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抗生素用药使用不合理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改善措施,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门诊药房所整理的门诊处方2 650张,进行抗生素种类和用量的回顾性分析,并对使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研究。结果 2 650张门诊处方中,有289张处方使用了抗生素,占10.9%。其中以头孢类为首,其次为青霉素和克林霉素类。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有10例,不良反应率为3.5%。共检出不合理用药处方42张,不合理率达14.5%。结论目前在门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中依然存在不合理应用所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此,医院应引起重视,在抗生素的使用中应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意识培训和用药谨慎性。以确保抗生素的规范、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利用计算机统计2013年1~6月各种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数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对DDDs进行排序分析;从2013年1~6月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6000张,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门诊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三位的依次是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5.7%,其中使用两种抗菌药物的处方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3.9%;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375张,占抗菌药物处方24.3%,不合理之处主要是选用指征不明确、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药理拮抗等。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处方的点评与干预,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延缓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患者临床资料2800份,统计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审核2800份病历,其中使用抗生素患者的医嘱1218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嘱124份,主要为给药途径及次数、重复用药、无指征的预防用药、药理拮抗、毒性相加、疗程不合理、溶媒不当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还需进一步合理化以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我院619例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我院的878例各科出院患者病历,基于《现代医院管理学》书中的标准,结合应用疗程、预防用药、适应症来评估抗生素是否合理应用。结果本组病历中有619例(70.5%)使用抗生素,其中单一用药为55.1%,二联用药为35.1%,三联用药为9.8%。红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为使用最多的前三类抗生素。基于抗生素应用疗程来进行评价,7.0%不合理使用抗生素,26.0%基本合理使用抗生素,67.0%合理使用抗生素;基于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来进行评价,11.1%不合理使用抗生素,27.6%基本合理使用抗生素,61.2%合理使用抗生素。本组有150例为预防性用药,其中26.0%不合理使用抗生素,41.3%基本合理使用抗生素,32.7%合理使用抗生素。结论临床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感染知识宣传教育,合理使用抗生素,还应该将全院病原学检查的结果由检验科定期公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实施抗菌药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以干预前、后骨科手术出院患者病例为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抽取骨一科Ⅰ类切口住院病历,整治前536份,整治后695份,设计手术预防用药调查统计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整治前抗生素的使用强度为64.9DDD,整治后抗生素的使用强度为14.3DDD,下降率为78.0%。预防用药时机正确率为整治前59.2%,整治后为98.9%,用药时机正确率上升67.1%;平均预防用药时间整治前为7.39天,整治后为1.25天,下降率为83.1%;人均抗生素的费用从866.33元降至167.23元,药品费用下降率为80.7%。结论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骨一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显有改善,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院处方书写和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建议和对策,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 年门诊处方2500 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抗菌药物处方1176 张,占抽取总数的47.04%,不合格处方124 张,占抽取总数的4.96%,书写不规范的35 张,占1.40%,不合理用药处方89 张,占3.56%.结论 门诊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医务人员应以重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患者退药原因,为后期干预提供依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利用HIS系统收集我院2013年门诊退药处方信息,统计退药剂型及频次,结合退药记录分析退药原因。结果 2013年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3 273张,各种因素导致患者拒绝用药,医生开多、开错药品是退药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对我院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应针对退药原因进行有效的退药干预,以降低退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以此达到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8个临床科室的出院病历600例,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占78.2%,其中有42.1%是治疗用药,有56.4%属于预防性用药,还有1.5%是未合理用药;抗生素不合理性用药,占29.1%,感染发生率2.2%,存在不良性反应的占1.9%。结论在多数科室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可能会导致治疗的效果不明显,耐药菌株增加,会造成医院感染等情况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门诊药师应用药学知识对门诊处方中常见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探讨药品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处方书写和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建议和对策,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门诊处方25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抗菌药物处方1176张,占抽取总数的47.04%,不合格处方124张,占抽取总数的4.96%,书写不规范的35张,占1.40%,不合理用药处方89张,占3.56%。结论门诊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医务人员应予以重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本院2009年~2010年的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010年门诊处方2016张,依据统计学方法归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统计2016份病例中,不合理用药822例,主要原因为预防感染、术后用药>10d及治疗发热。结论医院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力度,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中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生素管理,观察组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种类以及占总医疗费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t=32.380、χ^2=5.384,P=0.000、0.009);观察组抗生素合理用药率为7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33%(χ^2=26.89,P=0.0000),抗生素滥用、重复用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13,P=0.0008)。结论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行药学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强化医院药事管理职能,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建立合理用药考核机制。有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完善药事管理组织和制度,将工作重点从监管药品质量转移到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中,通过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工作,健全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考核机制、指导并干预临床合理用药。结果药占比从2009年的44.8%下降至2013年的32.8%,低于"二甲"医院平均水平。3年来,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5.9%,病原学送检率上升15.2%。结论临床用药情况有序可控,有效遏制了药品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我院儿科门诊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的处方共计5741张,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途径、使用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为2438张,占总处方的比例为42.47%,共使用7种抗菌药物,其中口服抗生素888张,注射用抗生素1505张,注射+口服的抗生素45张,以阿奇霉素、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居前3位.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整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当前乡镇卫生医院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门诊处方3000张进行抽样分析。结果抽样的300张处方中有不合理的处方205张,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规范、药品适应症与诊断不符、用法用量不准确等。结论当前乡镇卫生医院门诊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医生要自我完善,医院要加强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制剂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门诊处方1100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427张应用有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38.82%。其中使用排序前4位的中药注射制剂依次为痰热清、热毒宁、炎琥宁、喜炎平;使用方式方面,427张门诊处方中有高达65.32%的处方采用中药注射剂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均显著高于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及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的使用率(均P<0.05)。结论我院应进一步提高医生对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识,切实落实不良反应的监测,以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抽查我院出院病历和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60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68.33%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90%是预防用药,63.33%是术后用药,43.33%用药时间超过10天。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大环内酯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结论尽管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很普遍。医务人员应对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进行调查,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纠正,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树立起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促进临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8月门诊含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口服片剂处方共913张,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克拉霉素分散片、克拉霉素缓释片、罗红霉素缓释片不合理用药率分别为3.50%、6.51%、12.18%;三种药物均超过了日用量,具体表现为非适应证用药、单一用药不合适、疗程过短、剂量不足或超量、联合用药存在相互作用等。结论应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不合理应用进行审核干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中常见不合理用药的分析,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无锡市中医医院2013年下半年门诊14 761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有316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全部抽查处方比率为2.1%,其中最多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占不合理处方的37.7%。结论无锡市中医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患者1200例,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消化内科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和药品发放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如何合理使用药物。结果 1200例患者中不合理使用药物情况105例,占所有消化内科患者的8.75%。2010年不合理用药40例,占38.1%;2011年不合理用药35例,占33.3%;2012年不合理用药30例,占28.6%。消化内科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有4种,主要为药物用量过大、药物重复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以及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增强。2010年1月~2012年12月药物用量过大共45例,占42.9%;药物重复使用共24例,占22.8%,不合理联合用药20例,占19.0%;药物联合用药造成毒副作用16例,占15.3%。结论在消化内科的工作中,医生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科室用药的药理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才能有效提高科室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