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经贸导刊》2008,(12):22-23
30年前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被分配到一家一户手中分散经营,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但30年后的今天,农村土地的分散经营使用,却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生产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清远市各地在抓好第二轮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的同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指导、探索、实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形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不活、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2.
<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矛盾与问题——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市场化的要求,因此,国内研究者对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搞活农村土地流转已做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成果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的形式、成因、影响及规范土地流转等方面,但少有对农村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迁与  相似文献   

3.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解决了全民的温饱问题,目前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然而,我国农业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经营较为分散、产业组织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深加工程度不高。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从政府政策支持、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村副业、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创造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4.
张茂成 《商业科技》2014,(13):132-133
为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我国对加快构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庭农场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率,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织形式。然而,近年来,家庭农场的经营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其中土地流转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背景。其次,针对家庭农场发展与土地流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制约家庭农场的、有待进一步加深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在对发展家庭农场中土地流转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商》2015,(4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地大物博的中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土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主流,给中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改革要求,传统的承包责任制已不能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土地流转问题也就成为农村土地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慧敏 《商场现代化》2006,(19):157-15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我国已运行了20多年,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地显露出一些问题,如组织形式松散、资源配置分散、科技信息渠道不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因此,适应形势要求,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发展集约化、高效化农业,实现规模效益,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建议·判断     
<正>厉以宁:中国当前土地承包办法应调整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在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表示,随着新时期农村形势的发展,现行土地承包制已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把土地等生产要素分散在一家一户,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中国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大大解放了农村生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保障角度透视我国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再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长期忽略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土地仍是农民生活、就业、养老、就医等的安全保障线,具有家庭福利保障的功能,农民一般不愿放弃土地。因此,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极大地阻碍了农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存在很多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指责,文中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产权不清、经营分散、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了辨析,发现土地的产能基本达到了较高水平,只是人力投入较多,导致效率低下.当前土地是农民保障的最重要一部分.在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没有消失以前,只能对制度进行优化,而不能彻底改变.并提出以土地入股成立公司,农民变工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曼 《品牌》2011,(1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实施了30多年,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中国的农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家一户的小家庭式生产经营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文章就这种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方式的利弊进行了探讨,对农村土地集中成片经营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有了土地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单家独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要实现农业大发展、农民奔小康,就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再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会”),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农地规模经营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结构日益多元化,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较大规模转移,传统的家庭土地经营模式对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显突出。如何突破土地分散经营的瓶颈制约、发展规模经营,成为黑龙江省推进千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黑龙江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既要制定规模经营的总体规划,又要针对农民规模经营意愿不强烈、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民权益无保障、土地规模经营融资难、机械化水平低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多地少,土地分散种植经营,现代农业的实现面临着一定难度。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又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推进器。所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一、龙头企业发展历程及其重要作用(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初期,农民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粮食解决温饱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许多农民在地方政府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的推动…  相似文献   

1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这种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实践表明,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是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15.
对构建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国华 《商场现代化》2005,(30):123-124
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了人民公社体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民有了进入市场的客观要求,面对分散经营的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带来的困难,农民迫切需要以合作制的方式组织起来,联合进入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但迄今为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那么,如何构建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转型,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作为农民收入的最基本来源的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以及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为主农业模式不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就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党中央的这一重大决定,被称为我国第二次“土改”,将进一步完善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8.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充分调动了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土地制度出现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回顾1987年至今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历程,针对农村土地制度中社会保障功能和生产要素功能的冲突、土地增殖的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土地换保障的方案“,即在实行土地国有化、农民拥有永佃权的基础上,允许农民在获得稳定非农收入后出售永佃权,但是国家在交易过程中提取高比例社会保障金,注入为该农民新建的社会保障账户。  相似文献   

19.
徐荣  谢尊严  白蓝清  王一雯  徐迪 《市场周刊》2020,(13):0165-01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服务业迅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型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急需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近年来,国家制定多项政策和法规来推动土地流转,可是目前农村的土地流转到底开展到了何种程度?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有着怎样的了解以及对这一政策的看法怎样?本文希望通过深入农村、贴近农民的调查实践来对目前土地流转的开展情况进行报告,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转变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王振家 《光彩》2013,(5):23-24
家庭农场的发源地 宁波市慈溪市是家庭农场的发源地之一,截至目前,慈溪市在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有1030家,已注册的千亩以上家庭农场有15家,多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或企业.据慈溪市农业局产业科副科长胡伟宏介绍,慈溪市的土地流转从1986年开始,土地流转政策经过多次调整,到今天土地流转率达到80%-90%. 慈溪市家庭农场能形成今天的规模,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劳动力转移以后,土地收入不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次,土地空出来后,土地流转就有了可能.这两条非常重要,不然即使土地流转出来,大规模经营也不会稳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发展和90年代的小城镇发展,慈溪市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到了非农经济上.慈溪市现有农业人口104万,农村劳动力84.6万,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口为10.26万,大约占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