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牧区基本状况和特点 我国牧区除全国闻名的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三个州(阿坝、甘孜、凉山)、甘肃六大牧区外,还包括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的一些地方。据各地材料汇总,共有牧业、半牧业县(旗)265个,其中牧业县(旗)119个,半牧业县(旗)146个。总人口约3,800万人,其中牧区1,100万人,半牧区2,700万人。大牲畜存栏头数2,500多万头,其中牧区1,600多万头 半牧区900多万头。羊存栏头数约7,000万只,其中牧区4,500万只,半牧  相似文献   

2.
农牧交错带的变迁、划分及管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一个独特的生态经济带和过渡带,在我国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对农牧交错带在较大时间尺度变迁的纵向研究和基于主要现状指标的牧区县和半农半牧区县的划分的横向研究,分析、探讨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历史变迁的格局、过程及动力机制,重新划定了牧区县和半牧区县,同时分类探讨了典型半牧区县的资源、经济发展类型。针对农牧交错带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提出农牧交错带采取适应性生态管理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绵羊产区大体可分为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三类。在农区绵羊生产一般作为农民的副业来安排,生产规模往往很小。发展农区绵羊生产的关键在于规定合理的绵羊产品价格和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在广大牧区,除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绵羊生产影响很大之外,管理工作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半农半牧区兼有两者的问题,但关键在于解决好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晰我国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情况,测算肉羊养殖技术效率,比较分析地区差异。方法 文章基于BC92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算2004—2020年我国农区、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家庭散养肉羊、规模户山羊与绵羊的技术效率。结果 (1)饲料与人工投入对我国肉羊活重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当前而言,我国家庭散养肉羊的养殖技术效率高于规模养殖,而改良绵羊规模养殖的技术效率高于本种绵羊和山羊。(3)我国牧区家庭散养肉羊的养殖技术效率最高,半农半牧区其次,农区最低。山羊与绵羊规模养殖的技术效率则是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结论 增加基础要素投入,优化饲料与人工资源配置效率。推进肉羊规模养殖现代化,研发推广肉羊优良品种,刺激生产前沿面外扩。完善牧区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农区与半农半牧区肉羊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健全肉羊产业优惠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 )牧区概况牧区系指利用天然草原 ,采取放牧方式 ,经营畜牧业取得产品为主业的地区。中国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祁连山以西、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我国牧区 (包括半农半牧区 )除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 (阿坝、甘孜、凉山三州 )、甘肃六大牧区外 ,还包括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的一些地方 ,共有牧业县 (旗 ) 1 1 9个 ,半农半牧业县 (旗 ) 1 4 7个。牧区面积 360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37%。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牧区坚持“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全…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畜牧业发展模式与优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畜牧业分为农区畜牧业与牧区半牧区畜牧业.据此,首先通过查找资料指出甘肃省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中有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家庭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畜牧业经营、生态畜牧业经营等10种模式,牧区半牧区畜牧业发展模式有传统放牧经营、依托放牧的产业化经营、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等6种模式.其次,介绍了16种模式各自的特点、效果及相关实例.最后,针对农区畜牧业中的家庭小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生态畜牧业经营与牧区半牧区中的产业化经营、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等主要畜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优化与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不同则农牧民土地流转意愿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在农区依次为政策因素、技能培训、农民受教育时间、非农收入;而在半农半牧区为性别、年龄、非农收入。在农区,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下降;而在半农半牧区,农牧民流转土地的意愿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人均草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2000~2010年是中国北方草原快速转型的时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草原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干旱和相关草原保护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了牧区社会转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牧区社会原有的互助传统逐渐消失,互惠的社会关系逐渐减弱。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原3个纯牧业、半农半牧村庄长达5年的调查,本文研究发现,由于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在这十年中,尽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牧业生产的抗灾能力,牧区牲畜数量和牧民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牧区社会转型给牧民生计带来了新的脆弱性,表现为牧区自然资源持续退化、生产成本上升和牧民债务增加。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及其影响对国家后续的牧区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2010年以后,国家对牧区的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态补偿的力度持续加大,这在降低牧民生计脆弱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牧区社会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理解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对于理解此后牧区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5,分布在13个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大多数是干旱半干旱、高寒高海拔地区,80%以上的牧区、半牧区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草原既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又是农牧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大牧区需要大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一、79团被列为全国牧区开发示范工程试点单位。牧区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社会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牧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草原畜牧业仍然处于游牧、半游牧的落后状态。为改善牧区生活条件,促...  相似文献   

11.
第七次全国畜牧业经济理论讨论会前不久在天津召开。会议上来自理论界、企业界和管理部门的同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范围就畜牧业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农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和城郊畜牧业等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省区全面实施草原补奖政策,2012年又将河北等5个省的牧区半牧区县纳入政策实施范围,共涉及13个草原省区的657个县(团场、农场),全面覆盖了我国268个牧区半牧区县。2011-2015年,中央财政共计投入草原补奖政策资金775.644亿元。这项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资金规模大、覆盖面积广、牧民受益多的大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工作的高度重视。本期节目主要解读了草原补奖政策的相关内容,政策内容主要包括禁  相似文献   

13.
一、管南牧区的特点和优势 甘南牧区是甘肃省的主要牧业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主要牧区之一。全区草原面积3,75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55.67%。全区共有7个县,从事牧业、半牧业的就有5个,共有16.7万人从事牧业生产,占全区农业人口的38.14%。1983年牧业总产值达5,827万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牧区的现状与特点我国草地总面积60余亿亩(含南方草山、草坡),占国土面积的40%,为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相当于欧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与澳大利亚(68.25亿亩)、苏联(55.8亿亩)、美国(55.5亿亩)并称世界四大草地资源大国。我国牧区(含半农半牧区)草原面积43亿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70%,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33亿亩,占全国草地可利用面积的77%。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8个牧区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2年,其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部牧区半牧区,目的是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黑龙江垦区草原补奖资金在使用管理中,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经费使用不规范、草原补奖资金发放与核算不规范和部门之间协调不通畅的问题,就此对如何加强草原补奖资金使用管理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拥有各类草原近60亿亩,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是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的聚居区。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民增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非主要牧区省的36个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努力增产肉、禽、蛋、奶、鱼等产品,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牧区,垦区边境农场大部分集中在半农半牧区。因而,摆在边境农场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垦区畜牧业,特别是把农林牧放在同等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第四章 农村税收  4.如何缴纳牧业税   牧业税是对牧区、半农半牧区从事畜牧生产取得畜牧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收。   牧业税的纳税人 是指从事畜牧业生产,取得畜牧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牧民、牧业专业户,牧区经济合作组织、国有牧场、集体牧场,有牧业收入的机关、部队、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寺庙、个人。   牧业税的征税对象 是从事牧养牲畜取得的牧业收入。根据开征牧业税的省、自治区的现行规定,牧业税的征收范围为牧养马 (包括驴、骡 )、牛 (包括黄牛、奶牛、牦牛、犏牛、尕利巴牛 )、骆驼、羊 (包括山羊…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阿坝、甘孜、凉山三州土地面积共约3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多),有天然草场2.6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9亿亩,是我省草原畜牧业的主要基地.要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三州必须发挥畜牧业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现就发展三州畜牧业的几条途径谈点看法:一、实行国家、集体、个人经营一齐上.三州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有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和农作物秸杆,发展畜牧业潜力很大,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实行国家、集体、个人经营三者一齐上.目前,特别要注意发挥饲养专业户、重点户的积极性和鼓励引导农村、牧区千家万户大养自留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牧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的测评,有助于青海牧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我国其他牧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基于牧区生态环境和牧区经济两个层面选取28项指标构建“牧区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多指标加权法对2008—2018年青海省牧区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牧区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同时,基于青海省资源禀赋现状和测度结果,进一步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短板。结果 青海省牧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水平总体日趋协调,但仍处于低水平协调;从青海省牧区生态经济的结构层来看,生态环境压力和牧区经济效益是青海牧区生态经济更趋于协调的短板。结论 青海省牧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仍处于低水平协调,为进一步实现青海牧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于生态环境压力治理和牧区经济效益的发展,同时兼顾自然灾害压力治理以及社会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