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彦京 《商》2014,(28):87-87
《论语》中的孝道伦理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奉养”、“敬重”、“愉色”和“立身”。通过对《论语》中的孝道伦理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其适应时代的方面和不适应时代的方面。最后,阐释了《论语》中的孝道伦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文成 《商》2014,(42):82-82
孝赡父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农耕社会中起到了维系社会和谐等积极作用。2012年12月28日,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家庭成员应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等传承了千年的伦理道德纳入到成文法中,不难看出,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孝道”正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的巨轮下慢慢褪色。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的孝道,来寻求在当代社会家庭道德建设中的家庭养老良方。  相似文献   

3.
郑开焰 《财贸研究》2007,18(6):151-152
一、文化与会计准则行为是文化的函数,人的任何行为都要受文化因素的制约,文化的导向功能决定着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我国《辞海》关于“文化”是这样解释的:“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会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同样存在于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文化环境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发展。所以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活动的抽象和概括,也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任何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孝道文化的时代演进及其老年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有关生育、供养、齐家、治国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认为“孝”的内涵伴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新的历史演进 ,即生育继嗣思想日趋弱化 ;供养内容出现“物退心进”趋势 ;治国齐家的作用有本质改变。新孝道文化的确立 ,将为老年人实现社会共享、体现社会价值提供理论的支持体系 ,为建设一个有利于老年人口健康发展的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儒家“孝道”文化的终结与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武 《新财富》2006,(12):34-37
在没有发达金融业的农业社会里,“养子防老”是最主要的规避未来风险的手段,而儒家“孝道”文化体系则是作为投资者的长者能有回报的文化制度保证。今天,在收入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人们没必要靠传统的家庭结构来规避未来风险和养老需要,社会结构转型、文化变迁以及不断深化的城市化也逼迫人们减少甚至放弃对儒家“孝道”文化的依赖,转而依靠正式的保险与其他金融证券市场获得经济保障。因此,下一步的经济发展重点必然是金融业,一种基于金融市场与法治的体系将取代传统家庭加儒家文化的社会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王桂清 《商业研究》2003,(11):167-169
“三言”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于天启年间刊刻的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三言”中商人的思想,反映商人作为新生的阶级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商人在经商获利的同时,还有更高的期望:即对社会地位的提升及对劳动、诚信、仁义品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20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其第一本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商业指南《企业为人民还是人民为企业?创造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国政府近日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我国商务部把推进“公司的社会责任”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又起着巨大的作用,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因此,开展德育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富元年     
李彬 《商界》2004,(4):44-50
有人说“新闻是瞬间的历史”,那么把无数的瞬间连缀起来,就能获得对历史的判断。本次策划我们的判断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历史正光荣谢幕,让“多数人都富起来”的大幕徐徐拉开,“民本主义”赢得了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它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运动,在商业经济领域的每一根神经末梢展示力量。种种迹象表明,这场划时代的社会经济变革尽管刚刚开始,其势却已经不可逆转。故定名为《民富元年》。  相似文献   

10.
壹柏拉图说人的灵魂"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人们虽然活在当下,心灵却追忆着美好。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一书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即“—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作为一种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胡总书记在“八荣八耻”讲话里也说道,要“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杨静 《商》2014,(52):217-217
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在社会转型时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民主改革时期(1959-1961年)《西藏日报》的报道内容和版面形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其在民主改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思考当下媒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该怎样有效地利用媒介,利用媒介为社会服务,实现媒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发掘和研究我国古代典籍的管理思想,并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工作。《管子》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著作,蕴涵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人为本"思想、"百年树人"思想、"选贤任能"思想和"禄当其功"思想等,这些思想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思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韦国富 《品牌》2014,(12):288-288
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集中体现了我国的传统体育精神。在中职体育教学中采用传统体育项目,不但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强了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有关生育、供养、齐家、治国等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孝"的内涵伴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新的历史演进,即生育继嗣思想日趋弱化;供养内容出现"物退心进"趋势;治国齐家的作用有本质改变.新孝道文化的确立,将为老年人实现社会共享、体现社会价值提供理论的支持体系,为建设一个有利于老年人口健康发展的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儒家重要经典《孝经》详尽地记载了关于孝道的思想和言论,内容涉及孝道在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地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五等之孝”及孝道的基本原则、孝治思想等。《孝经》中将孝奉为德之本,要求子女诚心诚意孝敬父母,在父母年迈、困难时竭尽孝心,这些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但对于其中存在的“天地神灵”、“因果报应”等唯心主义思想,“三日而食”、“服三年之丧”的陈腐观念,人分五等的等级观念,“事君”、“忠君”的专制主义思想等封建性的糟粕要予以批判和抛弃。  相似文献   

17.
高洁 《市场周刊》2013,(1):22-24
优秀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精神源泉。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把”坚持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一条基本原则.指出要”注重浙江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话语分析是描述性话语分析,也叫主流话语分析,其目的在于客观地描写句子间的衔接、连贯、会话中的开启、收尾和话语转换(陈中竺,1995).这种分析认为语言反映社会但不等同于社会,从而忽视了语篇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语篇生成和解释过程的社会和历史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的运用应更广泛地与社会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批评语篇分析由此应运而生.该理论把重点放在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语境上,通过联系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语境,揭示隐含在语篇中的意识形态.本文首先对批评语篇分析做一介绍,然后试图运用其理论对英语广告文体进行批评性分析,旨在揭示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及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林琳 《商》2013,(21):168-169
作为一种与企业相并行的单位类型,事业单位是一种服务性的社会组织,其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用于向社会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大众的“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需求。事业单位的存在类型有多种,如,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我国曾于1997年正式下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进展,会计准则与制度面临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原有的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运而生。笔者试对其进行解读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茜茜 《商》2014,(25):90-90
革命样板戏,作为文革期间的主流文化艺术形式,作为评论界众口一词的“政治工具性”、“意识形态性”而为后世所诟病,而事实上,这种文化形式并非如此单调,在其权力艺术的显性身份之下同样蕴含着人性单纯的内质,与我们理解的文革政治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很大的差异。本篇论文以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讨权力文化背景下,文艺的隐含多为生成模态性,又或许能在另外一种意义上返观并解构权力文化,并与古希腊纯然的人性之美的审视跨越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