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文章首次将LMDI分解法引入土地治理项目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动态驱动关系的研究,构建第一产业GDP总量分解模型,把云南省第一产业GDP变动总效应分解为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效应、地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并由此对2003-2010年云南省16个地区的第一产业GDP与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给出了进一步优化云南省土地治理项目投入,实现农业经济科学合理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国各地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合作出版《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3)》(第三个年度卷),数据显示:2004—2011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由3440亿元增加至13479亿元,占GDP比重从2.15%提高为2.85%;同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由4415.89亿元增加至10126.19亿元,与GDP之比从2.76%降低为2.14%。两项比值历年变动的相关系数为负值0.7990,在80%的程度上成反比,即增加值总量占GDP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消费总量与GDP之比就下降0.8个百分点。足以表明,正是全国文化消费需  相似文献   

3.
就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房地产业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做了探讨。另一方面,就国民经济总量变动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两方面的研究,文章在总体上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现状出发,提出了河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面临的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的关联度以及三次产业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有影响。实证研究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相关理论,运用SPAERMAN相关检验、线性回归等计量方法及1985—2011年面板数据、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对我国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研究期内除个别时间段内出现了就业份额的"逆趋势变动"现象外,我国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是就业结构升级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二、三产业就业份额的人均GDP弹性系数偏小,且第二产业就业份额的人均GDP弹性系数远小于第三产业就业份额的人均GDP弹性系数;就业因素对人均GDP存在总量性及结构性双重影响,且两种影响分别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首先借用先前投资管理增加值的估算结果,在加总的投资管理增加值的基础上调整了支出法核算公式,提出了金融消费的概念,并估算了金融消费的总量。接着调整了金融业在投入产出表中的核算,重点进行了金融业的结构分析(投入产出系数)。最后引入了宏观交易费用与产业满意度等概念,分析了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与规划,同时提出了一些实际的金融业规划政策,批评了盲目发展金融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DP总量二十分之一。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6614亿元.约拉动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现价总产值约占全国总量二十分之一。2004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现价总产值占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量的52%,位居广东、江苏、上海、天津之后。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近一成.占工业总量三分之一。2004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7.66亿元.同比增长17.7%。电子信息产业支柱地位显著.增加值占高新技术产业的三分之二。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规模超过高技术制造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生产总值占全市六分之一强。产业环境不断改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从各省"固定资产投资/GDP"高比例看GDP对投资的高依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GDP有三种核算方法。支出法核算的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资本形成总额/GDP(叫做投资率或者资本形成率)反应的是投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利用1997至2003年的税收的相关数据,从我国税收总体情况、所有制、主要税种、三次产业等方面对我国的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进行分析。我国近几年的税收负担不断上升,税收弹性一直大于1。同时,我国不同所有制、税种、产业之间的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有所差别,呈不均衡现象。并通过我国的经济形势和改革趋势从我国税收总体情况、所有制、税种、三次产业角度对我国的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进行了简要预测。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调整是新疆经济转型攻坚期最关键的问题,研究产业结构的根本在于研究最终需求结构,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本文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最终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新疆消费、投资、出口、流出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要提高三次产业的比例就必须要提高消费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调整是新疆经济转型攻坚期最关键的问题,研究产业结构的根本在于研究最终需求结构,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本文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最终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新疆消费、投资、出口、流出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要提高三次产业的比例就必须要提高消费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泉州市各产业发展数据为例,运用灰关联理论模型进行计算三次产业对人均GDP的关联度,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与各产业产值的关联度,提出泉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和产业发展与产业投资的重点和战略方向选择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过程中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持续长,从2000年到2013年的13年间增长了2.4倍。利用200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将空间计量与普通面板计量对比分析,发现省级人均能源费量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人均能源消费表现为空间格局不均衡,且相对于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倒U型增长,即随着三者的增加人均能源消费会出现一个峰值拐点。空间杜宾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19%、人均GDP达到85 234.90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6.13%时,人均能源消费会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78~2007年山西省三次产业投资与产业GDP的年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山西产业结构与产业投资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GDP与其投资额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在第三产业中则不存在这种关系。此外还发现,山西第一产业GDP与投资表现出单向因果关系,而第二产业GDP与投资表现为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也不断增加.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科技的进步、能源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动、价格机制的改革,以及能源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自2005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形成了相对脱钩的趋势.本论文主要从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应用脱钩理论、能源强度指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万元GDP能耗指标等指标体系,验证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存在脱钩的关系,并针对形成脱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文章根据陕西省1990-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对陕西省产业高级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陕西省三次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基本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随后,利用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构造陕西省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陕西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技术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支出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资本投入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影响不明显;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阻碍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税制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对1995—2014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有效税率的测算,分析其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劳动收入有效税率总体偏低,资本收入有效税率处于高位,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平稳上升;劳动收入有效税率东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最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背离;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有效税率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契合;税制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在各区域均当期即现,但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劳动收入税率变动有利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税率变动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但作用大小不一。应充分认识税制结构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的区域差异性,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税收体系和税制结构,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1978~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税制改革等因素与税收收入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是正相关的,并且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但是近几年税收超GDP增长;税收收入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第二产业的税收贡献率依旧高于第三产业,居于三次产业首位;从长期来看,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国西南与东盟的人均GDP差值、中国西南与东盟的平均市场规模、中国西南与东盟的平均市场规模差异、中国西南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程度、中国西南和东盟的国家接受的直接投资等五个变量,根据最终得到的模型结论,进一步分析了应通过扩大两地区市场规模、加快中国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为促进中国西南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