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市物流支撑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从分析武汉市经济和物流现状出发,探讨了武汉与省内中等城市的经济联系,并通过与重庆、西安等城市在区位,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指出武汉市应把确立其在全国的物流中心地位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进而提高武汉市建立物流中心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武汉市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和城市发展的主要优势,并对建设武汉绿色城市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环境创新、绿色经济和绿色文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武汉经济转型:从传统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武汉市,其经济日益失去竞争优势,面临着经济转型的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武汉市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源,认为武汉市发展滞后的根源是过分依赖于传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没有实现竞争优势持续创造。文中提出新时期构建武汉经济的竞争优势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是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时期武汉发展的战略任务,而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不断提升武汉工业竞争力. 一、武汉工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武汉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显示出了较强竞争力,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这5个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沈阳、成都、杭州、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副省级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总量偏小、结构偏重、地位偏低、民企偏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武汉市的旅游区位、旅游资源、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消费结构和城市旅游形象等方面入手 ,分析了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作者认为在这个旅游温点城市修建和经营大型主题公园 ,将对塑造武汉都市旅游形象 ,提升城市旅游感知印象 ,开拓客源市场 ,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 ,作者也对武汉开发大型主题公园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武汉市服务外包产业现状进行分析,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找出目前武汉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及潜在的威胁,同时对比武汉市同其他服务外包一线城市在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方面的差距,针对差距提出提升武汉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欣 《经济地理》2000,20(3):109-112
本从武汉市的旅游区位、旅游资源、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消费结构和城市旅游形象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作认为在这个旅游温点城市修建和经营大型主题公园将对塑武汉都市旅游形象,提升城市感知印象,开拓客源市场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作对武汉开发大型主题公园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工业,而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将逐渐取代工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成为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武汉市作为"十二五规划"中"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城市、"两型社会"试验区,其城市化发展路径的选择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1995—2009年的服务业与城市化数据进行研究,得出武汉市服务业发展现状不足的结果,并分析了服务业对武汉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地铁建设是武汉近年及未来几年城市发展的首要大事.地铁发展为城市经济带来无限商机,孕育了地铁经济带的形成,而地铁经济带反过来又繁荣了城市经济.借鉴香港地铁先进的运作模式,学习其丰富的发展经验,是实现武汉地铁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战略新兴服务业逐渐成为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但和一些一线城市相比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厘清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定义与内涵,通过调查和二手数据分析了武汉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武汉市政府布局和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方向.最后提出了促进武汉战略新兴服务业发展的策略,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相关人才的引进,优化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完善发展机制,加强市场监督作用,增加国际交流合作,以期武汉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武汉城市圈的现代化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1.城市经济系统的现代化。城市经济系统是整个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也就意味着城市发展阶段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城市发展阶段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从这个角度来看,武汉市处于现代经济的第二阶段,即处于由电气技术革命向新技术革命过渡的阶段。这一方面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的上升,另一方面可以从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在武汉市制造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中看出。根据武汉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2003年武汉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有企业78家,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过10…  相似文献   

12.
程平 《时代经贸》2006,4(11):61-61,63
文章选取武汉市18家有代表性的外地在武汉投资企业进行重点调研与分析。结果显示,外地在武汉投资企业已经从全方位、多领域进入武汉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成为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由此认为,外地在武汉投资企业的迅猛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武汉经济发展需要借力于一大批优秀的外地在武汉投资企业。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投资环境的研究框架探讨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来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价值.是武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着力点和重要保障.本文试图在现有关于投资环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嫁接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关于投资环境的完整研究路径,并初步形成一个闭合反馈式的研究框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市投资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邱凡 《当代经济》2005,(8):10-11
一座历史背景下的大城市的老城区,是城市历史的积累,更是城市文化的沉淀,而大城市中老城区的建设发展,则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现代化进程的标志。如果分别从武汉市的四个角划上两条斜线,最终的交点落在武昌的积玉桥地区。从这一点看来,积玉桥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可恰恰就在这武汉的中心,却因为所辖区域的特殊环境,因为老国有企业的沉重负担,在上个世纪末的发展中悄无声息。  相似文献   

15.
李明  赵阳  任慧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144-146
武汉素有"江城"、"百湖之市"的美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同时,由水域环境形成的水文化也别具特色,因此,为实现武汉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其水文化进行旅游开发。从水文化相关理论入手,通过对武汉市水文化资源的特色分析和对武汉市旅游市场的特点定位后,提出武汉市水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基本策略(包括总体战略、产品开发、项目策划、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方面[1)],从而为了解武汉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提供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点以及中部城市发展的中心,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两型社会推动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建设低碳智能新城--中国光谷·伊托邦为武汉两型社会的样本田,将国家提出的和谐社会具体化、形象化,并且融合了低碳经济与信息智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深度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历年来的数据对武汉的碳排放量做了初步的统计分析,了解近年来武汉的碳排放状况,分析其增长变化趋势,并设定了基准和低碳两种情景,预测了2014-2030年武汉市的碳排放量.同时,也将武汉市与100强城市、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对比.最后,基于预测的结果与其它省市减排路径及成果分析,进一步对武汉市的低碳发展道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武汉轮渡公司隶属于武汉市公交集团,是武汉市惟一经营长江、汉江水上旅游的专业性游船公司。两江割三镇,过江渡船自古以来就是武汉交通地图上的一张生动画面。水上交通在武汉市曾经不可替代,每天上百万人次渡江的盛景一直持续了几十年,轮渡客运异常火爆。时至今日,武汉轮渡已走过了106个年头的风风雨雨。一、现状与发展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陆路多样化的交通工具迅猛发展,使武汉轮渡的发展受到抑制,航线普遍萎缩,客流逐年下降,各城市轮渡也不例外。武汉两江隔三镇,独特的地理条件使轮渡在城市建设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武汉都市圈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都市圈发展潜力巨大,但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间差距较大.本文利用2000至2004年武汉都市圈九个城市八个指标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了其地区间差距较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武汉市在GDP迅速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增速和占比均呈下降趋势;与中西部的竞争城市重庆、郑州相比,外贸是武汉明显的弱势和“短板”.短板因何形成?应如何补足短板,扭转弱势?本文以东湖综保区为剖析对象,深入分析了武汉对外贸易发展的难点,尝试归纳为四个原因: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短缺,引进和利用外资水平有限,加工贸易企业少,贸易便利化水平低.并针对武汉市自身特点,提出了促进外贸发展的对策:积极培育国际型贸易人才;改善武汉市投资环境,促进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武汉市保税物流业的发展;优化通关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以图实现武汉市对外进出口贸易速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