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水权交易是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我国未来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由于水资源的特殊属性,在水权交易中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外部性问题。外部性问题的存在是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根源之一。文章在分析水权交易的外部不经济的基础上,指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引导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交易双方消除外部性,要消除水权交易带来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权威机构的进入。基于此,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之下相应的制度建议——外部性问题的防范措施和对第三方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3.
物流业务专业化还是内部化,这是每个现代企业都面临着的问题。文章在回顾第三方物流基本理论以后,对此做了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理论的探讨。新的经济环境从三个维度降低了抑制非一体化经营方式的交易费用,从而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5.
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民间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有效地}』导微型企业发展则是重中之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为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和平台。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民间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导微型企业发展则是重中之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为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和平台.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发展迅猛,年交易规模已突破万亿大关。它借助虚拟网络实现了交易模式的创新,在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的支付途径的同时,其隐蔽、匿名的交易模式也暴露出潜在的洗钱风险。 相似文献
9.
10.
供销社发展第三方物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第三方物流定义入手,分析了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现实意义和市场前景,从供销社的业态优势出发,对供销社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出了十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人精神损害是指第三人因耳闻或目睹直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严重伤害而引起的心神不定、精神萎靡、绝望等种种精神损伤的总称。我国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确立的时间较短,现行法中存在许多不足:立法简单、零散,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第三人范围过于狭窄;赔偿范围过于狭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缺乏明确定位。因此,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须在如下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完善立法体例;扩大赔偿的范围;明确第三人的范围;规定赔偿金额的幅度。 相似文献
12.
略论文化市场均衡中的第三方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考察文化市场均衡问题。回顾了国内外文化市场研究的现状,明确了文化市场中的第三方概念,讨论了文化市场中供给、需求和由它们形成的文化市场均衡类型,分析了第三方对于文化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繁荣文化市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具有很强的经济性。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它的经济性会发挥的更加充分。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性,价值创新性和外部经济性。规模经济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价值创新性是它的功能特性,而外部经济性则是它的社会效益的表现。全面理解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物流决策,有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物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提出将延伸售后服务保证外包于第三方物流,并构建了最优化模型。发现:在延伸售后服务市场中,应根据消费者价值采取不同的延伸售后保证策略;对制造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成本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将延伸售后保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可有效降低制造商的成本,同时可增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综合竞争能力。最后探讨了延伸售后保证外包于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水权是水产权制度的简称,是建立水权市场体系的基础。当前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危机迫切要求建立有效的水权制度和水权市场体系,以保护和有效配置水资源。为此,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分别从物权和产权的角度对水权进行阐释和建构。但现有研究对水权的把握过于抽象,难以明确经济主体在用水行为中的损益边界。而以水质变化和用水方式的竞争性、排他性为依据,具体区分资源水和产品水两种水资源形态,能够较为合理地界定和把握水权概念,有针对性地建构水权体系,建立水权市场,从而有助于从微观上定义经济主体的行为边界,从宏观上明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第三方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物流业的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分析辽宁省第三方物流需求与GDP的关系,对未来年辽宁省第三方物流需求进行预测,为对策建议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性质: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之履行过程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发现企业的性质在于 ,企业是市场中由要素所有者签订的一组不完备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包括要素投入、要素使用权 (核心是剩余控制权 )的行使以及要素增值的分配 (核心是剩余索取权的行使 )以及企业组织资本与组织资产的创造和使用等 ,这一过程融交易功能与生产功能于一体。该组合约的关键内容就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安排。作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 ,企业与市场是不能截然对立分离的 ,即要素市场、资产及服务市场等与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签订与履行是互为基础 ,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绩效评估是由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社会组织对政府绩效水平所进行的评估。当前中国以体制内评估为主体,其评估活动的封闭性严重制约着绩效水平的发挥,这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相违背。评估主体的确定影响着评估结论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对平衡各方利益,提高政府执政水平有重要作用。为此,从评估主体入手,对构建第三方绩效评估体系进行思考,并以"广东模式"为研究对象,提出整合评估主体的利益取向、实施二次评估等政策建议,以期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地区的水资源处于贫乏状态,而且分布不均衡,管理较乱,水权法律制度的缺失,制约了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水权制度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水权法律制度的建构是一个综合性的立法过程,应将原有的取水许可制度向水权初始分配制转换,实现水资源国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通过建立水权转让制度使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利于解决地区之间长期存在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强对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统一管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