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经合组织发布的OECD综合领先指数显示,经合组织成员国经济整体趋稳,全球主要经济体运行分化明显。2012年世界经济仍维持结构调整中不稳定、不均衡的复苏格局,受地缘政治、自然灾害以及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多数机构下调了早先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2012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3%,比2011年下降0.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都较上年有所下降,表明全球经济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仍有待时日,2013年全球经济较2012年难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正>1.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风险惠誉《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12-2013年全球GDP增幅分别为2.2%和2.8%;2012-2014年主要发达经济体GDP分别增长1.1%,1.7%和2.2%。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道路坎坷。欧债危机恶化使本已脆弱的经济复苏态势再陷困境,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放缓。财政紧缩、金融动荡、市场脆弱令投资、就业、制造等很多经济指标无好转迹象,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二季度,二十国集团成员经济体整体经济环比增速为0.7%和0.6%,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4.
一、世界经济仍将维持双速复苏,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分化明显 与去年5%的增速相比,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趋缓,且仍呈双速复苏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4.4%,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增长2.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相对强劲,增长6.5%。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走势2014年一季度大致延续此前两个季度形成的整体格局,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复苏动能得以维持。得益于出口增加、投资改善,欧元区经济继续处于复苏轨道,复苏范围正在扩大;美国经济保持温和增长,失业率走低,QE规模缩减、不利天气条件未对经济复苏势头构成明显冲击;日本经济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增长,估计在消费税率上调刺激提前消费影响下,一季度经济增速会迅速反弹,但随之而来的消费下滑将导致经济波动性显著上升。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环境整体改善,全年有望保持4.9%年左右的较高增速(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月)。但在美国持续缩减QE规模影响下,部分“双赤字、高外债”国家风险正在持续暴露。此外,一季度部分新兴及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已对其宏观经济构成显著冲击。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环境继续改善,发达经济体经济进一步好转,新兴经济体经济企稳,但全球经济调整尚未结束,仍面临一系列潜在风险。一、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拯救经济,令世界经济在2010年呈现超过5%的明显回升态势,但之后几年的复苏步伐却异常缓慢。其中原因,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较多依赖政府政策刺激,而主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放缓 (一)二季度以来,各主要经济体复苏减速 2010年初,受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等政策效果集中显现,商业和消费信心得到恢复,同时库存周期由“去库存”到“补库存”的转变为工业经济注入活力,以及全球贸易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等多种因素的带动,全球经济呈现全面复苏的态势。但受制于全球主权债务危机和财政压力、美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缺乏及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今年第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较一季度放缓,显示出复苏放缓的迹象和信号。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复杂,复苏的不确定性上升。欧债危机隐忧持续,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加剧。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9.
2012年,全球经济进入了十分敏感的阶段,受高债务、高失业的影响,发达经济体普遍处于衰退的边缘,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在世界经济悲观的前景下,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将面临巨大压力。2012年,我国外贸出口将以"稳中求进"为政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莉霞  杜奇睿  武胤 《国际贸易》2012,(1):36-38,42
一、2011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全球流动性持续过剩以及新兴经济体需求强劲,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冷暖各异,前者经济复苏形势较好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后者经济复苏长期乏力,二者政策走势分化明显,对大宗商品的走势影响多空交织,而地区局势动荡、自然灾  相似文献   

11.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希望。2010年是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一年,但复苏的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发达经济体温和复苏,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较强劲复苏;全球贸易强劲复苏,  相似文献   

12.
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各国宏观政策出现明显分化2010年,各国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减弱,新的经济刺激计划范围和规模有限,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消费乏力,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开始出现明显波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银行日前说,在前景面临下行风险上升的情况下,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从2018年下调的3%进一步降至2.9%。国际贸易和制造业活动出现疲软,贸易紧张局势居高不下,部分新兴市场大国经历了巨大的金融市场压力。2019年1月期《全球经济展望》预测今年发达经济体增速降至2%。报告预计外部需求增长放缓、借贷成本上升以及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将拖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前景。这部分经济体今年增速预计将保持在低于预期的4.2%。"在2018年开始时,全球经济开足马力前进,  相似文献   

14.
两种复苏我们预期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将强劲复苏,而发达经济体则是浅度复苏。全球经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显现了两大特点,这为我们的2010年全球经济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回首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年外贸整体呈下行走势。在世界经济弱势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呈现进出口增速低位运行、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化、贸易方式持续改善、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中西部地区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等特点。在主要经济体对外贸易增速普遍放缓或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有望保持稳定或微幅上升。2013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国际、国内的风险因素叠加仍将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较大压力。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较2012年有所回升,但难有大幅改善,仍将远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但进口增速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发展和未来离不开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就全球经济变化中的多边贸易与投资这个主题开展深入的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世界贸易和投资面临严峻考验2012年以来在欧债危机反复发酵的影响下,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份已经将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从4月份预测的3.6%下调为3.5%,比上年实际增速下降了0.4个百分点。受经济增速下降,投资消费信心低迷等共同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速同步走低,世界贸易组织9月22日发布报告,将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由此前3.7%下调为2.5%,比上年实际增速下降3.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贸导刊》2015,(10):14-17
<正>今年1—2月份工业经济增速创新低,景气度偏冷;制造业增长整体放缓,高技术、高加工度产业增长较快;西部地区大幅下滑、东北地区负增长共同拖累整体工业下滑,显示部分地区转型升级困难依然突出;全球工业经济整体疲软,发达经济体略好于新兴经济体。预计3月份,工业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反弹,但未来一段时期里工业经济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18.
2022年,高通胀和高利率冲击全球经济活动,强紧缩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世界经济增速从2021年的6.2%回落至3.4%。主要经济领域方面,需求不足导致全球货物贸易数量和金额齐跌,制造业、服务业快速收缩,国际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强烈。主要经济体方面,美国、欧元区经济颓势渐显,日本经济缓慢修复,新兴经济体增长分化。展望2023年,IMF指出,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全球通胀水平有望继续小幅回落,世界经济前景略有改善。虽然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出一定韧性,通胀预期有所下降,但距离央行目标水平尚有距离,未来仍需在抑制通胀与经济“软着陆”中艰难寻求平衡,金融环境依旧脆弱。叠加极端自然灾害、地缘局势动荡和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等负面因素,总体风险仍然趋于下行,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至2.9%,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经历五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2013年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总体趋于好转。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稳固,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日本刺激政策收到一定成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贸易增长放缓。IMF预计2011年和2012年世界经济将出现缓慢复苏的形势,世界贸易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尤其是一些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