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霉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冬季水产养殖中,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进行预防和早期治疗。冬季是水霉病的高发季,主要影响鲤、鲫等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为了保证养殖户鱼塘中的鱼健康过冬,避免患上水霉病,现就水霉病的病原、流行情况以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介绍,并介绍其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1病原目前发现的水霉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属于水霉  相似文献   

2.
正淡水鱼的水霉病也称为白毛病和肤霉病等,每年全国各养殖区都有发生,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冬季和春季发生多而重,已成为鱼业的大患,尤其是人工养殖的淡水鱼,养殖作业不断,极易产生伤口而受感染,引起大发病,损失很大,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综合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3.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养鱼人来说,春季一定要做好鱼病的防治,为全年水产养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春季常见淡水鱼病主要有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肠炎病等。现将春季几种疾病的症状、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水霉病水霉病是鱼类因拉网、冻伤等因素造成鱼类体表损伤而感染水霉菌引起的。水霉菌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其繁殖有无性  相似文献   

4.
<正>春季气温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养殖鱼类因受伤而易引起水霉病。为做好春季水霉病防控工作,减少渔民损失,近日东昌府区渔业专家组就当前水霉病防治提出指导性意见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该病初发即病菌刚寄生鱼体(卵)不久时,肉眼  相似文献   

5.
《渔业致富指南》2020,(4):67-69
一、病情预警我省春季水产养殖常见多发病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水霉病、锚头鳋病、白斑综合征等。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对象为鲫、团头鲂、鲢、鳙、黄鳝、鳜、加州鲈等,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三)真菌性疾病1.水霉病鱼类水霉病主要是由水霉科的各属真菌引起的"鱼类真菌病",统称为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在鱼类的繁殖过程中造成较大损失,在成鱼养殖过程中,受伤体表组织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形成感染。  相似文献   

7.
<正>水霉病是春季水生养殖动物常见疾病之一,水霉病是由真菌引起,其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对寄主也无严格选择性,养殖的水生动物从卵到各年龄阶段都可感染。根据笔者多年的服务经验,现把水霉病的防控措施分享如下:1.流行情况水霉病多流行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其它季节也时有发生,特别当水温低于18℃  相似文献   

8.
<正>一、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败血症是由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急性传染病,最早称为淡水鱼暴发病,有的地区又称出血病。该病于1980年代出现于我国广大淡水鱼养殖地区,1994年前后暂定名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该病当前仍是淡水鱼类和其他养殖经济鱼类的主要疾病。根据我国农业部发布《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的规定,淡水鱼细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在河蚌育珠中所用蚌源主要是三角帆蚌,在其养殖过程中,蚌病防治是一个重要环节。常见有如下几种疾病,并将其防治方法做一简要介绍:一、水霉病:鳃组织受伤后水霉菌入侵,引进鳃脓肿,导致蚌呼吸发生障碍,直至死亡。此病主要原因是手术操作时使鳃受伤而致。因此,手术插片时,要将贴附在外套膜上的鳃瓣轻轻推到内脏团一侧,避免损伤鳃组织。发现该病时,用孔雀石绿2ppm 全池泼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特种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扦捕、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落鳞片,或寄生虫破坏皮肤,以及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差异过大等,均可导致霉菌侵入伤口,引发水霉病。此时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水霉病也常有发生,严重时造成鱼卵大批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在我国分布较广,从南到北都有出现,在密养的越冬池,最容易发生此病。为了便于特种水产养殖者及时准确防治,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鳖、鳜鱼、黄鳝、加州鲈鱼、鳗鱼、泥鳅、金鱼等常见特种水产品水霉病防治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鱼类的水霉病,又被养殖业者称为水绵病、白毛病、肤霉病,常感染鱼类的受伤组织及未受精的鱼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随着病情的发展,鱼类出现表皮溃烂、组织坏死、行为失常、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等症状,最终死亡。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霉病的危害有加剧的趋势。成功地的预防和治疗鱼类的水霉病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对该病的病原体、病因和症状深入了解,对于诊断和防控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主要病原为水霉菌。水霉菌由于对寄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可以感染草鱼、鲢、鳙等诸多水产养殖动物的卵、苗种及成体,因而有极大的危害性。然而,水霉菌在养殖水体中普遍存在,抗逆性强,能形成雄器和藏卵器进行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白城地区形成的养殖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鲫鱼的产量,但由于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其病害也在不断地发生,严重阻碍了鲫鱼养殖的发展。现将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关于鲫鱼病害的防治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在捕捞、运输等过程中使鱼体受伤,  相似文献   

14.
<正>一、水霉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属)。水霉病实际是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受伤组织引起,水霉病游孢子伺机附着到受伤组织上并慢慢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受伤组织外,还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  相似文献   

15.
<正> 据众多养鱼户反映,春季鱼类死于水霉病的达30%以上。可见,水霉病是春季鱼类的大敌,各养鱼户应引起高度重视。 水霉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拉网、运输及养殖过程中,鱼体受了伤,水霉和绵霉菌侵入鱼体伤口,大量繁殖生长成棉絮状的白色  相似文献   

16.
<正> 斑点叉尾鮰(简称叉尾鮰)近年来在丹江口水库得到大面积推广,许多个体户、渔民纷纷备制网箱养殖叉尾鮰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鱼病也时有爆发,给经营者带来很大损失,其中尤以“三病”(病毒病、水霉病、烂鳃病)为严重。现将网箱养殖鮰鱼“三病”的病症、危害对象、病原以及我们这几年防治该病的方法分类述之:  相似文献   

17.
<正>水霉病俗称白毛病,是能感染所有水产养殖动物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生基础条件是鱼体表受伤。流行适温范围为13-18℃。一、病原该病病原主要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一般由内外两种丝状的菌丝组成,菌丝为管状,为没有横隔的多核体。内菌丝像树根一样附着在水产动物的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可深入至损伤  相似文献   

18.
<正>一、水霉病1.病原和症状:该病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是伤口上有白色的棉絮状的菌丝。2.预防:1鱼池清塘时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2在捕捞运输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合理放养也是防止少生水霉病的重要措施。3苗种放养时必须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浸洗消毒,同时保持水  相似文献   

19.
正亚甲基蓝,又名美蓝、次甲蓝、瑞士兰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噻嗪类染料。由于其对淡水鱼类的水霉病、红嘴病、小瓜虫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自从孔雀石绿、结晶紫等三苯甲烷类染料被禁用于水产养殖后,亚甲基蓝成了一种广泛  相似文献   

20.
<正>作者等已经在试管内确认了"菌毒消"(主成分为醋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和酚)对养殖鱼类的几种病原菌有良好的抑、杀菌效果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菌毒消"对鱼类水霉病的防治效果,对几种淡水鱼类受精卵上附着菌的清除效果以及用"菌毒消"消毒对受精卵孵化率和鱼苗畸形率的影响。迄今为止的试验结果已经证明,"菌毒消"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