稻虾轮作的试验示范,在全县设立了五个示范基地,取得了亩产小龙虾94.13kg、水稻472.64kg,亩纯效益2544.32元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虾稻轮作(即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是指在中稻田里种一季中稻后,接着养一季小龙虾的一种种养模式。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4.
<正>稻田综合种养,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同时,既可大幅增加经济效益,又能提高水稻品质。在种粮比较效益较低的当下,大力发展该种养模式成为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办法。连日来,记者深入潜江多个"稻虾共作"田地,发现除了增收增产,更欣喜的还是这种模式种养生产的大米非常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为了既稳定种粮面积,又提高稻田产出、增加农户收益,绍兴市柯桥区农技部门开展了单季晚稻薄壳田螺复合种养试验,面积45亩。经过4年的试验,单季晚稻薄壳田螺复合种养技术日趋完善,2019年,实现亩均产值4158元、净利润1556元。现将单季晚稻薄壳田螺复合种养系列技术简述如下。一、田块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无环沟稻虾轮作模式是在一个养殖周期里养殖一季小龙虾后收获一季水稻,这种模式不需要开沟及破坏田块的原有结构,生产出的水稻和小龙虾是绿色食品,品质优,可作为优质农产品进行推介,是一种既稳粮又能增加经济效益的稻渔综合种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进入4月中旬,龙虾(克氏螯虾)开始批量上市。湖北省潜江市新坛龙虾交易市场每天的龙虾交易量达4万多公斤,交易额42万多元。这些龙虾,经加工包装后,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甚至欧美诸国。这是潜江市大力推广虾稻连作种养模式的成果。2001年,积玉口镇率先进行试验:在低洼冷浸冬闲田里放养一季小龙虾,来年4月收虾后,连种中稻。当年试验面积1000亩,次年收获龙虾15万公斤,亩均增收420元。试验表明,虾稻连作既提高低洼冬闲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又起到恢复地力的作用,保证粮食生产。2003年,该镇90%以上低湖冷浸田开始普遍实行虾稻轮作。去年,潜江龙…  相似文献   

8.
<正>虾稻连作是指在稻田中种一季中稻后再养一茬小龙虾,如此循环的种养模式。该模式具有操作简单、投入小、效益高等优点,特别适合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平原湖区。近年来,石首市委市政府着力做大做优稻田综合种养,取得了水产养殖减产增收、提质增效、渔农民增收和绿色  相似文献   

9.
<正>6月1日,湖北省潜江市渔洋镇金城村的刘文清正忙着在稻田里捕捞小龙虾,"今年又有好收成,虾子大,稻苗好。"潜江有"稻虾共作"面积13万多亩,亩年纯利2000元以上,刘文清是众多受益农民之一。去年,他的200亩"稻虾共作"养殖基地获利54万元,效益比传统种粮模式放大5倍以上。从潜江发源的稻田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到湖北全省,近年来在宜城、监利、钟祥等35个重点县市区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10.
<正>8月7日-8日,湖北省水产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虾稻产业协会在汉联合举办湖北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培训班。省内300多名从事"虾稻共作"的新种养户、贫困户参加培训。此次培训主要针对今年小龙虾价格下跌和当前"虾稻共作"生产"难点"和"痛点",围绕小龙虾一年三季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省潜江市出产的小龙虾,在海内外刮起一阵又一阵的美食旋风,潜江小龙虾加快产业创新升级的做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起跑:从"一稻一虾"到"一稻两虾"刘主权这个积玉口镇宝湾村的普通农民,却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小龙虾养殖第一人。因为他打破了"稻田不能养殖小龙虾"的禁区。2001年春,他率先在1000多亩低湖田尝试"虾稻轮作",一举实现了钱粮双增。2006年,这种生态种养模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全国范内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新的复合型生产方式,旨在实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渔)业转型升级"和"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实践证明,稻渔综合种养以水稻与小龙虾轮作(即种植一季水稻再养殖一季小龙虾)是最佳模式,该模式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但目前稻田养殖小龙虾潜在的风险也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养殖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综合种养模式。虾稻连作,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不仅虾可丰产,每亩龙虾产量可达100-200kg,亩获纯利2000元左右,而且稻田养的虾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杂草和其它水生动物,节省了除草的劳动力,虾在稻田中不停地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6月4日,记者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李杰研究员主持的"无沟化稻田虾-稻轮作技术模式",近日通过专家组验收。验收测产表明:规模性连片试验稻田33块、面积208亩,亩产6钱规格的小龙虾125-150公斤,亩平增加收入4000元,增收效益显著。我省虾-稻轮作面积已达700万亩,但传统轮作方式须挖沟并堆高(修建)田埂,导致养完虾后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减少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一、基本情况(一)养殖主体简介平湖市卫江家庭农场,位于平湖市新埭镇姚浜村,占地108亩,是一家专业从事稻渔综合种养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农场2023年开展稻-罗氏沼虾轮作模式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亩产值超8000元,亩效益超3000元。(二)模式特点该模式配套设施大棚开展罗氏沼虾苗种标粗培育,5月初分养放入大田进行养成,7月中旬前完成罗氏沼虾捕捞收获,  相似文献   

17.
<正>为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一田多用、渔农获利"的发展目标,2014年,安徽庐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与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技术合作,在芜湖县一养殖基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虾鱼稻"共生轮作养殖技术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下,通过开挖环沟、加高和夯实田埂,保持水深1.2-1.4m,实施种植一季稻,轮养两季青虾、两季鱼等综合种养模  相似文献   

18.
正一、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加大稻虾共作探索力度,迅速发展产业规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护第一县",泗洪县城头乡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育基地"。(一)稻渔生产情况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1.2万亩,2020年新增面积5.4万亩,连片1000亩以上稻虾共作基地达32个,全年水产品产量39484吨,产值8.9亿元,水稻平均亩产560kg。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黄冈市水产局召开推进稻田渔业综合种养研讨会,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十个一"工作举措,力推该市稻田渔业综合种养发展。2015年上半年,黄冈市共发展稻田渔业综合种养面积53.84万亩,虾稻共生、稻蛙养殖、稻鱼养殖等模式蓬勃发展。为继续大力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双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开展综合经营,提高稻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安吉县梅溪镇陈斗村的农户采取稻虾轮作的方式,取得了稳粮、增收的良好效益,1998年该村三队五户农户实行稻虾轮作,面积30亩,生产稻谷11250kg,亩均单产375kg;共放虾苗120万尾,总产虾1200kg,平均亩产虾40kg;稻和虾的总产值达59566.5元.亩均产值1985.55元,总纯收益40387.5元,亩均纯收益1346.25元,其中虾产值45000元,亩均产值1500元,养虾净收入34200元,比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