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年四季在于春。提高春放鱼种的成活率是实现全年渔业生产高产高效的关键。实践证明,春放鱼种应抓好以下七个关键:一抓鱼塘整修。鱼塘整修要达到"五改":小塘改大塘(8-10亩)、浅水改深水(年均水  相似文献   

2.
<正> “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冬放鱼种能使鱼早开食,延长生长期,增大养殖规格,增加养殖效益。冬放鱼种应抓好以下几点。一、进行鱼塘“四改”。即小改大、浅改深、死(水)改活(水)、漏(水)改保(水)。若有条件,可按高标准建高产鱼塘。  相似文献   

3.
<正>冬季来临,气温、水温降低,池塘中的鱼类大部分都进入了冬眠期。苗种和亲鱼要并塘越冬,成鱼起捕工作也全面展开。养殖户还应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并及时补放鱼种,为下一个养殖周期生产做好准备工作。冬春季节鱼塘管理工作开展得好与坏,将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提早放养鱼种有利于鱼种及早适应环境,便于越冬管理,促进鱼种开春快长,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产量,取得高效。一、彻底清塘消毒鱼塘经过修整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投放鱼种前2周,进行药物消毒,消毒时,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中午进行,这样由于水温较高,药效发挥好。常见的消毒药物有:  相似文献   

5.
<正>寒冬腊月、数九寒天、气温较低,水易结冰,高效养鱼池中的大部分鱼类进入冬眠期。此时,养殖户应及时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补放鱼种、加强管理。实践证明,冬春季节鱼塘管理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高低。一、池塘清淤修整养殖实践表明,池塘底部保留适度(15~20cm)的淤泥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过厚的淤泥为各种致  相似文献   

6.
<正>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冬放鱼种不仅提高成活率,还可以促进早春生产,使鱼增重快,早获利,增收达40%-50%。其冬放技术要点如下: 一、“五改池塘”即小改大,浅改深,死(水)改活(水),漏(水)改保(水),抢(险)改防(洪),有条件的新建高产鱼塘更好,以保证有良好的养鱼设施。 二、清塘消毒 宜在晴天进行。清塘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是春季生产"科技牌"。通过村居远程教育网络,组织渔民学习春投春放知识及春季鱼塘管理技术;派技术专家深入池边塘头,根据当前的气温变化及水质情况,向渔民讲解春季放养要点和鱼种成鱼春季管理技术,提高渔民池塘管理的科技含量;组织渔业专家以开设  相似文献   

8.
<正>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工作。1、清塘。经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一般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如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并按常  相似文献   

9.
<正>冬放鱼种,可以大大减少发病机会,从而显著地提高放养成活率;冬季鱼种的价格相对来说也较低;冬季放养鱼种,放养早,开食早、生长期较长,可以提高养殖产量,提高养鱼的经济效益。因此,冬放鱼种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水产养殖技术,应引起养鱼户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冬放鱼种,要做好以下几个关键工作。一、鱼塘整修鱼塘整修要求达到"五改":小塘改大塘(8-10亩)、死水改活水(水能进能排)、浅  相似文献   

10.
<正>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工作。1.清塘 经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一般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围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消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由于是暖冬,养殖池塘的冰化开较往年早10-15天左右,今年宁夏区养殖鱼塘冰化时间在2月24日前后,3月初池塘存水条件好的鱼塘开始投放鱼种,部分鱼塘要等主干渠放水后才能投放鱼种,目前正处于春  相似文献   

12.
<正>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工作。 一、清塘。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 二、分养。将鱼种按不同规格调整分养,做到同池所放鱼种规格一致。由于规格大的鱼种食量大,抢食力强,如同时放有小规格鱼种,则小鱼会因得不到足够饲料而体质下降。16cm以上的鱼种,可投放成鱼池套养,偏小鱼种需专池培育。 三、稀放。秋季育出规格较大鱼种,是提高鱼越冬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应根据水面大小、水深等条件合理稀放,促进鱼种生长。水深1.5m的池塘,亩放7—8cm鱼种4000—6000  相似文献   

13.
<正>一、鱼种投放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放鱼种的最佳时机。鱼种投放前一定要消毒,减少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正>春季池塘开化后,当气温回升、天气持续晴朗、水温升高时开始发病。条件相同用生石灰清塘的池塘发病率明显高于未使用生石灰的池塘;鱼种春放的池塘,发病率、受危害程度大大高于秋末冬初放养的池塘。在初春季节,成鱼塘中频频发生气  相似文献   

15.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技术要点。 一、清塘。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  相似文献   

16.
<正> 俗话说“春放鱼种易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放鱼种的最佳时机,其原因有三: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二是水温低,鱼活  相似文献   

17.
<正>春季是放养鱼种的最佳季节,渔民要不失时机的做好鱼种的春放工作,一、掌握春放时间我国幅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无法规定统一的春放时间。但是,可以根据当地气候而定,一般在水温5—10℃这个范围内投放比较合适。放鱼种应在晴天进行,不能在阴、雨、雪等不良天气条件下投放,以免冻坏鱼种降低成活率。二、选择适宜鱼种选择鱼种的根据是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饲料资源。要选择适合当地饲养、生长快、食性广,抗病性强的品种。肥  相似文献   

18.
<正> 要想使鱼种安全越冬,秋季科学管理不得放松。重点是抓好以下五招。 一、清塘。进入秋季后,应将鱼种传入经过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以便鱼种安全越冬。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  相似文献   

19.
<正>冬季精养鱼塘管理工作开展得好与坏,将为当年渔业增收和来年渔业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冬季精养鱼塘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抓好鱼种、成鱼的并塘越冬和销售上市为便于鱼塘清淤修整和鱼种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语说"春放鱼种易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投放鱼种的最佳时机,可使养殖鱼类提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早吃食,提早生长,相对延长鱼类生长期。利于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一、做好清塘消毒和鱼塘准备。采取将成鱼捕捞上市或并塘暂养的方法腾出塘口,先整修清淤,用生石灰消毒,池塘留水深10cm,亩用生石灰90kg,溶化后全塘均匀泼洒,然后灌满池水,一般7天后可放鱼种。二、做好肥水下塘。清塘5-7天后施基肥。一般每亩池塘施发酵猪、牛粪200-400kg或人粪200kg(新塘或瘦水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