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充分了解和认识廊坊市城区休闲健身发展现状,结合实际调查,运用问卷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廊坊市城区休闲健身发展情况,如运动场所设施、个体休闲健身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廊坊市城区休闲健身情况,包括参与休闲健身人群状况;参与休闲健身活动项目的状况;参与休闲健身活动的时间及频率情况以及群众对休闲健身场所、设施、场馆的满意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旨在为廊坊市城区休闲健身活动的更好发展提供数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镇居民健身消费行为的经济学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当前山西省体育健身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分析,指出体育健身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参与健身活动的偏好弱;健身消费价格偏高;参与体育健身的年龄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法国城市景观建设特点与政府及民众在推动健身活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从法国之行的见闻感受出发,对当地主要的健身行为进行清晰地定义与分类,对支持与倡导城市健康生活所必须的"硬件"与"软件"进行分析解读.将构成该城市健身系统的空间实体从网络与节点两方面进行描述与分析.其中健身网络代表城市中沿交通、流域或山道线性分布并相互交织的健身网格,按照特点、活动类型与活动强度可以细分为社区街道、滨水与山道三个部分;健身节点主要指辐射式服务于市民的非连续性健身场所,如公园和广场.  相似文献   

4.
杨诚 《经济研究导刊》2015,(3):278-279,303
全民健身计划体系、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和全民健身保障体系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但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却存在偏差。应当加强公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及时修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抓住全民健身服务重点和地域特色,不断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和内容;大力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和全民健身服务业,逐步完善全民健身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作为邻里可达性较高且免费的场所,是体力活动发生比较频繁的空间载体。以哈尔滨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初冬季节(2017年11月25日—12月2日)共7天、每天6个时间段的无雨雪晴朗时间,采用无人机(UAV)观测手段,基于SOPARC(体力活动观察系统)观测框架,4名观察员同时对每个公园进行观测。首先,依据公园形态、面积、活动场地布局特征规划无人机航线,获取空间特征和使用者数量、属性、活动类型及空间位置数据;其次,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将无人机与同步地面观察数据进行核对;再次,对使用者、活动时间、活动类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最后,结合GIS进行体力活动人群空间密度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冬季体力活动及空间分布情况,指导中国寒地城市公园体力活动空间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区健身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以街道、居委会为依托,发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的、为满足社隧居民各种需求的活动。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也是世界各国被视为继环境、资源问题以后。21世纪我国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哈尔滨市老龄群体和老年体育健身的实际出发,旨在探索构建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网络和为城市社区老年健身发展理论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全民健身路径是我国根据基本国情、经济发展实力及社区建设状况.在近几年独创的一种服务于社区群众健身活动的手段和途径,是一种新生事物.它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了群众体育锻炼的场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向群众开放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其实施时间短、设计与布局不理想、体制和规章不健全,并且在使用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广泛使用后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待于深入调查和研究.目前我国对于全民健身路径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并没有法规针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利用情况、器械的使用效果以及居民的健身需求情况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徐州市为例,运用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以构建的4个指标为判别依据,分析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结果表明:徐州市避震疏散场所的整体可达性较好,组团间的可达性差异不明显,各分区可达性的空间分异较大;避震疏散场所的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分布结合较好,空间分布相对公平,但各组团提供服务的公平性程度较不均衡,且有较多分区存在人口配置缺口。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把握徐州市避震疏散场所的空间分布与服务状况,为徐州市避震疏散场所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连续性路径空间是步行健身行为高效性与安全性 的重要保障。当前城市建设中,能够被大众高效利用的健身 步道呈碎片化分布,全民健身导向下亟须在现有城市空间中 进行高连续性的步道网络化构建。以青岛主城四区为例,基 于连续性目标,通过对OSM数据的爬取与处理,形成适于连 续度赋值的城市基础路网数据。挖掘具有高连续性特征的铁 路沿线、高架走廊、滨河沿海、环景观外边界路径等潜力空 间融入步道选线设计,提出与地铁站点相结合的高连续性选 线技术路线。基于ArcGIS网络分析计算成本最小路径,兼顾 路口等级及公园、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的紧邻性进行步道 选线规划,并从连续度水平、便捷可达性、环境舒适性、空 间多元性几方面对选线结果进行探讨。该选线途径有助于提 升城市步行运动环境的健身利用效能,为实现高连续性的健 身步道网络构建提供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10.
赵建 《当代经济》2017,(36):86-8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的Online调查发现,广州市民的健身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消费者对科学健身的需求增强,对互联网及移动端应用需求扩大.提出了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制定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战略;保证体育设施与空间供给,建设城市体育综合体;打造品牌群众健身活动,强化群众体育社区管理;探索“互联网+体育”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公布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为例,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其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空间特征。并以县为基本单元,使用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揭示了与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对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秦巴山区交通可达性呈现以由县城驻地或地级市驻地向外围衰减的空间特征,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均呈现出"西北和东南角差"的大格局;与县城联系的便捷程度对秦巴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显著,人均GDP主要受到与特大城市和地级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越好,人均GDP越高;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时间对县城城镇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贫困山区的县由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服务能力不足,使得其难以有效发挥农副产品消费地和工业生产集聚中心职能,对其腹地的辐射带动与人口吸纳效应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可达性引入到城市人口增长模型中,分析了铁路提速引起的沿线城市可达性变化,进而对其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铁路提速对沿线城市人口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铁路提速所导致的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高1%,可使其人口出现0.39%的相应增长.特别是,对于提速沿线城市,其可达性每提高1%,可引起人口出现0.52%的相应增长.但对于非提速沿线城市,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铁路提速对提速沿线城市人口增长影响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我国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的可达性每提高1%,可引起其人口分别出现0.90%、1.5%的相应增长,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8年全球互联网地图,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城市节点的整体可达性和最短距离可达性,并结合总带宽和连线数据,对世界互联网城市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表明:影响世界互联网城市节点整体可达性和最短距离可达性的关键因素略有不同;世界互联网城市等级体系是建立在原世界城市体系上的一种新等级,其受节点网络功能、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国际航空交通运量,以及GDP和综合竞争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冯平 《生产力研究》2014,(10):17-18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也逐渐地开展社区服务,使农村居民在享受充分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树立其健康意识。越来越多的农村,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正在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起了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团体。健身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一些是由社区统一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健身活动,一些是由农村居民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主要是在农闲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同时设立了健身点、基层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等等。随着农村体育工作的不断展开,在以社区为重点开展农村体育的同时,对农村社区健身活动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以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快速铁路具有时空收敛作用,能够重塑区域可达性格局从而引起区域可达性空间分配不公平。以海南岛为例,结合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快速铁路对岛屿空间内区域可达性格局和空间公平性的影响,以引导快铁布局模式向注重空间公平转变作理论探索。结果表明:(1)快速铁路大大提高了海南岛内城市(有快铁站点)的交通可达性,但可达性时间的改善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不均衡性;(2)快铁开通重塑了海南岛内可达性格局,由快铁开通前的东—中—北部可达性最优、西—南部可达性差向环岛沿岸可达性最优、中部地区可达性差转变,可达性洼地呈现重心北移趋势,呈现"边缘—核心"逐渐递减的可达性格局,与开通前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可达性分布格局相异;(3)快铁开通前,可达性格局与可达性潜力格局趋异,快铁开通后,可达性格局与可达性潜力格局趋同;(4)由于快铁开通压缩其可达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岛内城市可达性潜力,呈现环岛沿岸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城市(有快铁站点)强、中部地区无站点城市弱的"马太效应"现象,在空间上表现为"核心—边缘"逐渐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5)快铁开通增加了交通可达性的全域变差系数CV值(增加0.0285),表明快铁强化了海南岛交通可达性的空间不均衡性,在空间上呈现由核心向边缘逐渐递减的交通公平格局,公平性分配呈现"跷跷板效应"。文章为岛屿空间可达性格局研究提供参考,融合了快速铁路与空间公平的研究视角,以海南岛为研究个案探讨交通可达性空间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分县城乡人口老龄化时空差异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口普查数据为支撑,刻画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时序演变特征,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县域城乡老年人口空间差异与关联性,并结合空间回归模型对差异背后的机制进行解析。主要结论为:①城乡老年人口绝对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不考虑政策因素带来统计口径差异的影响,乡村老年人口始终高于城市,但增速较缓。②然而,乡村较城市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且速度快于城市,老龄化"城乡倒置"呈现"缩小-再扩大"的阶段性特征。③城市老龄化以东北三省、苏北及川渝为甚,乡村老龄化呈"三足鼎立"之势,以乡城人口流迁主导的城乡差异格局开始凸显,具体围绕长江三角洲、川渝、呼包鄂榆城市群郊县分布。城乡老龄化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乡村集聚性大于城市,区域不均衡较城市更明显。④新时期,人口迁移构成城乡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人口因素对城乡人口老龄化影响各异,经济因素影响不显著。文章旨在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城乡人口统筹发展指明方向,为城乡后社会主义老龄化理论探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不同类别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和可达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探究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类别旅游景点均呈集聚型分布状态,人文景点集聚程度高于自然景点,且不同类型景点系统分形特征明显,存在局部围绕城市和交通线分布的情况,表现为"大集聚、小分散"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2)示范区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整体较优,平均可达时间为22.55 min,但区域内可达性分布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特征,自然景点的可达性要优于人文景点的可达性。(3)不同类别景点基于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空间上呈集聚格局,可达性的热点区共同表现为以铜陵市、铜陵县、南陵县、繁昌县和青阳县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主要呈连续带状分布在示范区的西南部地区。(4)影响可达性的因素主要有旅游景点空间分布、交通路网结构的区域差异以及自然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8.
应用空间聚类、引力模型改进公式等空间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对长春市城市广场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可达性。结果表明:1在数量上,长春市城市广场数量多,分布"北多南少、西密东疏";2在规模上,广场等级呈金字塔型,大型广场分布不均;3在类型上,长春市城市广场以交通广场居多,休闲型广场空间呈现"一核多点"式布局;4在可达性方面,城市中心地区广场可达性较高,城区西北、东北及西南部可达性值较低,中心居民享受广场服务的水平远大于城市周边居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苹果零部件供应链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地理》2021,41(7):138-145
选取2012—2018年苹果公司供应商数据,运用赫芬达尔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描述苹果零部件供应链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检验地方粘性与全球链接两大要素的作用。结果表明:(1)苹果供应链呈现出少数城市和省域集聚性、大城市群的高度集聚性、城市等级规模的衰减性三大特征。(2)长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城市表现为同、异功能供应商区位共聚特征,一般城市和中西部的城市以单一产品专业化生产为主且表现为同功能供应商区位共聚特征。(3)苹果零部件供应链倾向于在产业开发区较多、交通便利且与全球贸易联系紧密的城市分布。供应链上游企业倾向于向经济发达且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分布,而生产成本上涨则会显著妨碍上游企业进入;外资增长会对供应链中游的企业区位选择产生负向作用;供应链下游倾向于向制造业人口较多、港口运输能力较强且参与全球贸易较多的城市区位布局。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宁波市学生通学调查数据以及早高峰时段道路车行速度数据的处理,利用基于最小出行阻抗的可达性计算方法,考察交通拥堵对学生就学可达性的影响。构建学生就学可达性变化值与学生及其家庭特征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学生个人特征对其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拥堵使学生平均就学可达性减小,且对不同区域学生的影响不具有均质性,家庭汽车数量多的学生其对交通拥堵的适应能力较强,而家庭人口数较多和高年级的学生对交通拥堵的适应能力较弱。通过对交通拥堵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可达性之间关系的认识,能够更为准确的评估设施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